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开始读这本书之前,在很多书单上都看到过这本书,但并没有过多地去留意它,因为这本书的书名看起来就像中学时期语文考试试卷中的一道阅读理解题目,看标题就知道内容一定是枯燥无趣的,在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发现确实如我所料。
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读了下去。原因是在这之前我偶然间听到一句话:我们大多数人的阅读水平还仅仅停留在六年级。一下子震惊到我了,所以我赶紧把这本书找来,一探究竟。网上对于这本书有很多生动易懂的读书笔记,我就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点感悟。
这本书首先提出的颠覆我的读书观的一个理念就是:阅读是有层次的。书中作者提出阅读是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性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又叫初级阅读,也就是我们能够达到认字、理解句子的初级程度;
检视阅读:略读,粗略的阅读,通过前言、目录、感兴趣的段落去读,理解一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我见过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在阅读时常常都会陷入的一个误区:拿到一本书后,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这种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还收效甚微,最严重的后果是让我们觉得看书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从而对读书这件事产生畏惧感。检视性阅读,能够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书读完,帮助我们减轻阅读的痛苦感。也有人把它称为预读;
分析性阅读:也就是深度阅读,是一种完整的读书方法,让我们能够高度理解书中的内容,是提高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
主题阅读:属于专家式研究的阅读方法,是最主动、最花费力气的一种阅读方法。
这四种阅读的层次层层递进,后一个层次包含前一个层次,对主动性、专注力、忍耐力要求也越来越强。在这四种阅读方法中,水平达到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才真正开始了主动阅读,而我们很多人都常常远离这个阅读状态。
生活中,有很多的人把书仅仅是当做了催眠剂,在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看会儿书,帮助自己快速入睡。如果作为助眠工具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想要达到提升认知的效果,却并不能差强人意。一般来说,被动式阅读,也就是没有带着问题去阅读,往往只会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被作者引导,阅读效果就不会太好;主动式阅读,也就是带着问题或者目的去阅读,不仅可以解决你的问题,还会有很大的收获,比如:心智的提升。所以,书中作者提到,我们在阅读之前,首先要问自己四个问题:一、这本书整体在谈什么内容?二、这本书具体谈了什么内容?怎么谈的?三、书中的观点是我能够接受的吗?如果可以,部分还是全部?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什么?
其实,就阅读来说,重要的是大脑内在的机能的强化,而不是阅读方法,只有这样做到了心智的提升,你才有可能做到高品质的阅读。就像你用相机拍照与用单反拍照,画质的差别不在于拍摄人的手法,而在于拍摄工具本身的性能。
能看到这里的读者,基本上都过了基础阅读的阶段,可以开始检视性阅读,在书中,我也是直接跳到阅读的第二个层析开始阅读,接下来的介绍也会从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开始,以下是方法论:
1.检视阅读
通过检视阅读,读者一般5—70分钟就可以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在《王者读书法》中分别介绍了5分钟、30分钟、60分钟、70分钟去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大家可以去了解。检视阅读的步骤如下:
一、先看书名及副标题(很重要),如果有序的话,看作者的自序或者推荐序,去深入了解作者,了解作者会让我们对书中的观点理解地更加深刻;
二、看目录页,了解书的整体性框架;
三、快速翻阅,找到5—7个关键词概括本 书;
四、找出书中的重点章节;
五、划出书中你感兴趣的重要句子。
通过检视阅读,你能迅速判断出这本书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是否需要精读,如果确定需要精读,就进入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性阅读。
2.分析性阅读
由于在检视阅读阶段,我们已经了解了书的种类、书的整体框架、书中的重点章节及重点内容,在分析性阅读第一阶段,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一个或几个什么样的观点?草拟一个本书的大纲;其次找出作者提问的问题,通过写阅读感悟或者读书笔记的方式与作者进行交流,看能否与作者达成共识,并理出整本书的逻辑;最后,要寻找到作者的答案,看作者是如何解答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样的。
第二阶段,我们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一步很难把握这个度,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为了批判而批判的误区,所以,在进行自己观点表达时,切记在尊重知识和理性表达的前提下进行。
在分析性阅读第二阶段,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没有一些积累或者作者写的书高出我们太多,我们还硬要去发表意见,就容易变成了抬杠,就不是学习心态了。
3.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方法,在做主题阅读之前,最好是我们生活中或者工作上真实遇到了问题,我们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购买相应的书目(一般10本左右,10本书中,有一本是阅读的基调,也就是核心书目,其余9本作为辅助),先统一进行检视阅读,然后对每一本书进行分析性阅读,最后,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纳入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在分析性阅读和主题阅读时,最好能够写书摘、记读书笔记,或者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去更好地理解一本书,完成阅读之后,写读后感或者书评,如果够水平,还可以尝试写PPT读书笔记,完成从输入—思考—输出完整的读书流程,才算是真正阅读完成了一本书。
这个时代,我们的大脑不断地外包,大量的信息在体外进行循环,导致了我们自身大脑的沙漠化,所以在大脑里去植入信息时,要下意识接收多样化的信息,从而搭建出来我们自身的知识体系。我们经常很佩服一些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是因为他们能够把自己接触到的书或者知识,还原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他们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时,当你吸收一个知识点时,就很能一下子在你的知识体系中找到关联点,被迅速吸收归位,这就是很多人能够做到“过目不忘”的原因。
最后提示大家:不要接收太多碎片化的信息,时间长了大脑就会变成碎片化的大脑。同时,要阅读经典,经典的书籍,经过大量的论证和沉淀,它有时候可不能不会像工具书那样带给你实用的东西,但会给你很多能力和气质的提高,以及定力和智慧的修炼,这种修炼是我们绕不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