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说养老-24-150)从概念来看,运动康复发展为体育运动与医疗的融合是今年在两会听到的声音。以前医养结合、体医融合,发展到现在“体医养”融合,把体育也融合进来。通过运动方法去解决身体疾病的问题,进而为养老产业造福,这是今年新提出的理念。
康复医学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手法治疗、物理治疗是康复医学的基本工作方式,我们的特色是“运动疗法”。作为医生,我一直秉持着欧美运动疗法的理念,长期肌肉疼痛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太少,通过一些理化作用可以激活收缩的肌肉。“运动康复中心”本身也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消费医疗机构,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我今天分享如何赋能,是在生存之外能产生经济收入,进而为养老项目赋能。
(老朱说养老-24-150)如果只是一个增值服务,甚至仅是个噱头,何来赋能一说呢?运动康复服务消费多数是自费、商保、医保支付。除了部分刚需群体之外,大部分人群的需求是提高生活质量,是消费型的需求。
我们先后启动两所运动康复运动中心。客户以术后患者为主,还存在慢性疼痛、运动损伤、体态不良、慢性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肢体偏瘫的群体,这其中一半疾病在老年群体中都很常见,这是明确的消费群体。去年年底政策提倡国企办医也纳入公立医院,但运动康复中心在初期还是属于社会办机构,不免面临跟三甲医院竞争的局面;不过以上提到的病症大部分三甲医院不开设不治疗,我们还有很多机会。
(老朱说养老-24-150)运动康复以前主要针对运动领域,如姚明、刘翔受伤时国内康复技术不多,他们手术以后第一时间去美国做康复。随着技术学习、人才引进,国内新兴机构不断发展,2018年后出现规模较大的医疗集团、康养集团也开发运动康复业务板块,多聚集在上海、广东。随着行业发展,更多体医融合项目会不断落地。
赋能方面,项目本身能盈利,经济产出能力就不一样。一个机构想生存下来,要有完整的商业模型。通常情况下运动康复中心400~500平米,养老机构体量很大,特别是大型CCRC项目,想腾出专注运动康复的空间并不难。中心配置6~8名康复治疗师,康复科医生存量少,中心需求也低。
(老朱说养老-24-150)老年健身指导、慢性病指导和心肺功能康复将转化为康养项目特色。日常衣食住行护理等业务也已经成熟。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社区范围内的健康指导、运动康复能提高老人的参与黏性,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增加社会曝光。为此我们建立“合肥市老年运动健康协会”,在民政局和体育局指导下,深入社区让专人带领大家去做锻炼。老年人深化健康认知以后再来接触养老项目,会产生先觉观念和深刻印象,进而推动运动和康复服务中老年人的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