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千古贤宦第一人——唐初宦官的发展
自党锢之祸,黄巾军起义,东汉灭亡以来,中原群雄割据至魏晋南北朝的繁复更迭。即使后世皇帝深知宦官当权的危害,可是这个群体始终未在历史的柱子上抹掉。就连相隔东汉灭完不久的北魏,也在三朝之后开始重用宦官刘腾,致使宦官再次当权,掀起腥风血雨。
唐朝建国,鉴于汉亡的教训,规定宦官官职不得超过三品,以限制宦官的权利,禁止其干涉朝政,祸乱朝纲。我们在说外戚专权之时,东汉初为了限制外戚,设立制度坚决杜绝外戚专权,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整个东汉后期始终逃不过外戚的权利争锋。唐朝在限制宦官的措施中,也难逃厄运。
这些危害国家,使朝野动荡的阉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因为他们在生理上缺失了男人最在乎的部分,所以虽然身处泱泱大国的权力和财富中心,却往往在人格和心理上扭曲和不完整,要么阴险狠毒,要么溜须拍马。
但是有一个出类拔萃之人,身体强壮,办事得力,有着将军的风范。他与唐玄宗不离不弃、终生不渝的关系,更是超越了君臣,超越了主仆,那是一种生死与共的兄弟、知己情谊。
高力士在自幼聪慧过人,698年得武则天欣赏而入宫侍奉,后因小过被逐出宫外,一年后又复召入宫。景龙二年,当时皇子李隆基尚在藩国,二十四岁的高力士遇到了二十三岁的李隆基,两人一见如故,引为知己。
景龙四年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和武氏党羽,唐睿宗复位,立隆基为皇太子,力士参与谋划有功,擢升朝散大夫、内给事。李隆基登基之后,高力士又参与诛杀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银青光禄大夫,任内侍同正员。
到开元初年,又擢升为右监门卫将军,执掌内侍省事务。后来又陆续授封官至骠骑大将军,其家产富有非王侯能比。此时高力士权可侵朝野,甚至常宿禁中,四方进奏文表,必先让其过目,小事也能自行裁决,但他并非是靠着阿谀奉承获得的宠爱,他与玄宗互为知己,颇得玄宗信任,这般的上升环境造就了他与前朝宦官的不同。
前朝宦官大部分靠着皇子年幼,太后孤儿寡母在争夺皇位的劣势中推波助澜,又善于阿谀奉承,深得后妃和幼帝依赖上位,后期导致权力的膨胀,加之心术不正,祸乱朝纲。而高力士与李隆基相识,李隆基已经二十三岁,心智成熟。大权在手的高力士从不曾有篡夺皇权之心,甚至在关键时刻对唐玄宗在政治上提供有力地帮助和情感上的倾心关怀。 高力士虽为阉人,却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和决断性格,后世评价为“善于骑射,一发而中,三军心服”,确实颇有大将之风。
正史中一直记录的宦官大部分都为后世所不齿,而高力士算的上是自秦以来宦官群体中的一股清流。
《新唐书·宦者上》记载:
始,李林甫、牛仙客知帝惮幸东都,而京师漕不给,乃以赋粟助漕,及用和籴法,数年,国用稍充。帝斋大同殿,力士侍,帝曰:“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
力士对曰:“天子顺动,古制也。税入有常,则人不告劳。今赋粟充漕,臣恐国无旬月蓄;和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权既振,孰敢议者!”帝不悦,力士顿首自陈“心狂易,语谬当死”。帝为置酒,左右呼万岁。由是还内宅,不复事。
晚年的玄宗逐渐沉迷声色,十几年来无意朝政,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探知其意,与牛仙客谋划,通过增加京畿近道粟赋,又采用和籴(di,二声)之法(和籴法始于汉武帝时期,在丰收的年份或粮食盛产地区,政府用低价收购粮食,来避免粮食歉收的时候出现饥荒),以充实关中。没有几年,京畿蓄积殷富,眼看国富民强的盛世局面,这更助长了玄宗退隐想法。一天,玄宗于大同殿思神念道,左右无人,便悄悄地对高力士说:“朕自住关内快十年,俗阜人安,中外无事,高止黄屋,吐故纳新,军国之谋,委以林甫,卿谓如何?”
高力土感到玄宗受李林甫迷惑很深,便极口规谏玄宗道:“林甫利用变造之谋,牛仙客建和籴之策,足堪救弊,未可长行。恐变正仓尽即义仓尽,正义俱尽,国无旬月之蓄,人怀饥馑之忧,和籴不停,即四方之利不出公门,天下之人尽无私蓄。弃本逐末,其远乎哉?”他还进一步指出:“军国之柄,未可假人,威权之声,振于中外,得失之议,谁敢兴言?伏惟陛下图之。”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涉及的仓储制度稍稍需普及下。上述的正仓指的是以皇粮国赋为来源的官仓,义仓也叫社仓,是地方建立的公共储备粮食以备灾荒年赈灾之用。自武则天当政后期,国家因频繁出师,官仓粮食大肆挥霍,加之唐使用的是租庸调制的田赋制度,战事告急之年,天下户口逃亡过半,租调减少,国用不足。便出现义仓粮食挪用的混乱局面。现在李甫国和牛仙客通过增加赋税和低价买入义仓粮食填补正仓,假意正仓(官仓)充实,欺瞒玄宗国富民强。长此以往,义仓之粮食收购完了,而正仓再无真实来源,正仓义仓都耗尽。而天下百姓仅通过变相的和籴之法便可投机倒把,赚取差价,不再务本重视农业发展,于是有了弃本逐末一说法。如此操作也致使“安史之乱”爆发之时“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制坏”的结局。)
玄宗听后一时感到十分不快,但还是觉得高力士言之有理,接着就改变了态度“,说:“朕与卿休戚共同,何须忧虑。”并命左右马上置酒为乐。
上有先祖太宗与魏征,今有玄宗与高力士。
高力士时常给昏头昏脑的唐玄宗敲响警钟,除了想将国事交于李牛二人之外,尚有杨国忠专权之深。后又在天宝十三年,玄宗又对高力士说:
“ 朕今老矣,朝事忖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
再一次不想操劳政事,把国家交给宰相杨国忠,而高力士再次进行规劝:
“ 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谓无忧也!”
玄宗当即表示:“卿勿言,朕徐思之。”
可高力士的谔谔之言并未能使玄宗改过,依然宠信宰相和边将。后来高力士也时常因为玄宗的不理朝政,宠信外戚进行批评。可惜,开始玄宗还听,说得多了,皇帝就不高兴了,终是没有听从。直到杨贵妃殒命马嵬坡,唐玄宗才悔恨交加,说:“悔不听卿言,致有今日之祸!”
不管唐玄宗后期有多么昏庸,高力士始终忠心与他。
安史之乱中,他随玄宗奔西川,行至马嵬驿时,军士们都围在马嵬驿边叫苦连连,唐玄宗听到账外喧哗不止,便问何事惊扰,嘈杂不断,左右侍从回答说是杨国忠谋反。玄宗走出驿门,慰劳军士,命令他们撤走,但军士不答应。玄宗又让高力士去问话,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玄宗说:“这件事由我自行处置。”然后进入驿站,拄着拐杖侧首而立。过了一会儿,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上前说道:“现在众怒难犯,形势十分危急,安危在片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作出决断!”说着不断地跪下叩头,以至血流满面。
玄宗说:“杨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 素知道玄宗宠爱贵妃,大局当前,他必须保全玄宗安危,故劝谏玄宗说:“杨贵妃确实是没有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陛下的左右侍奉,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安宁陛下就会安全。”
玄宗无可奈何,这才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陈玄礼等人脱去甲胄,叩头谢罪,玄宗安尉他们,并命令告谕其他的军士。陈玄礼等都高喊万岁,拜了两拜而出,然后整顿军队准备继续行进。
可见玄宗对高力士的建议大部分是十分听从,高力士对玄宗也是考虑得细致入微。
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被迎接回朝,并尊为“太上皇”。儿子肃宗不希望太上皇管朝政,肃宗的皇后张良娣及宦官李辅国就暗中配合,常常挟制迫害玄宗,一般旧臣,早都忙着投靠新主子邀宠去了。倍感寂寞的唐玄宗,左右只有一个人陪伴,那就是高力士。甚至不惜为了玄宗而得罪权倾朝野的另一大宦官李辅国。
公元760年,以拥戴肃宗有功的大宦官李辅国乘肃宗父子之间的矛盾,诬奏玄宗与高力士“日与外人交通”,又借口‘请太上皇到太极宫游玩’,强行把玄宗迁往西内。
玄宗骑马行至睿武门,却被忽然涌上的五百名手执出鞘兵刃的禁军拦住了去路。为首的正是李辅国,他骑在马上傲慢道:“陛下说,太上皇居住的兴庆宫太过狭小不便,请您去太极宫居住!”
玄宗受了惊吓,几乎掉下马来。高力士连忙扶住玄宗,走上前去厉声面斥李辅国:“五十年太平天子,李辅国你是旧臣,不宜无礼,李辅国下马!”李辅国不觉失辔而下,又看了他一眼,遂冷笑道:“高公公,真没想到事到如今,你怎么还那么不懂事?”言罢便一刀砍死了高力士身边的一名小宦官。
高力士面对李辅国的威胁面不改色,直接对那五百骑兵喊话道:“太上皇诰曰,将士各得好生!”他的气概把李辅国和五百禁军纷纷镇住了,皆慌忙收刀下马跪倒齐呼“太上皇万福”。局面算是初步稳定了下来,但高力士是个明白人,知道重回兴庆宫已是不可能的了,唯一能做的只有保护玄宗安全了。怎么办呢?他就直盯着李辅国道:“李辅国牵马!”李辅国看了看他,只好悻悻然过去把马缰拉住,这样一来,他与李辅国两人一左一右牵着玄宗的马,平安把玄宗护送到了太极宫。宫门关上之后,李辅国才得以带兵离去。而玄宗握住高力士的手已是泪流满面,说:“要不是将军,阿瞒已是刀下亡魂了!”
不久之后,高力士因得罪李辅国而遭到流放,到巫州之时,高力士回顾往事,无限伤感,即席赋诗曰:“烟薰眼落膜,瘴染面朱虞。”
公元762年四月,玄宗去世。流放在巫州的高力士得到玄宗去世的噩耗,“号天叩地,悲不自胜”,每一号恸,数回气绝。七月,到朗州时由于哀毁过度,哽咽成疾。他对左右说:“吾年已七十三,可谓寿矣。官至开府仪,可谓贵矣。既贵且寿,死何恨焉。所恨者二圣升遐,攀号不逮;孤魂旅榇(chen,四声,棺材),飘泊何依?”
八月八日在朗州开元寺的西院去世。代宗以高力士为前朝耆旧,保护先帝有功,遂诏令恢复他过去的官爵,并赠扬州大都督,许配葬玄宗的泰陵。
后世之人对于高力士的一生都是颇为赞赏,不管他当权之时是否做过有违道德伦理之事,毕竟他对玄宗一生的忠心耿耿,也洗净了那些少有的污渍。在宦官当权的,破坏朝纲的历史之中,高力士一人,足以摒弃传统偏见的中允不二的阉宦无人傥论。最为可惜之处皇权和宦者专权的这次配合,未曾描出一副大唐的雄壮蓝图,若是高力士贪心一点,足以掌握朝权,或者再将政治谋略战线看的长远一点,利用手中的权利限制外戚专权,即使不能保证安史之乱不能发生,至少能护玄宗安享晚年,而非怅然而逝。
上一章:皇权的衍生物—宦官专权(8)
下一章:皇权的衍生物—宦官专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