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 ——进化是永恒的主题
当我15岁时,我的祖父被诊断患了阿尔茨海默症,那年他71 岁。正如大多数人所知道的,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令人讨厌的疾 病。设想一下,你只有15岁光景,却眼见着一个本来强健的、生 机勃勃的至亲在眼皮底下日渐衰弱,你不仅会觉得惨不忍睹,而且 更难于接受。你需要答案,你想知道为什么。
当时,祖父的一种爱好让我觉得颇为蹊踐——他热衷于献血。 请注意,我指的是“热衷”。他喜欢献血带给他的感觉,那让他觉 得活力焕发。事实上,大多数人参与献血,仅仅是为了从情感上体 味慷慨无私、乐于助人的愉悦。但对我的祖父而言,事情不是如 此。献血不仅在情感上,同时能让他在身体中有一种良好感觉。他 告诉我,无论他的身体受到了何种伤害,他所需要的仅仅是一次放 血,便能驱散他的疼痛和苦恼。当时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身体 失去一些赖以生存的东西会让一个人感觉如此良好。我请教了高中 生物学老师,还请教了家庭医生,没有人能给我答案。于是,我决定自己把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
我说服父亲把我带到了一个医学图书馆,在那里我度过了许多 时光来寻找答案。虽然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在浩瀚的医学书籍中找到 合理解释,但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我。无奈之下,我决定夜 以继日地读遍所有与铁元素有关的书籍,因为那时我所知道的只是每次祖父献血时,体内都将会失去一部分铁。难以置信的是,我在 书里居然找到了一种以前闻所未闻的遗传性疾病——血色病。后面 我们将更为详尽的讨论血色病,但是简单说来,这是一种体内铁沉 积过多的疾病,最后当铁过度沉积时,会损伤胰腺和肝脏等器官, 因此这种疾病也被称为“铁过度沉积症”。某些情况下,如果铁沉 积于皮肤,就会出现终年不褪的色素沉着。当时认为放血是治疗该 病的最佳方法,因为这可以有效减少体内铁的储存量。至此,我终 于找到了祖父喜欢献血的原委,尽管他一无所知,但他正用这种方 式治疗他的血色病。
出于直觉,我意识到祖父的阿尔茨海默症和血色病间或许存在 某种关联。既然铁沉积可以损伤其他器官,它会不会损伤大脑呢? 显然,不会有人把一个15岁孩子的推测当真。于是,我只能继续 徜徉于图书馆,研究阿尔茨海默症,研究血色病,试图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数年后,当面临大学志愿选择时,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生物学。我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发现阿尔茨海默症和血色病之间的关 联。毕业后不久,我便得知血色病的基因已被精确定位,我想是追寻直觉之路的时候了。于是我推迟了医学院的学习(美国的医学院 入学制度为:必须先取得大学学士学位才可以申请医学院),加入 了一个专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博士生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囊括了来自 不同实验室、具有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和医生。经过三年并肩作 战,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虽然基因间的联系错综复杂,但我们发现血色病和某种类型的阿尔茨海默症间确实存在关联。
这一成功的发现让我喜忧参半。一方面我证实了自高中以来就有的直觉(同时为此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另一方面我的研究对祖父却毫无帮助。12年前,也就是罹患阿尔茨海默症5年后,他离 开了我们,享年76岁。亲人离世的忧伤尽管难于抚平,但我知道 这一发现可以惠及众人,这促使我毫不犹豫地继续投身到科学事 业中。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要讨论到,与其他许多科学发现不同, 我们的发现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实用价值。在西欧的后裔中,血色病是最为常见的遗传病之一。如果你知道自己罹患了血色病,就可以 采取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降低血液内的铁含量,从而阻止铁沉积 对全身器官的损伤,方法之一就是我的祖父自己发现的放血疗法。 而如果你自己还不清楚是否患血色病,那么首先需要确认的是家族成员中是否有血色病患者。如果的确如此,那么你就有必要进行一 些简单的血液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那么你就要 定期进行放血治疗,同时控制饮食。但是,不必担心,你完全可以在和疾病的和睦共处中正常生活。
我就是如此。
18岁那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 “疼痛难忍”的滋味,这让我 立刻意识到或许我也和祖父一样患上了 “铁过度沉积症”。检查结 果毫无悬念——阳性!这一结果让我陷入沉思:它对我到底意味着 什么?它怎么就找上了我呢?而最让我困惑的是,明明进化是优胜 劣汰,为什么这样讨厌的基因还能代代相传?为什么进化还要让这 种碁因持续存在?
这正是本书关注的问题。
对基因的研究越是深入,我就越想知道“为什么”。为了解开疑团,我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同事一一求教。 这本书就是凡此种种“为什么”的产物,它为我的研究指明方向, 帮助我发现其中的某些内在联系。希望这本书也能为广大读者打开 一扇窗,看看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大千世界中,生命是多么的光怪 陆离、美轮美奂。
本书的初衷不仅是想让读者对疾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不但要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如何对付它们, 还希望能揭示这些疾病的进化之谜,最终为人类获得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尽一份绵薄之力。我相信书中许多答案会使你茅塞顿开。
比如关于遗传病。对研究进化生物学的科学家而言,遗传病真是令人着迷、耐人寻味。进化一方面帮助我们选择那些有助于生存 和繁衍的遗传特征,另一方面也淘汰那些使我们更为脆弱,或直接威胁我们健康的遗传特征(尤其是那些在我们出生前就会影响健康 的遗传特征)。对基因的优胜劣汰使我们获得生存和繁衍的优势, 这被称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如果一种基因对应的特征使物种难以生存和繁衍,那么这种基因及其相应的特征就将逐渐 消亡,因为携带这种基因的个体难于生存和繁衍;反之,如果一种 基因对应的特征使物种更加强大、生生不息,那么这种基因及其相应的特征就会代代相传。同时,这种特征越具有优势,与之相应的 基因就越容易在基因库中传播。
由此看来,遗传病似乎丝毫不具备进化意义。那么,为什么历经数百万年,这些致病基因还会在基因库中持续存在?答案即将在 本书中揭晓。
此外,我们还将探究人类先祖生存的环境如何影响了他们的遗传密码,同时我们还将看到在与人类社会截然不同的世界中都发生 了些什么。基于此,我们会先环视周围的世界,去看那些和我们共 同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或许我们能从它们的进化中得到启示。一直以来,我们都与这些万物众生共同进化,它们是昆虫、细 菌、原生动物,以及准生物(包括寄生性病毒和我们称之为转座子 和反转录转座子的基因)。
当我们步入神奇的生命之旅时,我们将会为这个神奇星球上多 姿多彩的芸芸众生而礼赞。对于我们来自何方,我们与谁共生共 息,它们来自何方等问题,我们所知越多,就越能控制自己的 命运。
但是在继续阅读此书以前,你需要摒弃一些固有观念。
首先,你并不孤独。无论躺在床上,还是坐在海滩边,都有不 计其数的生物陪伴在你左右。这些细菌、真菌、植物、动物,或其 他不知名的生物与我们如影随形。它们中甚至有一些就存在于你的 体内,你的消化系统中就定居着数以万计的细菌,它们为消化食物 提供了重要的环境。除非在实验室中,否则生物间总是相依相伴 的。不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有的有益,有的有害,有的则益害各半。
其次,进化并不会自行发生。大千世界,生物多样,令人目不暇接。每种生物,无论是最简单的(例如教科书中的经典例子阿米巴原虫),还是最复杂的(如你、我等人类),都有两种最基本的需 求——生存和繁衍。当生物体力求扩大生存和繁衍范围时,进化便发生了。某些时候,一种生物的生存意味着对另一种生物宣判了死 刑,因此一个物种的进化通常会给其他成千上万的物种造成进化压力。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何种景象。
再者,突变并非总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并非只有X战警才能从中获益(《X战警》是美国科幻片系列,剧中有一群具备特异 功能的另类人物,他们出生时都带有突变的基因)。突变仅仅意味 着改变,当其有害无益时,它难以维系;当其有所裨益时,它将引发进化。确保这一筛选过程顺利进行的机制便是自然选择。当然, 有害或有益只能从某一方的角度定义,例如一种突变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对我们而言显然无益,但对细菌却是好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基因尽管能使人的生命初步成形,但是 它并不能注定我们的一生,我们的父母、生活环境和后天的选择都 会使这种作用荡然无存。我们的基因是周围各种生物进化的产物, 源自父母,但可一直追溯到物种起源。我们的遗传密码中蕴涵着波 澜起伏的故事,每一场瘟疫,每一个掠夺者,每一种寄生虫,每一 次星球剧变,都书写着祖先奋力抗争的传奇。无论是突变,还是改 变,都是为了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著名的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有一首诗专门描述了生命的希 望和进程,其中进化是永恒的主题:
山顧的烈火,
闪电和暴雨,
上帝的声音从天而降。
生灵侧耳倾听,
于是生死轮回,
生命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