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第二期经典导读师资培养计划年终总结
我们不论选择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边做边总结。因为确定做一件事情,虽然有目标,有过程,有方法,但是在这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既会有新的收获,也会有实际存在的不足。 这些收获和不足,是做一件事情必然会产生的,也是更好的持续做这件事,必须要沉淀和总结的。
参加经典导读师资培养计划,已经两年了,这两年里,随着持续而深入的学习,实践,思考,每一个阶段都会进行总结,现在又到了第二年年终总结的时候。有很多体验,很多感受,很多想法。这些体验,感受和想法,都与学习和实践有关,或者说就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内心的真实呈现。静下来梳理一下,我想这个总结,需要从认识的根本,到实践的过程,再到思考的关键,最后形成由体到用,由相到质的一个贯通。从而实现对过往学习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将来学习的断妄归正,返璞归真。
一、什么是经典的学习?
“学习”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从小孩子到成年人,从家庭,学校到职场,社会,我们都在说“学习”,也都在做“学习”这件事。“学习”当然有丰富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根据年纪,目标,内容,方法,教材等等的不同,学习有学历教育的学习,有个人提升的学习,有技能的学习,有心性的学习。
经典的学习,应该属于个人提升的学习,属于心性的学习。经典的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应该是自性的学习。
首先说它是个人提升的学习。当前社会,人们在衣食住行之外,更加关注内心和精神,我们把它称为是自我的觉醒和个体的内在发展需要。我们不但要求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比较充裕的物质,更加要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只依靠学历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是不行的,只依靠行业领域内的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也是不行的,而必须要选择一种能够触及心灵,提升自我的学习才有可能实现。有人选择心理学,有人选择灵修,有人选择其他等等课程。而有一群人则选择了经典学习,尤其是经历了很多其他课程之后,选择了经典学习,这是有着大量的事实依据的。相对而言经典学习更体现民族的文化根基,更符合我们的心性气质,更能让我们实现全面的内在修养的提升。
其次说它是心性的学习。心性的学习,意思是经典的学习是落在心上的,所以必然需要用心,而学习有效的体现也必然是体现在心性上,而不只是外在和表面。平常技能的学习,可能比较侧重于知识和方法。经典学习作为心性学习,则主要侧重于内心的改变。“心性”听起来比较抽象,如何理解呢?可以用《中庸》中的这句话来帮助理解:“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上天赋予的叫做本性,遵从本性叫做行道,以道正行叫做教化。这个上天赋予的本性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天理良知。我们学习经典,应该就是唤醒内心的天理良知,并且践行它,用它去自教教人。这是经典的学习,是心性的学习,或者可以说是道德的学习,所以说跟平常的技能学习不同。技能学习解决生存层面的问题,心性学习解决存在方面的问题。
最后说它是自性的学习。说它是自性的学习,包括自觉,自发,自主,自律。自觉自发的学习,意思是说它不是被别人要求的学习。说它是自主自律的学习,意思是说学它应该做到基本的自主自律。虽然从学习的形式和过程上来看,有课程的设置和师长的督促,有定期的考评和相关的总结,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经典的学习是学习者内在的要求,而不能只是别人的要求。经典是心上的东西,是历代先贤生活思想经验的总结,它本身就是内在心性的呈现。当我们解读它的时候,必须以心相应,才能有所感悟和收获。如果我们只是当成任务,被别人推着去学,那是不可能学到经典的精髓的。
二、如何来进行经典的学习?
上面的内容,其实也是在说明经典学习的目标。一是提升自己;二是优化心性;三是发展自觉,自发,自主和自律性。那么如何来进行学习,也自然是在这个目标统摄之下的。
近来学习越来越发现,经典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远离世俗的,它恰恰是融于世俗之中的。也就是不论一个人是否接触过经典典籍的学习,通常情况下,这个人都具备人的基本的道德特征,在其生活中经典所宣示的伦理和规则,也得到自然的体现和应用。这就是古人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们学习经典,就是用更为系统和明确的道德和心性素养标准,去进一步指导我们的生活,从而实现提升自己,优化心性,发展自性的学习目标,更好的完善自己,适应社会,有所作为。
首先,经典的学习需要老师。自古以来,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的人,都重视寻访明师。为什么?我们学习的是心性之学,是道德之学。历代先贤虽然有典籍传世,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精通典籍的老师来引导我们学习,我们自己是无法读懂经典的,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学之道,所习之业,待解之惑,一般来说都不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我们需要明师,需要尊师。如果一个学习经典的人,内心并不尊重他的业师,实际上他也很难真正投入学习的。
其次,经典的学习需要学友。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经典还需要与志同道合的学友相伴,相互交流,切磋学问,互通有无,彼此箴谏。学习最怕自高自大。“满招损,谦受益”,真正的学习,出现的情况应该是越学越觉得未知多,而不是越学越觉得什么都会了。所以自我满足是学习的大忌。一个人陷入了错误和危险,还没有人指出,也不自知,这是很可怕的。一个人学习,没有学友交流探讨,只能看到自己,看不到外界和他人,视野过窄,学问也是很难精进的。
最后,经典的学习需要体悟。经典学习不能搞题海战术,读了再多,做了再多,如果没有深入的体悟,只是数量上和形式上的机械重复,于心性没有丝毫变化,这实际上不是学习经典,而只是告诉别人自己学习经典,或者只是做做学习经典的样子,博得一点赞扬和掌声,获得一点名声或者利益,实际上没有半点真正的用处。不妨把这种学习称为“作秀”式或者是“内卷”式的经典学习。
三、怎么验证经典学习有得?
古往今来学习经典的人数不胜数,大多不过是把它当作求取功名的手段,今天这种诉求的学习者也大有人在。有人学了几年,有人学了十几年,有人学了一生。有人声名显赫,有人默默无闻,有人建功立业,有人治家养身。今天我们来学习经典,各有初衷,各有情由,各有方法,各有所得。怎么才能验证,经典学习有得了呢?这是一个不太容易确定的问题,因为人人情况不同,有太多不可知和不确定因素。我想,别人的评价总是有限。一则评价标准是否妥当未必,二则别人与自我总有分隔,三则别人和自我也都在变化之中。如此说来,或者只能“反求诸己”。为什么经典讲修身,让人要“为己”“求己”呢?我想大概还是因为,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吧。所以在接受老师基本的通行的规范的评价之同时,我们不妨给自己做一个长期的负责任的考评官,来检验自己学习经典是不是有得。
首先,看自己认识问题和思维方式有没有变化。学习经典是为了提高自己,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还有“不高”的地方,所以经典让我们“改过迁善”,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了。所以如果想看看自己学得如何,首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改掉一些缺点。当然前提是,要能够自己发现自己有缺点。人之所以学习,就是要改变长期积累的坏习气。我有哪些坏习气,把它们找出来,用经典的学习去把它们化掉。从而端正自己认识问题的态度,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调整到一个客观,理性,中正,平和的轨道上来。改变以往的主观,情绪化,偏执,暴躁等等。
其次,看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没有变化。学习经典不是跟生活分割开来的,而是可以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学习经典之后,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待人接物,处理问题时有没有变化,有没有改善,有没有提高?这些都是检验经典学习是否有效果的参照点。有时候我们待人接物会有无礼的情况,会有以自己为中心的情况,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有不顾客观情况,或者不考虑他人诉求的情况。学习经典之后,我们会明白“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道理,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更懂得换位思考,注意言行举止都要出于公正公心,而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
最后,看自己的自主性,自控性,和自律性有没有变化。人是有弱点的,一般而言,懒惰,嫉妒,贪婪都是人的天性中的弱点。学习就是克服弱点,强大自己。由天性弱点会衍生出抱怨,自私,软弱,消极等等相关负面性格或者情绪,这些是一个人一生都要对治的缺点,也是我们学习经典应该化掉的坏习气。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一个人不断的修正自身,尚且有些事情会做不好。如果不学习经典,任由弱点横行,就是对自己不负责。经典告诉我们“反求诸己”,就是告诫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自主性,自控性,自律性,在这三大方面有没有提高,可以检验我们学习经典的效果。学习不是为了别人,生活和工作也是自己的责任,是完善自我的必然功课,所以应该自主,自控,自律,而不是抱怨,不推卸,不放纵,不消极,不败坏,这是自我完善,自我负责的基本要求。
结语
学无止境,得失寸心知。虽然关于经典的学习,有非常多的要求和方法,最终还是归结于自性的觉醒。学习的过程,是自我投入的过程。把自我放到经典的世界去历练,去检测,去锻造。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我们的体验,领悟,洞见,实际都会在心上发生,这一点又不是完全可以展示给他人的,因为他人如果没有你的体验,领悟和洞见,他人就无法理解你,也无法回应和评价你。最终你还是要学会自己投入,自己作主,自己把控。
学习经典,需有明师,益友,教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学习经典,最重要的是自我投入,实时检测,随时随地学习和调整,直至形成习惯。学习经典,应当让我们改掉傲慢无礼,变得更加谦逊庄重;应当让我们改掉表面功夫,变得更加勤勉踏实;应该当让我们改掉外求功名,变得更加内求心性;应当让我们改掉盲从懈怠,变得更加自主自觉;应当让我们改掉狭隘主观,变得宽大无私。
总之,经典的学习,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跟我们的一心一念,一言一行也悉悉相关,它并不是脱离现实之外的,它恰恰就在真实的现实之中。我们学习经典,是终其一生的道德训练和心性提升,并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更不是为了个人镀金。我们必须认识到经典的学习是自我提升的学习,是心性的学习,是自性的学习。我们必须要注重领悟,注重实践,摒弃形式主义,力求实事求是。杜绝语言巨人,做到知行合一。
这是我2021年参加经典导读师资培养计划学习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也是我继续学习实践的自查和自勉。谢谢老师们一直以来的引导和教诲!
省之
2022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