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很懂得别人的感受。
“我现在特别难过。他怎么能这样对我!”“我都懂,我都懂。”
“真是太生气了,这对我不公平!”“我都懂,我都懂。”
1920年,“同理心”这个名词第一次被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使用。他认为同理心源自身体上模仿他人的痛苦,从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同理心区别于同情心,因为同情心并无感同身受之意。人们觉得这个词比“同情心”更加时髦,拥有同理心是一种情商高的表现。
可是,谁能够真正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呢?即使有着相同的经历,也没人敢说收获的就是相同的感受。就像两个小学生同时被老师批评,一个想着“这个老师真是烦人又讨厌!”另一个却想着“下次一定要改正错误”一样。谁能保证当自己与面对自己的诉说者有着相同经历时,能真的有着相同的感受呢?所谓“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往往都是我们觉得自己很懂,觉得自己都懂,仅此而已。
我无意评价或否定那些说着“你说的我都懂”的人,他们或许是真的很走心地在深入诉说者的内心,去理解他人的喜怒哀乐。但每个个体的经历与思想都是独一无二的,“感同身受”真的只是个谎言。当我去采访一些有吸毒史的人,有自杀史的人时,我只能安静地听,小心翼翼地提问,默默点头。即便他们问出“你明白吗”,我都不敢去回答“我明白”。因为我有限的个人经历真的无法真正融入他们的处境,只能安静地做一个倾听者。
就我而言,当我倾诉时,我只是在倾诉,去剖析我自己,并不期望谁能理解。房倾听者说“我明白”“我都懂”的时候,我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大声呼喊,“不,你不懂”。
所以,当我们是倾听者时,静静倾听,总是比假装我都懂更重要。“我都懂”是一句谎言,既欺人,又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