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天学习,《大学》就此告一段落,国学大人之学起于《大学》,便将开启国学之路,开始儒道释之探索之路。
《大学》以“大人之学”开篇,以“义利之辨”结尾,通篇之论,归结于“心性”二字,圣贤千古道统之传承,融贯道释之经典,亦无过于此也。此为修身慎独之根本,内圣外王之精要。苟能发明并恪守之,“三纲八目”必大备于天下也。
国家生命所系,实乃文化知识体系,便是思想。有了思想纲要,就有了理论体系,也就有修行路径和实践指导,天下共识以之为目标,便是国家之福,百姓之福。
古人之书固然需要细读,可实践之行更是必要,唯有修行才是实证之要。如果只知道而没修到,充其量只是明了学统而无道统。也只是一个学究而非践行,正如武学与武术的区别,法学与法用之区别,只有理论结合实际才是学习的真目的,
马一浮老先生说得好:“须是自己实去修证,然后有入处,否则即读圣贤亦是枉然。”只有长期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才能切实领悟其真意,如阳明先生心学之实证才是真正的大家。
儒家一以贯之之仁学,尽心知性以知天的成德之数,皆自圣贤之真实人生中体证而来,皆为圣贤本有心性真实无伪之呈现。以《大学》三纲八目消融于自己身心性命之中而体征之,践行之,涵养之,方能真实受用,也就是归结于“为己之学”。
《中庸》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进学之道,必结于“笃行”,此可谓实教也。
觉察中,《大学》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