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翻译稿酬低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十年来图书翻译的稿酬都不涨呢?除了出版业不景气之外,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
本文是笔者前日回答《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的八个问题,今天有关图书翻译的内容已在该公众号刊登,故辑录文字访谈如下(今日做出了一些编辑,增删了一点想法):
Q:写下个人介绍,让我们了解你(包括:姓名或笔名、年龄、职业、从事翻译的年数等)
A:冬惊,1987年生人,做翻译将近十年。
Q: 你从何时起从事翻译工作?翻译方向/领域是?主要译作有哪些?
A:从开始发表翻译作品算应该算是2008年。目前主要是做中英笔译和会议口译(包括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笔译以文学、艺术、影视、社科为主。
已翻译出版的文学作品包括《芬妮·希尔:欢场女子回忆录》《家有老爸》《欲海无边》《理发师陶德》;已出版汉译英图书有《跟我学汉语》第四册、《太行长卷——张海勇摄影作品》《佛光禅影——申士古代佛教造像画选集》。即将出版的是小说翻译《轻舔丝绒》。此外近年还参与翻译了一些电影剧本,如《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
Q. 最初开始做翻译,是什么吸引你?多年来,你坚持翻译的动力是什么?它带给你什么?
A: 以前曾在一篇文章里写过,我选择翻译是为了一个少年时的梦想,或者说,这也是早晚会遇到的缘分。痴迷于写作的我一直想要创作出一部让自己满意的长篇,却因为架构能力有限而止于短篇。高二那年接触了安妮·莱斯的《吸血鬼历代记》丛书,但这套书里面好几本都没有完整译文,只能在网上找原版电子书来看囫囵吞枣地看。我一发不可收地迷上书中那唯美凄艳的故事,想着哪天我也能把这样迷人的作品翻译过来。为了翻译梦,高三走保送去了北外,学的是保加利亚语,翻译过一些保语诗歌发表在《译林》文摘版。但是相对而言我国和保加利亚对外交流不多,文学作品引进也少。为了有更广阔的前景,大学毕业我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读了两年中英口笔译硕士。
走上工作岗位,翻译也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做网络编辑有太多机械劳动,一度让我感觉到痛苦,感觉到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在被无益地消耗着。于是我开始用业余时间译书,偶尔也做点商业翻译。去年辞职出来做自由翻译。
翻译让我实现了梦想,实现了财务自由。也让我得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
Q: 你的主要职业是?一般是什么时间做翻译类的工作?
A: 翻译。几乎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Q: 从事翻译之后(专职/业余),你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影响(积极/消极)?
A:去年辞职出来专门做翻译以后,感觉忙的快要没有生活了,几乎没有参加什么社交活动,整个生活就是围着翻译转!
Q. 你能否及时拿到翻译的酬劳?酬劳的范围大概是多少?(如不方便透露,可以略过)你对此是否满意?
A:译书的稿酬大都比较滞后的,在北京只靠这个没法生存。以前我从出版社拿到的稿酬大概税前千字80-200,总体上看出版社给年轻译者千字60-100的稿酬比较普遍。也有些画册之类的书是按商业翻译收费,价格是图书翻译的3-5倍。图书翻译的稿酬对我这样一本书恨不得修改十遍的人而言必然是亏本的,所以我只接自己喜欢的书。
Q: 你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的年轻译者所面临的现状?(问题、前景、历史渊源等)
A:中国的翻译市场是十分混乱的,图书翻译的稿酬也很低。年轻译者几乎无一例外要经历一个廉价劳动力的时期。
做翻译太苦了,而且其价值并不是总能得到认可。我认为对于图书翻译,出版社应当预支一部分翻译费,因为图书翻译的周期太长,也许要两三年才能出版,甚至还有不能出版造成译者血本无归的情况。
另外,年轻译者更容易遇到买断版权之类的图书翻译合同。也就是说你的译著权归一家出版社专有了,而非在一定期限后可以再卖给别人。
图书翻译的稿酬为什么会这么低?个人认为一方面是出版行业不景气,另一方面可能和近年来有关部门不重视外国文学的引进有关。如果还有什么原因,可能跟译者的地位不够高也有关,因此我们做好翻译的同时应当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尽量争取更为公平公正的合同条款、更合理的稿酬和待遇。
Q: 你是否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或听说过朋友、同行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可否描述前因后果,及个人感想?
A:不公正的待遇在商业翻译领域更多,说多了都是泪。比如根本不懂翻译的客户以质量问题为借口拒绝付款。
对于图书翻译,比较大的风险就是图书出版不了,出版方不付款或者只支付小部分稿酬。我认为译者应该争取在合同里要求译稿验收合格多长时间支付稿酬,无论图书出版与否。如果图书因翻译质量之外的问题不能出版,应由出版方自己承担风险。
Q: 如果重新选择,你是否会选择介入翻译领域?为什么?
A:如果能重新选择,我可能会一毕业就专注于同声传译。现在北京市场上做同传的越来越多,整体上价格已经今非昔比了。
今年春天去逛北京朝阳书市,发现每家摊位卖的外国文学作品都严重同质化。相对于武侠、奇幻、宫斗、穿越、励志鸡汤,外国文学的读者是小众,书摊上那些本畅销书也大都是好几年前就引进的(以《哈利波特》、《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解忧杂货铺》、《岛》以及东野圭吾的侦探小说为主)。而很多做图书的人都希望翻译能用1-3个月的时间译出一本十几万字的畅销书。在这种价格低、时间紧的情况下,能译出好作品的确实是靠良心,甚至很大程度上是以健康为代价。
这些年翻译占用了我大部分时间,以至于我在写作上没有什么建树,虽然零星在报纸杂志发表了一些作品,至今也没有出一本自己写的纸书。作家的生存或许比翻译更没保障,所以还没有以此为业。我这种理想主义者总觉得活着一定要热爱点什么,甚至超过爱自己,对于别的职业我没法这样全心全意地去投入、去付出,所以如果重来一次,大概还是会选择翻译作为我一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