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自找麻烦的。
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烦恼。没有一刻可以获得完全的满足与宁静。
高中的时候,所有人唯一的目标是考上好的大学。
于是我们做题、做题,出口只有一个,路也只有一条。所有人彼此陪伴,在同一条路一起前进。
按理来说,一所211,甚至是可以战胜许多985的211,已经可以算是一个阶段的小胜利了。
那么大家的人生似乎都充满了希望,每一天都应该是轻松愉快、无忧无虑。
可惜不是。
我走在校园的道路上,每个人面色匆忙,眼下有青黑。
不像是浪漫偶像剧的青春风,现实就是清冷又疏离的莫兰迪色调,每个人行色匆匆,为着不可知的未来奔波。
和室友的不同作息导致我们越来越疏远,关系还是不错,却总也缺了些什么。我每次背着重重的书包一个人走在这条道上,都凄凉到怀疑人生。
明明高中时上厕所都需要有人陪同,到了如今,居然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课,一个人逛街。
但大多数时候,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与其不断迁就,不如选择独来独往。这是大学教会我的第一个道理。
我不再会浪费时间去长久地等待一个人,如果我们两个作息不一致,那么就分头行动,没有什么好叹惋的,一切再自然不过。
时而的孤独感反而更令自己清醒。
我有了大把的独处时间,然后就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是考研,还是就业?保研,还是出国?
行情差、工资低、没有人脉,考研风险高、成本高......那些问题都是巨大的鸿沟,横亘在我面前,似乎我永远也跨不过去。
一进入大二,人就开始迷茫。
但是逻辑学的老师倒是说了一句很开导的话:“你要时刻记住,思而不学则殆。你还在辗转反侧的时候,不如多去看点书。”
深以为然。
我似乎用遮挡未来的迷雾把自己困住了,一直在周围打转,焦躁地走来走去,却也忘了,既然看不到前方,何不专注现在,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充分地做好自己能做的准备,当机会来临时,才能一把抓住。
上次去给辅导员交表,老师说:“没有决定好考研,就暂时先别考虑那么多。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多提升自己,一切等下学期再来决定也不迟。”
于是发现自己胡思乱想的那些都没有用,因为时过境迁,等到下学期,由于专业视野又有不同,了解得也多了,当然是能够给自己一个更合适的答案。
也向告诉自己,不要一味地从众,也不要觉得本科学的东西太过浅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