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相信这两天,大家肯定收到下学期的续报信息。说实话,我们的老师多少是有点情怀的人。所以,催续报这件事情,做起来真的挺难为情的。但是我们老师去做了,因为我告诉他们:续报一定是为孩子好的事,也是为老师好的事情。这样互利双赢的事,就是对的事情。对的事情,就要一往无前地去做。“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就是这个道理。
先说说续报是怎么一回事吧。一开始,我们的课程是没有续报这么一说的。五六年前乐高机构哪有像现在这么多,专业老师也少,报班名额自然很紧俏。那时候的报班模式是这样的:春季班上完,就地解散,然后再开秋季班,让家长们去报名。不像现在,有这么多方便的app可以线上完成报名、缴费甚至排班,家长们想要报名就必须来现场排队。所以问题出来了:家长们排了很久的队,却发现合适的时间段名额已经满了。然后,对我们老师是一顿埋怨,回家没法和小朋友交代啊,就站着不走了。队伍后面的家长不乐意了,自己报不上别耽误别人报……到最后不管是报上了还是没报上,多少有点尴尬或者各种不满,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春季班在杨老师班上,非常喜欢杨老师,非杨老师的课不上,家长千辛万苦排队,结果只能报其他老师的班;本来周四的课,但是名额满了,不得已报了周末的课,但前一个时间段却还要在其他地方上课,于是每次上课都像是“赶通告”……
不论哪个园区老师和教室资源确实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家长的学习需求。那怎么办?我们能想到的,就是先满足老生的需求。只要你是春季在读的老生,优先安排秋季班学位,尽量保证原老师、原地点。这就是续报的由来。到了今天,有了各式各样的应用软件,家长再也没有必要去现场排队,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尴尬的场景。但是我们的初心,没有改变:续报,是我们能给老生提供的最大福利。
既然是福利,家长乐意享受就享受,不爱享受就放弃,老师们为什么还要不遗余力地劝咱们家长续报?
是为了招生?是的,但又不完全是。我可以很自信地告诉大家:我们合作教学点目前省内外约十余家,不但涉及对适龄孩子的乐高教学(单学期上课的孩子约1100人次),还有对各类园区及机构老师的专业知识培训。以我们目前中心规模,只要维持在130人左右,招生目标就完成了。况且中心课程配置的老师在招聘、培训上难度大,成长周期又长,教师储备不是无限充足的,所以我不需要招很多学生,也教不了那么多学生。
那为什么还要催家长续报?为了让学习更有效。
这一学期,我们带着孩子创想搭建,努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的效果慢慢开始显现,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也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期待。但是,如果孩子未来不在我们这儿上课了,这些兴趣、习惯还能不能保持?其他科学课程相对来说缺乏趣味性,好不容易点燃学习的兴趣之火,就这样被浇灭?我们不甘心。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很难有长期的执行力。孩子还小,可塑性很强,习惯培养容易,丢掉更容易。几个礼拜,就能把辛苦一学期培养的习惯全都丢掉。我们不甘心。
不希望一学期或者是更长时间的努力付诸东流,所以,我让老师积极跟进老学员家长续报,我自己也会询问家长续报意愿。招新生过来很容易,但那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相濡以沫,那是老师和孩子们用一学期建立起来的感情;得心应手,那是老师和孩子用一学期时间培养起来的默契。老师不是圣人,这些辛苦一学期收获来的财富,我们丢不掉。
还有一点,也提前告诉您:今天您替孩子决定不读了,未来您很可能会替孩子决定再报回来。我只希望那时候,您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别看我才在中心几年,但这样的经历不少。有一个孩子,小班来上乐高课,觉得课程简单,第二学期就没报了;过了一学期,孩子想老师了,又报回来,然后妈妈生二胎,没空管孩子,又退了;最后,生完二胎,又想回来上了……每次开学见到他们时,我们之间都有种莫名的尴尬。
还有另一位学生家长,大孩子来中心上得比较晚,跟班学习比较吃力,于是很早就把小孩子送来学习。在乐构家,有很多这样的二胎家长:因为大孩子的经验教训,早早把小孩子送过来。您不妨打听打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我才希望您,几年后不要后悔今天的决定。
差不多到了收尾的时候了。送您一句话:已经看到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看不到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性很多人现在还看不到,但是如果您希望孩子未来在求学路上走得顺一点,您就必须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中华民族正在创意革新的道路,国家意志上重视新思维的到来。一年级增设科学课,科技类竞赛在国内外的认可,创新性人才的供不应求。这一步步影响下来,不容我们只顾眼前。
所以,尽管挺不好意思,但是我们老师还是必须把我们的理念、我们的想法和客观的事实传达给您,供您参考,以期您做一个明智的决定。决定权在您手里,但不管结果怎样,请包容一下苦口婆心的老师。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