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外企吐槽姐
《我的前半生》大火了,剧中的几个在外企工作的人物,引发了办公室同事们的热议,她们的着装、职业、收入、品味还有感情,无一不是时下最热门的办公室谈资。也是我和朋友们的话题日更。
说到外企这个话题,我不得我说说我的好友老彭。我们相识于一家英语培训机构,那时老彭本刚刚毕业,而我还是大三的学生,我们的工作是兼职给小学生当暑期英语老师,每天50块钱工资,一个月结一次。
老彭长我二届,每每和我讲起他尝试过的各种打工经历,眼睛闪着希望的光。他说他最想去的还是外企。外企,一个在我那时来看还很新鲜的名词,却让我无比好奇,我双手捧着下巴,和老彭一起吃着盒饭侃侃而谈。
后来我继续学业,毕业以后凭着多年兼职打工经历和英语六级证书,我成功被一家知名外企分公司录取。老彭那时换了工作,进了亲戚介绍的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部当小领导。
我和老彭的联系从短信转到QQ,又从微博转到微信。上个月老彭微信我,想找我吃饭叙旧。才知他已经是一家小有名气的咨询管理公司的创始人,这次是想请我讲一讲怎么跨越外企的门槛。我把我十年外企心得分享出来,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进入自己心仪的外企。
招式一:好学历是入门拜帖
不管什么人说学历没用,但学历在知名世界五百强这里,依然是一张好的拜帖。
有才能的人很多,但想进外企拿高薪的人更多,外企行事讲求效率,那么识别人才最高效的方法就是从好学校里面找。能高分考进名校的人,不一定都是高能的,但是一群高分的人里面,总能找出更好的。这就像江湖常说的师出名门,就算武艺不是最高的,起码名门出来的弟子起点就比较高。当然,一流人才不都是从外企出来的,也会有从社会上来的,但这些人比起一流学校每年输送的毕业生来说,就是极少数了。
有时候外企还会和知名高校达成校企合作,定向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学生,这些学生还没有出校门就被知名外企定了,这也是外企垄断一流人才的惯用手法,对学校来说也是Win-Win。所以,想入一流外企,还是努力get一个名校学历,国内211/985是不错的选择。
招式二:外语熟练是入门招
外企外企,外国的企业,说的就是外国的语言。正规的外企,都是外国人创始的,公司高级管理层基本都是外国人,肯定会有一门外语作为工作交流语言。日常工作中大家都是说外语,或者中文和外语夹杂,你在外企呆的越久,就越是会夹杂,绝对不是为了装逼才这样,而是有些词汇的来源就是外国的语言,在中文里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翻译,还不如直接用外语的词源词汇来说话。
而且,外语的水平绝对反映着一个外企员工的素养,请不要相信我们从小学的韩梅梅和李磊的那一套,因为那里面的词汇语法水平,相当于外国小学语文。如果你用那一套跟外国员工说话,就好像在中国你用儿童的语言词汇一样,会直接被人看低几个档次。
也有朋友说起,外国公司到了中国,会有很多中国人加入,我只要和这些中国人能顺畅沟通就好啦,不需要外语说的那么好了。但其实外企的人都知道,无论本地人做到多高的职位,就算是合伙人或者高级副总裁,也是要向外国的领导汇报的。当你在这家公司职位越来越高,或者你想爬的更高,你汇报的对象最终会是外国人,还是会倒逼你熟练掌握外语。否则,拙劣的外语就会成为你职位发展的短板。
招式三:端正三观贤德人品
中国企业绕不过去的就是关系、人情和潜规则,但在正规外企,这些都是雷区。想在外企发展的好,最核心还是看能力和人品。能力后面分几条讲,先来说说三观和人品。
在企业里,如果你是希望报某位领导的大腿而能一路绿灯的,或者你觉得和某几位同事站在一个阵营就能发展的好的,那么恭喜你,外企绝对不适合你!在世界五百强外企,基本不太可能有暗箱操作的机会的。因为外企在中国经营,是需要接受来自中国监督部门,和外国第三方审计公司全方位审核的。稍有一点点违规行为,不仅仅是员工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企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在这一点上,可自行搜索全球著名药企葛兰素史克退出中国的故事。
因此外企每年都会给员工强制assign商业道德的在线培训,也会在流程上设置严格的制度以规范员工行为。相对来说,这一点让员工工作起来非常轻松,作为员工那就不必去挖空心思、想法设法薅外企的羊毛了。
也有少部分员工很喜欢和公司同事发展超越同事关系的,很多外企都不反对,但会有明确的限制,比如不能是上下级关系,不能涉及婚外情关系等等。如果有不恰当的情况,员工关系部门也会迅速而郑重的进行约谈,该劝退的劝退,不愿退的直接辞退,手起刀落绝不含糊。
招式四: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
其实无论在哪儿工作,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都是核心技能,需要重点训练。尤其是管理类岗位,工作内容50%以上都是在做各类沟通。有很多外企会利用工作流程,驱使员工自主提高沟通能力,因为没有任何工作是完全不与人接触的。
这个时候就有同学要站出来问了,到底什么是沟通能力呢?简单说有三个要点:第一是别人说的话,你都能听懂,就是说你要学会准确的get point,抓住问题本质;第二个要点是,你说的话别人能懂,就是说你要会精确的表述观点或者回答问题;第三点是,你能让别人告诉你想要的信息,这一点是说你要善于问问题。别看这些要点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是很难的,有很多时候你会觉得工作效率低,就是因为沟通不畅,而沟通不畅就是因为这三个要点拎不清。
那怎么训练沟通能力呢?有三个层次给大家做指导方向,第一层是,你说出来的话是你想表达的意思,别小看这一条,有很多人是不明白怎么说话能把观点表达清楚的;第二层是,对方理解的意思是你想要对方理解的意思,你说的能让对方理解,且你可以决定让对方了解多少、从什么角度去了解;第三层是,你可以通过最有效的方法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这就是我们说的,不沟且通。沟通也是考验眼技的,有时候一个眼神就能代表所有,请自行参考达康书记和华妃凉凉的无敌眼技。
再来说说社交能力,简单说就是,在一群人里面,你要让别人能发现你。发现你了还要能记住你,有一个深刻的好印象。最高级别的社交能力是,不管你在不在江湖,江湖总有你的传说。所到之处,无事不成那样的,这个太高深,改天开专题。
招式五:强大的承压能力
有个词叫逆商,是承压能力最好的代名词。因为中国本土企业学习的速度太快,创新的能力太强,很多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今天的外企,已经不再是十年前那种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养老胜地了,而是真正的职场如战场。
你会发现你面对的市场没有丝毫挤进去的空间,或者公司给你的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又或者老板的要求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而你总是失败的太容易,而进展的太缓慢。这时候就需要强大的力量来顶住压力继续努力!如果说你的老板是一个善于画饼的,或者说你所在的团队大家都互相支持鼓励,那么你还可以借助外力来强推自己前进,如果不然,你就必须要自己练成强大的承压能力。
在这一点上,搞体育出身的人和搞艺术出身的都是佼佼者,因为他们在专业训练时都被动的接受过毅力训练。也有很多保险公司出身的人,因为保险公司很可能是世界上进行压力训练最多的行业。我工作的园区有好多金融公司和保险公司,常常是我们坐在办公室开会,还听到隔壁几个楼此起彼伏的培训口号声:我有信心完成业绩!我努力为自己代言!支持我的只有成功的信念……!!!每次听到都会觉得这样子把压力喊出来的方法,比我们外企默默的训导员工加油努力,要有用的多。
招式六:保持上进心和探索能力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我说,保持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是最好的职场进化动力。
有很多年轻女孩子,进入外企以后,就进入了半养老状态了,马不停蹄的谈恋爱、结婚、生孩子、生二孩…所有人生大事都在外企期间完成,然后就气定神闲的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踩着点上班,到点就下班。等到过了三十岁,忽然发身边的同事都比自己小七、八上十岁了,自己同批入职的员工呢,有的跳槽去了更好的企业拿着高薪,有的不断读书进修考证成了专家,还有很多成了自己的领导,甚至是领导的领导。反观自己,除了身材变宽、孩子有俩,工资涨个百分之几,其他什么也都没有变。到这时候她们会觉得惶恐,会急不可耐的向公司要求更多的培训,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其实这些都是悄悄从她们手里溜走的。其实这样的员工也不适合长久在外企工作,享福不了几年,就会被更年轻、更廉价、更有活力的新人代替。
我常说,你不花时间思考人生,总会有一天后悔曾经。因为职场不像家庭,有人为你设计好一切,职场也不像学校,有人督促你学习,职场的学习进化全都靠自己的内驱力。如果你只是想找一个地方养老,外企肯定不是好选择。
招式七:敬业精神和事业心
曾读过一篇文,标题是,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简直就是外企员工的真是写照。
很多人羡慕外企员工,就是当空中飞人,常常世界各地的飞,今天在巴黎喂鸽子,明天去班加罗尔吃咖喱,大后天去纽约逛时代广场。其实这是个大梗,大家都只看见出差的好处,看不见出差的坏处。没人知道去一次国外出差,飞行十几个小时是何等的憋屈困闷,你还没有倒过时差就要开始做PPT准备全英文的presentation;本质工作要做,出差衍生出来的工作还要做,酒店的枕头太软睡不着,餐厅的食物你压根不知道吃的是什么,拉个肚子不知道到哪儿去买药…更有甚者,你去的国家指不定什么时候来个恐怖袭击,或是台风海啸什么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再说到平时的加班,就是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这时候支撑你高效完成工作的只有你顽强的敬业精神,和执着的事业心。这两点难就难在这是无法训练的,原来外企高职高薪背后是这样的故事,《我的前半生》里唐晶的拼搏忙碌一点也不夸张,你再来衡量一下你是否具有足够的敬业精神和事业心吧!强力@90后和95后噢!
写在最后:
相对于上面几条能力起来说,所谓的综合素养就比较基础的了。Excel技能啦,PPT技能啦,时间管理啦,社交礼仪啦,穿衣打扮啦, hold住男朋友/女朋友啦不给工作捣乱啦,健康作息和好身体,基本不算事。
我还有更多来自五百强外企的一手经验信息,期待与你分享!
[本文为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转载需经过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