当看到香香老师说:自己在班级做了几次有趣的实验并成功后,我也跃跃欲试。如果实验成功孩子们一定会很惊讶,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在回家的路上,我迅速写下了简单的教学设计,反复思考活动进行的每一个环节,回想起来:似乎8年前我举行婚礼的前夜都没有这么激动呢!
活动开始,我先让孩子们回顾了几个表示“专注”的成语,他们提到: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一心一意;我又让孩子们回顾表示“心灵相通”的词语,他们说:“心有灵犀、心心相映”。我接着说:“你们相信吗?只要你们足够专注、平静,就能创造心有灵犀的奇迹!”看着孩子们一脸茫然的表情,我知道:他们不相信。
实验开始。第一轮实验我选择了7个女孩子,有4个语文课代表和另外3个比较文静的女孩。当我说清楚了实验程序和游戏规则时,孩子们脸上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有的干脆说:“不可能的!这怎么可能成功?!”听清楚实验要求后,刘围薇走出教室站在了4班后门口,还有热心好事的何沛承主动监督,把门窗关得紧紧的。剩下的6个女孩子手拉手围成一圈,我轻轻地举起了胥雯的手,并用眼神和口形暗示他们:看清楚了吗?他们兴奋地点头,坐在前门口的何沛承赶紧把刘围薇请进来。刘围薇进来后,站在圆圈的中间,她闭上眼睛自转三个圈,然后静静地停下来。外圈的6个女孩子按游戏规则的要求轻轻地将手搭在她肩上,并轻轻闭上眼睛。按照之前公布的游戏规则要求,此时,刘围薇心中在默念:“谁在呼唤我?”胥雯则在心里默念:“刘围薇,我在呼唤你。”而其他同学默念:“刘围薇,胥雯在呼唤你。”教室里传来一阵小声的喧哗,站在圆圈中心的刘围薇一点反应也没有。15秒过去,我失望地宣布说:“实验失败,因为环境太吵了。”刘围薇吃惊地睁大眼睛打断我说:“老师,我感觉到是胥雯在呼唤我。”天哪!实验成功了!我赶紧让刘围薇谈谈感受。她说:“我闭上眼睛,心很平静。我感觉到我的身后胥雯的手似乎有一股能量向我传来,她好像在对我说:刘围薇,我在呼唤你。”
第一轮实验后,不少同学说:“不可能,这不可能的!”“肯定是碰巧。”“老师,再做一次吧!”于是我决定再做一次。这次站在圆心的是陈诗雨,心里默念呼唤她的人是刘佳滢。实验开始了,我看到陈诗雨不断向刘佳滢的方向偏头,仿佛要听清她心中默念的那句话似的,我心中一阵窃喜,可是自始至终她也没有倒向刘佳滢这一边。当我说时间到,陈诗雨睁开眼睛,环视了每一个同学,似乎犹豫不决。我鼓励她说:“不要思考,相信你的直觉。”她犹豫了一会,最后指着前面的何宣颖说:“是她。”“唉……”教室里传来轻轻地叹息。但是陈诗雨在举手,她有话想说,我让她表达。她说:“我开始是感觉到刘佳滢的手与别人不同,好像有一种什么在抖动,所以我不由自主地向她的方向侧了好几次头。但是我又感觉我前面的何宣颖的手似乎也在抖,所以我相信了我的第二直觉。”当同学们告诉她说呼唤你的就是刘佳滢时,她的眼睛里透出一些遗憾。我特别询问了刘佳滢和何宣颖:“你们有没有故意抖动自己的手?”她们说没有,刘佳滢还说:“我感觉到我想通过我的手把我的呼唤传递给她。”
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实验又在男生中进行了一次。站在圆心的张奕晨有笑场,他认为呼唤他的是陈弈汀。但是很奇妙的是:在同学们告诉他正确答案之前,他又说他的第二选项是陈柏文。答案正是陈柏文。事后,男孩子们纷纷反思失败的原因:因为陈柏文的手搭在王宇轩手上,下面还隔着两只手。而陈弈汀则反思说:自己心里有点慌神。
三次实验,一次成功,两次失败,但失败的这两次第二选项却都是正确的。我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从实验中,从游戏里得到什么启示?”他们说:“要安静,要静心,静心能创造奇迹。”范思哲说:“告诉自己不要慌,慌慌张张急急忙忙想把事情做好,但是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解承锦说:“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就是不要做这件事情时又想到那件事,那样两件事情都做不好。”
我堂课我和孩子们谈了很多,谈到在“小升初”的考试中部分家长们的焦虑只会传播焦虑,欲速则不达,最终事与愿违,南辕北辙;谈到高僧悟道后“挑水时只想着挑水,砍柴时只想着砍柴”的专注;谈到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罗森塔尔效应(即期待效应),告诉他们每天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对自己说“我能行”,而不是“我不会”,每天进步一点点,有一天就会成功。孩子们似懂非懂,也许这只是给他们种下一颗领悟的种子,这种子不知道什么时间才会发芽。
接下来的习作,前排的张泽楠说:“啊,要写450字,我做不到。”我鼓励他说:“你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到,就有可能做到。如果你一开始就给自己负面的信息——我做不到,那你就真的做不到。”他恍然大悟地说:“哦,好。”
这篇文章是非常真实的记录,接下来,我非常期待孩子们的习作,特别是参加了活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