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同哥是在2011年的寒假,因为毕业开始关注求职的东西,那个时候记得《职来职往》这个节目刚开播不久,是从第二期还是第三期开始看的,那个时候是喜欢这个节目才开始注意到一个叫做刘同的人,第一感觉是,哇,这个人像哪个演员,好像在哪一部抗战类电视剧里看到过,后来才知道他来自光线传媒,知道他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知道了他也是学中文的,然后突然间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2012年的毕业季,在宿舍多了一个节目,看职职,我想在毕业到毕业后的今天那应该是很认真的看过的一个节目,开始喜欢李响,为每一位求职者打开一个世界,帮助着他们,为了不是孤军奋战,喜欢刘同,他拿着支笔在节目里写写画画,有的时候问的问题会很直接,或许因为知道他毕业于自己向往的学校,所以更多了份关注,于是渐渐的被吸引,会拿起笔记一些从这个节 目学到的知识,因为节目,关注微博,慢慢的了解他的故事,他的文字,一个敢于坚持自己文字梦的青年…
第一张写于2014年7月8日,第二张写于2014年8月7日,2014年换了一份工作,2014年第一次意识到爸妈真的老了,2014年经历了一次挫折,在那几个月不能正常行走的日子里,害怕与忧郁的状态中,读到了《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触发了自己的回忆,引发了情绪的波动,我记得同哥的一条微博是什么时候知道他的大概类似于此,我有留过言,写过一段文字,大致是感谢在那段岁月里遇到了他的文字,感谢这两本书的陪伴,看过一遍又一遍,写不出优美的读后感,写不出感动的故事,但却给了我康复的勇气,打发了时间不在胡思乱想,让我明白有的时候我们缺乏的勇气和坚持,我们可以让自己变的更好,不管现在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是多少岁。
2014年到2015年因为同哥关注左右,因为同哥和左右知道一些青年作家,关注微博,读文字,喜欢了,买本书来读,读的同时或拿手机或随手拿个本拿支笔写几句,抄几句,想起很早以前自己也有过一个文字梦,只是没有坚持,很早以前自己也有写日记的习惯,想象过要写短篇小说,记得在那个大家还写信的岁月,曾大致写过一个故事的开头,寄给在异地读书的朋友,她说我替你保管,等有一天我们上大学了,有一天你要写了,我在给你。那个时候的我们将梦想牢牢记在心中,那个时候我们对未来充满想象,那个时候我们不知天高地厚,没有那么多现实与烦恼,象牙塔将我们护的紧紧的,我们在里面将梦想藏起,背单词,写数学题,复习,考试,吃饭,睡觉,周而复始……只是,也许我们对梦想还不够坚持,只是也许我们对于文字还没有想象中那么喜欢,只是也许…后来的后来,中考,高考,复读,在大学里失望,然后浑浑噩噩忘记了一切,直到毕业,直到工作,象牙塔不在互着我们,我们开始为生计为现实奔波,直到某一天,一个曾经和你有过同样梦想的人,一个为了喜欢坚持的人,一个工作也很好,文字也未有丢失的人的出现,就那样那些年少潜藏与封锁的渴望与记忆被一点点的诱发出来……
2016年,在预售期买到了签名版《向着光亮那方》同样认真的读完了整本书,同样拿着荧光笔在书上留下痕迹,所不同的是没有在像前两本一样集中几天看完,没有拿一个本抄抄写写,而是在工作之余看上一篇两篇,沉思,有时会在手机上敲下几行字然后删去。年纪越来越大,所想的越来越多,冲动也越来越少,因为勇气越来越小,在从事了一份完全与专业没有关系的工作后所学习的便是其他,从此不敢在说自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害怕给同专业的人丢脸,面对那几个字会满怀愧疚,于是在忙碌工作与琐碎生活中妥协,在懒惰与拖延中挣扎,也会努力的去买几本书去读,去搜索文章,去听电台,去刻意的写个感悟,抄些文字,即使后续会删掉,仍悄悄告诉自己,每个人的青春都会迷茫,让我们向着光亮那方,向着光亮拾起曾经的喜欢即使做的很差,向着光亮努力让自己变的更好即使暂时不被理解,向着光亮出发,我们再次心怀憧憬……
我会去刷同哥的微博,去看他的微信公众告,看网上关于他的视频,有时会重新拿起他的书在读几页,身边有人问,你在追星么,我说不是,我不是粉丝,只是一个读者,对于刘同,只是感谢网络的发达,机缘巧合,知道了他的存在,因为他的故事,他的文字,我所知道的他的影响给了我一些正能量,让我可以说中文系的学生也很优秀,让我可以重新知道原来自己也是有过梦想的人,让我知道我们可以去为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努力,我们可以变的更好,做更好的自己……
“你说你喜欢一个东西,却鼓不起勇气去追逐。说到底,可能还是不够喜欢,不然你的那种喜欢早就打败了你的羞愧。打不过自己羞愧的喜欢,顶多只是有些好感。”
那么,打破羞愧就从这一刻开始吧,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下属于自己的文字,即使在凌乱,即使在差劲,那也是自己的记录,自己笔下的语言,自己的喜欢而不仅仅是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