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24集-37集拍出了3个孩子及其父母的巨大改变
文洁从反对孩子出国,变成了全力支持女儿;
佳妮因为财力问题纠结于过继女儿还是接受现实;
一心想把小宇送出国的张亮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亏欠太多;
蒂娜走出了初为人母后的产后抑郁,破除了继母身份的芥蒂;
朵朵经历了2次拒签后成功申请到了她心仪的美国高中;
小宇经历了短暂的澳洲留学体验后,重振旗鼓;
琴琴没有选择为了自己的前途离开自己的父母;
孩子也好,父母也好,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成长。就像朵朵说的那样:我选择同时参加中考,只是为了对自己前15年人生的一个交代。正因为我知道自己今后的路要怎么选,所以才全身心放松下来并投入进去。
孩子们已经知道要独立,放不下的其实是父母自己。
父母为什么会这样放不下?
>>>>
文洁
在这个家里,只有朵朵和我有血缘关系。我和你没有,和你的父母没有,和你的姐姐也没有。如果没有了朵朵,我就没有任何人能依靠了。我要怎么办?我以后要怎么办?
文洁的这种心情我完全理解。我也曾经有过跟她一样的想法。你可以说我们女人太没有安全感,太多愁善感,太无事生非。但这确实是所有母亲必经的心路历程。
>>>>
蒂娜
刚生完皮皮后一系列的“一触即发”让张良忠摸不着头脑。好在这个男人知道听取医生的建议“新妈妈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和体谅,需要安全感。她们会觉得很委屈,也会因为第一次当妈妈而面对很多不知所措的问题。这个时候尽量避免让婆媳共处、避免家人的责怪、避免让她一个人承受所有的压力。”
>>>>
小宇
虽然还是未成年人,但他这时候却愿意为了让蒂娜快点好起来而马上去澳洲,想为爸爸省钱打黑工却被遣返。蒂娜是个知恩图报的女人,也总是会站在张良忠的立场为他考虑,才会有了后面她为小宇出头、说出那句让我感动到热泪盈眶的话:现在我就是小宇的妈,我不允许任何人欺负他!
蒂娜之所以能处理好和小宇的关系,想必是因为她和小宇的年龄相差不多的关系。对90后这代人来说,他/她们比70和80后更有勇气忠于自己的感受、更有毅力去做一些改变。承认自己做错的,努力争取更好地。
而文洁就还是放不下。她宁可选择要二胎,也要确保自己的生活中有一个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存在。想必之后她的路还有更多艰难在等待着她,
职场女性要二胎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个社会对有孩子的女性并不能给予必要的宽容。
>>>>
朵朵
和自己父母的牵挂相比,朵朵显然非常喜欢新学校和新的生活环境。每次视频通话都能看到她脸上的笑容。当时她之所以逆袭被美国高中录取,其实也得益于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兴趣爱好:网络小说作家、歌曲填词作家。
>>>>
琴琴
和小宇、朵朵相比,这个小学霸似乎光彩不再依旧。“我就是喜欢写作业”琴琴对着自己姑姑说的这句话,听得让我觉得怪别扭的。
在我高中毕业之前,我的姑姑也曾经提出要带我去日本读大学,前提条件也是要把我过继给她做女儿。我也是拒绝了姑姑的好意选择了留在自己父母身边。这跟电视里的情节几乎如出一辙。因为我觉得姑姑的动机不纯,名义上是为我好,实际上不过是因为自己没有孩子才要把我当做她的精神依靠。
琴琴的姑姑、方圆的姐姐,她们都生活在美国,都嫁了一个美国人;方圆到以前大学同学投资开的公司工作,那个大学同学也是早年随父母移民美国。
家庭和朋友圈子的关系,也会影响下一代子女跟随父母这一辈的步伐。
但没有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华人会真正觉得轻松容易,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是当事人能感同身受。很多人都说从国外回来的人很抠门、很冷漠、淡泊亲戚关系,这只是因为在国外生活时间长了,文化习惯不同导致的。外国人不仅没有中国走亲访友的习惯,就连对自己亲手父母也是保持一定独立的。
就像方圆姐姐说的那样,她公公婆婆来家里才住了几天就被自己的丈夫亲自请走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独立生活被自己的父母破坏和打乱了。
我并不是站在西方文化这一边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好,只是因为我自己从小也和父母彼此独立生活,所以思维模式上更倾向于接受彼此独立。生活上如此,精神上更是如此。我的父母也是这样,我的爷爷奶奶也是这样,我的叔叔和姑姑也是这样。从小没有人来干涉我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人生中每次重大的决定会一起商量,但是最终决定还是我自己做的。
虽然有时候会觉得缺少一些家人的宠爱有点遗憾,但随着年龄增长,我反而挺庆幸的。因为不管对也好,错也好,学习、兴趣、职业、婚姻,都是自己选的才不会后悔。
思成妈妈的话
“你永远是我们心里最好的孩子,你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得更好”这是我父母留给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从来没拿我和别的孩子比较国,并告诉我不用去羡慕别人、不用在意别人的评价。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健康、快乐,去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