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北岛《波兰来客》)
也许在某些时刻我不禁会问自己:“我的青春是什么?”至于我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这个问题,读者不妨先看看以下的话:
“你留长发和鸟窝一样,一点精神也没有”“胆子真小”“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每天过的稀里糊涂的”“总是唉声叹气的像什么话”“身体这么瘦弱”“极度自卑”“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以上这些,便是身边的长辈对我这个身处“青春”之人的印象。我不知身边的同龄人们是否会有类似的经历。总而言之,用“不屑一顾”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眼中的我自然是再贴切不过了。
这十九年如风一般,飞速掠过,耳边似仍有簌簌声响,水面似仍有阵阵涟漪。一路走来,有收获,亦有失去,其中伴随的更是无止尽的思考:
既然我在别人眼中如此不堪,那我活到至今,究竟是因为什么?应该不只是碰巧,或者说足够“幸运”,没被某场致人死地的飞来横祸眷顾吧?我的生活,我的青春,究竟拥有什么独特?打开思绪:是静如处子、备高考寒窗三载的努力奋斗,还是动如脱兔、闲暇时漫展追星的肆意疯狂?是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放光发热,还是在竞争激烈的群体中奋力挣扎?
我不知道,我至今仍试图去寻找着那令我满意的答案。
我曾醉心于自我的创作:那是上课无趣时,我在课本的插画上描上的那几笔将近改到面目全非的涂鸦;那是在初入班级难以安身之际,我仿佛净土一般的私人博客里倾诉的所有肺腑之言;那是在手机被没收后,那些经我加工后的废旧包装盒中诞生的一张又一张的手绘书签,是在那之后书桌上留下的一道又一道抹之不去的刀痕……不为惊艳他人,只为打发时间,聊以自慰。
我也曾渴求真挚的感情:曾经,那是数周难见父母一面时,对亲情的渴望;是在被众人排挤霸凌时,对友情的渴求;如今,那是面对聚散离合之时,学会对眼前的珍惜与挽留,对未来的展望与期许;是经历喜怒哀乐之后,学会对顺境的泰然自若,对逆境的波澜不惊。
……
终究是要承认,我的青春独特的无可替代,这种种的一切造就了现在的我。我终究是找到了青春的另一个名字——成长。
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支撑我走到至今的,也就是人们口中所言的“信仰”,真的有这种东西吗?如果有,那又是什么?
仔细想想,也许直到现在,我唯一能秉持的所谓“信仰”,是活着。这并不是说我如今已走到多么绝望的境地,只是,人生本就是不断寻找意义的过程,而只有活着,我的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我是如此相信着的。
“诗与岁月同歌,天涯只身跋涉,一如远山长青巍峨。”
目前的我,向往着“诗酒趁年华”,想要在这反复无常的人生中用微弱的声音吟送我爱的诗篇,以沙哑的嗓音挤出我爱的歌曲。
如今我早已不再是我人生中最亮的星。过年回老家走亲戚,我不再是家人簇拥的焦点;学校的每一次考试,我不再是老师口中的“尖子”“精英”;我被迫在一次又一次的不合理面前忍让妥协,在一场又一场的聚散离合中见识了人生的无常。无论多么努力,身边总有光芒比我更加耀眼。无论多少次的逃避,最终也只能选择回来面对现实,被迫做那鲁迅口中的“真正的勇士”。
“听,杯酒碰撞后的,可是梦碎声?”
然而,有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人都向往着自由,却是被生活所束缚,但你看自由这个词,原本就长得条条框框的,但终究在条条框框里冒出了头。”也许如今的我们,在经历工作与学业的不顺后,可能会在深夜为生活不易而叹息,或是在辗转反侧之际独自伤神;然而,我们同样可以偶尔放飞自我,让思绪天马行空那么几次,或是在梦境中逞一回年少之勇,不是吗?当你将近被现实压垮,认为自己不配再做梦时,不妨想想:癞蛤蟆尚敢妄想吃天鹅肉,蜉蝣蝼蚁又为何不能向往撼树渡海?精卫尚有填海之志,生来平凡的我们,不应甘于平庸,一生总要奔赴一场大无畏的梦境,无惧世人冷嘲热讽。
“我才是,沧流中无际彼岸!”
正如同我向往的人生,它有着有世俗的一面:有稳定的收入,不为钱财困扰,让自己有安身之所,让家人都远离病痛;同时也有着脱俗的一面:向往旅行——去看日出,去看鲸落,去见极光,去周游世界;向往文学——饱览唐宋诗词,熟读四书五经;向往爱情——与心爱的人携手,远离尘嚣,去追寻诗与远方。这份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难道不应当被珍视与收藏于心底?我或许早已不再是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但那份我未泯的童趣,那些我自娱自乐的独特爱好,那我在迷雾中奋力追寻的微光,又何尝没让我感受到存在的乐趣甚至是意义?如同弃官的陶渊明找到命中注定的田园,我的青春与信仰,不知不觉也在其中了。
“于是我坠入龙吟鲸歌的森林,像人鱼海妖游向天空般动心。”
人生注定坎坷,只愿多年后的我,心仍如当年深夜笔耕般赤诚。直到回首青春之日,我能问心无愧地说出:我的青春并不轰轰烈烈,但寂寞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