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屈原的习俗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冬冬 文/绘画
2024-06-10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端午节便与纪念屈原结合起来。这一习俗通过设坛祭祀、赛龙舟、舞龙、端午食粽及佩香囊等方式在屈原故里延续至今,形成了一种传统。端午节纪念屈原体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形式和历史意义。
祭祀:在端午节,祭祀屈原是一种重要的习俗,体现了对先贤的敬仰和纪念。祭祀活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表达敬意和感激之情的方式。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起源于古时楚国人为了纪念屈原而划船追赶拯救的传说。这一习俗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也象征着团结协作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舞龙:舞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源自人们对龙的崇拜。在端午节,人们通过舞龙来祈求平安和吉祥,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追求。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屈原爱国情怀的传承。粽子用糯米包制,内含各种馅料,象征着对屈原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节期间的一种习俗,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这一习俗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也体现了中国人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
据史料记载,端午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将屈原与端午节联系起来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在这部作品中,屈原被描述为因遭馋去职后,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形成了后来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习俗。
尽管端午节的起源与夏至这个节气相关,且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端午节的习俗,但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和穿五色线等活动,逐渐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因而端午佳节为传统的祭屈原节,屈原所作《离骚》千古传。汨罗江上英灵在,芳名永远留人间。
静逸轩主人笔于2024-06-10甲辰龙年五月五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