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天,聊到古代生活条件的艰苦落后,仍有一些能人贤士做到安贫乐道。
像苏东坡,尽管才气过人,一身正气凛然。却因乌龙案陷害一生颠沛流离。但他没有因官场失意造成的命运多舛而让自己郁郁寡乐,怨声载道。
相反,他活得乐观而洒脱。“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一首“定风波”足见他的真性情。
还有田园诗人陶渊明,因看不惯官场尔虞我诈的黑暗,辞官归乡,躬耕自资,过着安贫乐贱的田园生活,他们的身上都体现了一种得失淡然,宠辱不惊的高贵品质。
朋友说我们都是普通人,可能终其一生也做不到这种境界。依旧会为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而纠结。
阳明先生在《与王纯甫书》中说: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慌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亦便是用力处。
是的,我们一时无法做到圣贤的境界,依旧会为得失而让自己喜怒哀乐,这正是我们需要用功的地方。我们学了圣贤文化,内心就会种下致良知的种子,这样的种子一旦生了根发了芽,就会影响我们的思想。
在遇到失意之事时,以前生十分的气。如今受圣贤思想指引能做到生九分气,少生的这一分气不就是进步,不就是受益于圣贤之学吗?
这样一说,朋友也深以为然,平日的点点滴滴的改变,久而久之,只要我能能不断强化这种观念,长此以往不就能做到致得良知了吗?学习才刚刚开始。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相信后期的收获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