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铜:在这个知识易得的时代,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

采铜和他的精进

5月13日晚,采铜在网络上进行了一场名为《如何打造强大的知识系统》的主题分享,现将他的精彩分享以及自己感触整理如下。


采铜,知识管理专家,心理学人,用户研究与趋势研究从业者。2011年6月3日,加入知乎成为第41161号用户。至今为止,采铜贡献了975个回答,获得了493598个赞同与115293次感谢,其较真的精神、理想主义的情怀,被知乎网友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惯于使用手术刀一样的文字,剖析人们思维里的种种禁锢,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放于困惑的熔炉中反复冶炼,提炼出知识背后的知识、方法背后的方法。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获取知识极其容易的时代,不管是哪方面的知识,只要你网上搜索一下,就能知道是什么,只要你想学,你就可以在维基百科这样的网站找到相关的介绍,从慕课、网页云课堂这样的地方学技能(甚至修到学分),从京东、当当、亚马逊、淘宝这样的电商那里买到相关的书籍,在在行、选对、知乎这样的网站请教该领域的专家,或者实在不行,你也可以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找到如何去学习的方法(小心别被百度推广误人子弟哦!)。正因为知识的活动太过容易,所以,反而很多人由此产生彷徨——知识已经没有门槛了,我们应当何去何从才能获得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就这个问题,采铜老师提出的观点是:

虽然大家都很容易找到知识,但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视角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是你自己的,别人是无法模仿的,机器也无法取代的。这个体系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构建这个个人知识体系呢?采铜老师的讲座从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 用主旨问题筛选材料
  • 用随机漫步发引入异质信息
  • 用八面受敌法提取专门信息
  • 通过在行动中的反思获得默会知识
  • 用打散再组合原则构建知识系统

用主旨问题筛选材料

所谓主旨问题,就是从自己的长期核心目标出发,找到自己接下来这一年过几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在不断成长,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可能并不像学校试卷上那样有一个“标准答案”,甚至连现成的选择项都没有,想要回答它,就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长期思考,作为自己的核心问题牵引着往前走。

这样的主旨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漏斗,让外界的信息围绕自己关注的重心进行聚焦,让自己把时间、精力、资源投放在自己关注的领域,这样,更加容易深入的、持续的进行思考和研究,一旦解决掉这个主旨问题,个人能力水平就会得到“跃迁”。

主旨问题=信息筛选器&思考中枢

主旨问题除了作为信息的筛选器那样“过滤杂音”以外,它同样也是自己平时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一个“锚点”,我们定位这个“锚点”,就可以让自己围绕这个点进行思考和研究。当然了,我们在选择和提出主旨问题的时候非常需要深入进行研究,谋定而后动,当你对某个领域研究的很透彻,观察的很仔细,你就有可能提出更加适合你的主旨问题,反之,你的问题也可能就相应肤浅,“如何提问题”本身,都可以作为一个主旨问题。

用主旨问题筛选信息,意味着不要局限在学科边界以内。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有学科边界的存在,那是学术上为了研究和教学的方便而设立的。比如我们国家就划分了11个一级学科,比如文学、法学、史学、心理学、工学、管理学等等,但我们在找寻主旨问题、解决主旨问题的时候不要局限在学科边界之内,每个人的知识学习是一个整体,它原本是没有边界的。采铜老师这段表述让我想起了一个段子:

古代战场上有士兵中了箭,去看外科医生,外科医生把身外的箭杆剪断。中箭人问他身内的箭头怎么办,外科医生说:“去找内科医生,那是他的事。”

我们用主旨问题筛选问题的过程,好比一个医生去治病救人的过程,需要从宏观上整体上去把握,切切不能像段子里的外科医生那样,以邻为壑,沟渠分明。要把解决主旨问题的过程当做是一个系统工程。

用主旨问题筛选信息,意味着和社会热点保持距离

当你用这个模式筛选信息的时候,你会和社会热点相对疏离,你就至少不会太过热衷于各种热点(也就不容易被身外的各种信息噪音所影响)。比如说我们现在经常媒体出现很大的社会热点,这些热点的优先级其实对你个人影响不是太大,如果你有主旨问题的话,就不容易被这些所干扰。你时刻要注意自己的主旨问题核心是什么,你朋友圈刷屏的那些东西和你的主旨问题有关吗?有关的深入研究,无关的,则暂且放在一边即可。

用主旨问题筛选信息,信息的源头和渠道是多元的

用主旨问题去筛选信息构建知识,他的信息源头和渠道都是多元化的,是问题导向的跨界。为了解决某个主旨问题,你可以兼容并蓄的汲取各种渠道知识和信息。而不应该就书本读书本,就消遣而消遣。比如你心存一个“职场上如何和上司更好的沟通”的主旨问题。那么你可以:

  • 购买《沟通圣经》、《沟通的艺术》、《关键对话》一些沟通类书籍进行学习
  • 从沟通类课程中学习,比如网易云课堂
  • 跟高手学,观察自己身边职场沟通高手,看看他是如何和上司沟通的
  • 跟历史学,找到历史上那些“成功人士”的经历,看看他们如何和上司相处的
  • 跟影视学,看《甄嬛传》、《芈月传》、《潜伏》、《欢乐颂》的时候思考一下有无可以借鉴的地方
当你用主旨问题筛选信息,你的视野会更加开拓,而不是局限于书本。这就是互联网学习模式

用随机漫步发引入异质信息


随机漫步,通俗一点就是“瞎逛”。采铜老师这句表述让我想起了西北的“信天游”,信手拈来,不刻意为之。对各种信息、知识保持几分好奇心。比如采铜老师说自己有时候没有特定目的的去书店闲逛,这里看看、哪里瞧瞧,这样总是能发现一些蛮好的书籍。这些书籍也好,可以学到的东西也好,看似和自己主旨问题,甚至主要关注方向毫不相关,但是这样做有一个好处——

防止视野窄化

我们学习当然要学精,成体系,但有时候也需要引入外界的新鲜视角、资讯以便于开拓自己的视野。这里采铜老师推荐的方法之一是阅读杂志。
从系统学习角度来说,看杂志和读书相比,杂志上的知识总是相对不够深入,但涉及的面会稍微广一些,想要专题学习的话可能不够,但是如果想要开拓视野的话,看杂志有其独特的效果。为什么我要强调随机漫步呢?因为之前说的主旨问题筛选信息也有其两面性,优点是可以聚焦专注和积累。缺点是视野变得狭窄,对很多东西视而不见,这也是比较危险的,因此信息输入以主旨问题收录为主,然后用随机漫步为补充,让自己的信息模式更加健康。两者的配比建议采用80/20法则进行

用八面受敌法,提取专门信息

苏轼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读之。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读,但得其所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愚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这就是“八面受敌”阅读法,一本好书,可能有多个角度的精华足以萃取,如果想要面面俱到,反而会欲速而不达。苏轼的八面受敌法,其实是一种“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分层次分阶段突破法。一次萃取书籍知识的一个方面,比如如果你想从书中了解古今兴亡得失的话,那你从这个角度去学习,不用管其他方面了。如果你是要研究书籍其他内容如文笔、立意等等,就从这个领域和角度去看,不要同时关注各个角度。读书就是一种很有挑战性的行为。一本好书,他的内涵是多个维度多个层次的。从一本好书里学东西,必须从不同视角分别取学习,我们通过多遍阅读,多角度学习。这就是让我们有一种“片面的深刻性
每次学习时关注的方面和我们的主旨相关,我们的收获就会比全面的学习更加深刻。因为打开一本书,就进入了一个多维度的空间,我们需要扔一张“二向箔”,抽离它的高维度,让他更加能够为自己所用。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单单是立意就已经如此,文化、文笔、政治、管理、情感、心理学,如此种种,角度变化无穷,可以学习到的东西也近乎无穷。你每在阅读的时候找到一种新的视角,就会有新的思路和创造力。所以,请阅读的时候不要仅仅为了消遣而阅读。用这种八面受敌阅读法,就是说你有一个主旨问题,然后建立一个自己的独特视角,你看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书)你都可以学到对你有用的东西。

超越《如何阅读一本书》

在西方有本关于阅读的书籍,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阅读界经典中的经典。但它并没有把所有的阅读方法都讲全,主要讲解了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层次的阅读方式。那么,是否主题阅读就是阅读层次的最高层级,无法超越了呢?采铜老师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层次,叫做:

泛主题阅读

这个泛主题阅读是采铜老师在艾德勒和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更高层次——所谓泛主题阅读:表面上看这些书籍之间和某个主题毫无关系,当你用一种独特的视角透视这些书籍(信息)的话,可以把很多表面上没有关联的材料一起串起来,在这个主旨问题下,把碎片的东西整合成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非常高超的整合技术和技巧。

通过在行动中反思获得默会知识

“默会的知识”(又称“缄默的知识”,又称“内隐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这种知识即是所谓的“行动中的知识”(knowledge in action),或者“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action-inherent knowledge)。
“对知识的表达而言,行动是和语言同样根本的表达方式。”(挪威哲学家格里门)

知识管理领域中有一个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概念,其中,隐性知识就是采铜老师说起的默会的知识,这种知识又可以细分为:

  • 强默会知识:几乎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知识(比如说你审美的品味,鉴赏的直觉等等)
  • 弱默会知识:通过反思,隐喻等方法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参考《精进》第三章)

我个人的理解,强默会知识一般是上升到才干层面的东西,具备这种知识的人,拥有一种无法用语言具体表达出来的能力。只能笼统概况上切成某种才干。比如说一个股票操盘手直觉敏锐,他可能说不出来这个股票为什么会涨或者跌,但他综合大量信息能得出一个应不应该大量买进这支股票的结论,这个结论能帮助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而弱默会知识则是技能层面的东西,用语言表达会很费劲,但不是完全不能表现出来。它是显性的知识经过实践后沉淀到隐形中去的,如果能够及时把它外显化,自己的提高会变得很快。因此,我们行动后一定要反思,做完事情以后,不管成败,进行小结(复盘)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没有则很浪费这笔资源。

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有个著名的知识螺旋理论:

  • 1.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互动的规模随着知识本体层次的上升而扩大;
  • 2.组织知识的创造即是一种螺旋过程,由个人的层次开始,逐渐上升并扩大互动范围;
  • 3.在某些部分适度重叠,以创造共同的认知基础,以简化内隐知识的交流---冗余(Redundancy)。

说的就是两种知识的相互转化。

我们如何整合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打散再组合的原则

知识需要主动碎片化

采铜老师以乐高积木举例子,乐高积木其实是一些很简单的色块积木,但组合起来,几乎可以组合成任何造型,不管是世界名胜古迹还是机器人。我们构建自己知识管理系统的时候,也应该像乐高积木一样,把把知识彻底的碎片化,消化成一个一个的标准零件,然后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管我们想要构建什么知识,就必须先收集大量的知识碎片,就像我们吃麦子的时候需要先磨成面粉一样。很多人学习的时候打散的不够。比如收集一篇很棒的微信文章,我们只保存在自己电脑中,存上就完了,如果没有办法提炼出来,打散成知识碎片,那么他就很难吸收成你自己的知识,过段时间就会忘记掉了,存在自己电脑上和存在互联网上还有什么区别吗?
所以不管你在看书还是看文章、电视还是其他什么信息媒介。如果你想要学习,就要有意识的提炼、打散、才有可能整合成整体。不然他们依然保存在原先的整体里面,你是不可能整合出来的。我们在学生时代学过一篇课文叫做《一粒黄豆的旅行》,大意是一粒黄豆被人完整的吞了下去,经过嘴、食道、胃、小肠、大肠,然后排出来还是好端端的一粒黄豆。如果你不把你收集来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方式打烂嚼碎,你也没法消化吸收,到头来,这些知识也还是好端端“别人的知识”,这样不消化的“知识”吃多了,可是会便秘的哦!

把知识碎片改造成统一的规格

知识被打散成支离破碎的碎片,那也没法立即使用,我们必须把它改造成统一的规格,过去很多图书管理员或者学者收集知识,使用的是索引卡片,现在电子化了,我们可以用电子卡片去充当知识碎片的索引卡。这样的电子卡片应该包含三个要素(素材级)

  • 知识的陈述以及阐释
  • 知识的原始出处
  • 该知识和个人体系的关联

核心思想——打散再组合

著名出版家、教育家王云五曾经这样说过:

我平时读书所得要点,辄就其原有标题或自拟标题,一分记于小卡片上,附注书名与其所见页数。这些卡片各按标题的顺序排列,如此则许多书籍中同样标题的资料,都借卡片的作用而连串起来。以后随时有需参考,只须一检卡片,则凡经涉猎过的资料毫无遗漏。日积月累,这卡片多至数万张,无异构成一种最完备而切于实用的百科全书了。

上面这段文字其实包括了两个过程:

  • 首先是把书中的内容加以“碎片化”,将书之整体打碎,变成一则则的知识碎片,列于卡片的载体之上;
  • 其次是将碎片“重组”,通过合并、分类、组合,将卡片按特定的顺序组织起来,这样便架起了个人的知识系统。

采铜老师强调:制作卡片这一碎片化的过程是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前提。如果不首先做碎片化处理,那么你看过的每本书,都有各自独立的体系,是无法融汇在一起的。很多人读书喜欢做思维导图来总括全书,可是思维导图所呈现的也是这本书自身的一个体系,不同书的思维导图仍旧是相互独立的,你仍然无法组建一个自己的知识系统。而王云五先生提倡的卡片法,才是更有价值的方法。

采铜老师展示了他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索引的方法。为什么用表格呢?采铜老师解释道:

  • 第一可以鸟瞰,有个大局观,可以俯视这个知识,感觉就出来了。
  • 第二表格可以很方便的排序,检索等等。
  • 第三,一些图片或者pdf等文档无法存在电子表格中的,可以放在印象笔记等内容中,然后用编码、标签去相应搜索。

如果说电子表格作为知识消化系统的索引总表,那么硬盘、笔记软件等等都是仓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一整套的知识消化存储结构。这种知识的碎片管理,工具就是用表格和笔记软件组合管理。其实碎片化本身并不可怕,虽然现在知识越来越碎片化,但他既然已经是个客观存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个碎片化时代,用主旨问题筛选碎片化信息,然后利用方法论搭建一个体系出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