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LI
体验过血脉喷张的冲动,参与过暴力残忍的搏斗,贩过毒杀过人,逃过狱袭过警,做过坏事,当过坏人,从杰伊到卡沙,从14的少年到38岁的成熟男子,他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救赎,也带给世界更多的希望。而这期间长达19年的铁窗生涯,他辗转于各个监狱,经历着各种变迁,不变的是灰暗和绝望。
我们不是天生的坏种,只是因为做了些糟糕的决定,最后又被这些槽糕的经历,塑造成了现在的样子。
如果问使沙卡走向罪恶走向牢狱的导火索是什么?我会毫无疑问地回答,是爱的缺失。父母的行为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可能是他们本身也未意料到的。他也曾是一个成绩优秀、乖乖听话,以求博得父母喜欢的孩子,离家出走时也盼望着母亲能焦急得寻找,而不是多次说出“还不如不生你”这样无情的话,不是无缘无故的体罚他。他尝试自杀,也是因为感受到自己的多余,觉得根本没有人爱他,家人也不需要他。他说孩童时期他最缺的是平衡感和安全感,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父母的爱、理解和陪伴下成长。
一旦走上与毒品相连的路,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因为此时毒贩特有的生活模式已经深深浸入了骨髓,愤怒和冲动支配着他。纵使面临生命危险,一次次被逮捕,一次次说着改过自新的话,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出来后还是做起了老本行。说到底,在一个孩子眼中,没有什么方式能比贩卖毒品更赚钱,没有什么能比他更好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被名牌豪车女孩包围、被同龄人羡慕的自豪。于是,他心甘情愿地当着街头小混混,清醒之后又是浑浑噩噩。
所有人都发现他变了,变得叛逆冲动,变得易怒狂躁,却没有人问过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每个犯人曾经都或多或少地想过,这一切也许只是一个噩梦,任何时候只要你醒来,就会发现自己还躺在家里的床上。
监狱是个冰冷而残酷的世界,活像个角斗场,见证着流血和杀戮,暴力和冲突,情绪被无限放大,一点小矛盾也会演变成一场恶性事情。最初几年他对世界怀着满腔的怨气与仇恨,急于宣泄自己的愤怒,好斗好胜,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些许平静,也因为这样安全等级居高不下,成为这个监狱系统里“知名”的人物。
单独关押比普通监狱更让人绝望,多是臭气熏天条件极其恶劣的地洞,无尽孤独更是带来意志的消磨,思想的扭曲,人性的挑战。与世隔绝最容易使人精神深处发生割裂,像被世界遗忘了一般。整日整夜,在一间逼仄的牢房里,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生活环境可以把人逼疯直到逼死,摧毁希望,碾碎梦想,有多少人不堪忍受那样的苦痛,选择自我了结。
但同时监狱也是一个小社会。他们在这里晒太阳、修剪草坪、打篮球、去图书馆、学习新课程、听收音机看电视,哪怕是在最不堪的地洞,他们也能想出法子消遣娱乐;也有小团体,有睿智的精神领袖,他们也相互结交朋友,讲求义气,办成想办成的事。无论在哪里生活都有它的样子,有时候竟会让人忘记,他们还没有摆脱的阶下囚身份。
原来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犯蠢。这么多年我就像一个被愤怒支配的傀儡。
他的改变是跌落谷底后的反击,是坠入地狱后的涅槃,虽然过程很漫长,但总不晚。
他用书本填满了自己后面的牢中生活,渴求着知识,在精神世界里徜徉,用笔写下一部部小说,一封封书信,一篇篇日记,变得趋于理性,开始合理控制自己的情感。儿子给他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为人父的责任感让他内疚不堪,不仅无法伴他左右,还是一个罪恶的杀人犯。他知道他的家人都在等他,坐牢受苦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全家人,也是这时,他下定决心弥补他犯下的过错,请求宽恕,自我救赎。
“所以,请你们在这里也不要忘记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埃博妮成为他的精神伴侣,给了他坚持下去的理由和勇气,才能在假释失败两次的情况下仍不放弃,才能最终走向自由——他十几年未曾拥有的权利。他曾相信除了父亲不会有人会一直陪着他度过难捱的时光,是埃博尼的坚韧和毅力让他们这段不寻常的爱情开花结果。
成为自由人的他和世界已经隔绝了十几年,科技的变化日新月异,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努力适应着这个新鲜的世界,从头开始。拥有挚爱的女人和可爱的儿女,靠着写作出书和演讲取得收入,远离了儿时那群非善意的人,还能从牢中活着好好地出来展望新世界,这样的生活是年少时的他从来不曾想到的吧?
就像我一样,即使经历了街头生活的痛苦,恐惧和种种打击,依然有希望从头来过。希望依旧在,并且永远都在。
合上书本,被这段超乎寻常的经历所震撼,为街头生活毒品交易而心有余悸,也为种族歧视所愤愤不平、为亲情爱情而感动,更为沙卡的人生转变而欣喜。
生命有许多不同的结果,它曾经是那样,但不一样永远是那样。既然不太满意,不想平庸地随波逐流,那就试着改变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