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直有在得到APP付费购买《成甲说书》,记忆深刻的是成甲老师说书时的语气抑扬顿挫,有独特的感染力,明显和其他几位说书人有些不同,看得出来是非常投入其中的,后来关注了其公众号,了解到新书即将问世,所以也在第一时间买到了其签名版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说起知识管理和时间管理,我走进这两个知识领域的时间也挺久了,最开始(2013)是因为开始作为独自一人的创业狗,对时间规划摸不着头绪,经常拖延,忘事,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浪费了巨量时间,于是想着要改变,病急乱投医在网上找各种免费攻略(请原谅我当时的屌丝心理,就是能不花钱的地方绝对不花钱),什么番茄工作法,GTD,紧急重要四象限等等,往往只掌握了术而不解其深意,实施效果也是差强人意,难以形成习惯去坚持。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心里要是有临界知识这个概念就好了,直接寻找底层规律,而不是术上面浪费那么多功夫。
2
在不断的摸索中,通过深入阅读一些大神相关书籍,例如诺曼.道伊奇《重塑大脑 重塑人生》、大卫·迪绍夫《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李笑来《与时间做朋友》,刘未鹏《暗时间》、采铜《精进》、 安德斯.艾利克森《刻意练习》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知识框架,特别是在对神经科学不断学习后,对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掌控我们的思维、刻意练习又是如何重塑大脑有了深刻认识,深深了解到我们顽固的行为习惯(在《好好学习》里称为跳跃性假设)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每个人学习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可能目的并不相同,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服务于工作和生活,让自己变成更厉害的人。针对这一核心目的,我逐步构建了以下的知识框架:
这几天,仔细阅读了《好好学习》,发现对我的原有知识框架是有巨大冲击的。成甲老师对临界知识这一理论进行了黄金思维圈(what,why,how)的构建,从概念到作用,从方法到应用,剖析得淋漓尽致,颇多亮点。按照成甲老师在书中P26页所言,读书方法的升级,是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于是我尝试进行知识框架的改善。
首先,时间管理这块成甲老师似乎着墨不多,但是提到了付费购买高质量内容和花钱买时间,虽然我也逐步养成了付费购买的习惯,但是并没有纳入知识框架,所以要把付费购买时间写入时间管理,成甲老师书中所言付费购买也是与“注意力是最宝贵的”极为吻合,所以可以增加到注意力“枝叶”上。
其次,关于学习和记忆,是《好好学习》的主体,学习临界知识就应该作为学习和记忆的一大分支进入我的知识框架。
临界知识获取方法则应随着进入次级分支,其中对于反思这一提升学习能力的底层方法因为是老师个人长期经验所得,所以有大量篇幅介绍,还提到了把生活案例化处理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确实如此,在研习元认知的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监控自己思维的习惯,而把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案例化处理,便是极好的锻炼监控思维的方式。
以教为学其实跟我的框架里面不断输出是异曲同工,就不必更改。
刻意练习更是直接相同,可见刻意练习已经进入很多人的心智了。不过成甲老师把刻意练习与临界知识的结合阐释得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提出了基本核心知识画小圈---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这一逐步递进的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和提升元认知能力。
记录与反思其实可以融合在一起,把记录归纳到反思中,边记录边反思。
回顾则可以列入掌握临界知识方法中的次级分支。
关于思考与决策,成甲老师书中颇多亮点可以纳入。
对于潜意识的监控,成甲老师有“跳跃性假设”概念与之相对应,并借助了《影响力》一书中非常形象的一句话:“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提出了事实→大脑解读→假设→行为这一具体的监控潜意识手段。而原框架中“自己是欺骗自己最多的人”只是陈述事实性语句,可更换。
“预见性认知”可以补充“拥抱不确定性”,话说如何拥抱不确定性呢,只有通过掌握各种临界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预见性认知,才能拥抱的好呀。
对于选择的艺术,成甲老师有“购买高质量知识产品“”来补充。选择知识其实跟面对的资源息息相关,如果面对的正是你心中最想要的优质资源,直接购买来就行了,这也是选择的解决办法。
关于沟通与影响力:
原来的“品牌效应”可以直接改为成甲老师所讲临界知识中的复利效应,这跟势能直接相关。
书中P134成甲老师讲到,“因为我热爱分享和传播有价值的观点,所以逐步成为人脉网络中的节点,朋友们有一些好的机会或资源,也会主动分享给我”,这是提升影响力的一大亮点,即成为人脉网络中的节点。
于是,经过完善,我的知识框架获得了更新:
《好好学习》一书干货十足,是一本适合随手拿来翻阅的工具指导书,感谢成甲老师提升了我的认知,改善了我的知识框架,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