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一生致力于帮助印度穷人的慈善事业,印度没钱,就去国外募捐,外国人很支持特蕾莎修女做的事,纷纷慷慨解囊。有一次在国外,她看到一个流落街头的孩子,因为留长头发,被家长赶出来。特蕾莎修女在募捐集会上讲起这件事,她说,我今天看到一个被父母赶出家门的孩子,而他的父母有可能是在座各位,你们对万里之外的印度穷人尚且如此热心,为什么不能关心一下近在身边的孩子呢?
这似乎很矛盾,如果一个人连身边的亲人都不关心,又怎么可能去爱陌生人呢?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人都不关心,却要为其他人献爱心,这算不算伪善?
如果没有爱心,为什么还要捐款?
为了名声呗。
有些名人,或许从名誉角度考虑,不得不做做样子,有这种可能。
但捐款的绝大多数人,都算不上名人,捐不捐款,只有他自己知道,更不可能因为捐款出名,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捐款?
应该说,多数人捐款是真诚的,就是想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帮助弱势群体,捐款出于同情心而非其他功利目的。
那么,对陌生人都有恻隐之心,为什么不关心一下自己的家人呢?
难道家人还比不上陌生人?
理论上讲,家人比陌生人亲多了,
可,实际呢?
有一次坐班车,售票员和我们村一个人聊天,某某人的丈母娘死了。
我隐约记得,他们说的某某人的丈母娘,好像是我们村那个人的妈吧?
怎么,他妈死了,不在家料理后事吗?他还要出去干活?
看他表情,神情自若,好像跟他没什么关系啊。
莫非,我记错了?
也有可能,我不怎么回老家,对村里人不熟悉了。
回家后,跟我爸说起这事。
“你没记错,死的人就是他妈”
真的吗?
“他们闹矛盾了,早已经不来往很多年了。”
哎,本是骨肉至亲,何以至此。
可能有些人又要喷了,谁对谁不对,我们不去评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肯定觉得自己做得对,如果觉得自己做法欠妥,肯定就不那么做了。
引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有时候,亲人还不如路人。
路人虽然不认识,至少没有仇恨,
而有些家庭,同床异梦,手足相残,令人痛心。
为什么会这样?
人与人之间离得近,是好事,也有不利的一面,好事是可以互相关心,坏事是有可能互相伤害。人与人相处,是一种能力,相处得好是关爱,相处得不好就是伤害。
不是不想爱,而是不会爱,最后关爱变成了伤害。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因为留长发而被父母赶出家的流浪少年,能说父母不爱他吗?
可孩子并没有感受到爱,他心中或许只有恨。
人际交往是一项要求很高的能力,所谓,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绝大多数时候,伤害是无心的,甚至是好意,因为不会说话,关爱变成了伤害。
有时候心情不好,想找人沟通一下,结果呢?
十有八九比之前更堵了,所以,干脆也就不说,因为会说话的人太少了,反而添堵。
二蛋媳妇死了,中年丧妻,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二蛋伤心欲绝。
大家都去劝他,其中一个人这样说:“二蛋,你别伤心了,我媳妇也死了,不是一样过”
“滚一边去,你媳妇能跟我媳妇比”二蛋咆哮说。
这件事被十里八村传为笑谈,都说二蛋不通情理,人家好心劝你,你不但不领情,还这样怼人家,太混蛋。
可是,假如我们是二蛋,你哭的死去活来,别人说无所谓,你什么感觉?
是吧,这种场景几乎我们所有人都经历过,无论你是死了媳妇,或者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总会有人站出来:这算什么,想当初我经历过什么,比你这严重多了,不一样过来了。
听到这样的话,不但没化解痛苦,反而心里更不舒服:那意思就是我不如你呗?
是的,这种自传式安慰人,暗含的意思就是“我比你强,你不如我”
不但没获得安慰,自己的痛苦还再次被人消费,能不生气?
这种情况,我们几乎所有人都遇到过,明明是心里不好受,你还不好发作,因为他们有个高大上的理由:我是为你好。
有一个人在日记中写道:“几十年来我都这样安慰人,直到儿子死时别人也用同样方式安慰我,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一直都在伤害别人。”
本意不错,不会说话,好心办坏事。
那这种情况应该怎样说?
美国内战时期,一位母亲有五个儿子死在战场上,林肯知道后,给这位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
“我感到不论我试图用什么样的言词来安慰你的如此巨大的悲恸,也都将是软弱无力和于事无补的。但我仍得要向你说,你的儿子们是为拯救共和国而为之献身的,你当可从共和国向你表示的感谢中得到安慰。我祈求天父减轻你失子之痛,只将对失去爱子的怀念留在你的心中,在自由的祭坛前你奉献出如此巨大的牺牲,这种庄严的自豪感必须属于你。”
对比林肯这段话,再想想我们多数人的话,开头一般是“我理解你的痛苦……”
这不瞎扯吗?
人家死了五个儿子,你也死了五个儿子?
这种痛苦外人根本体会不到。
所以,林肯直接说,你的痛苦太大,我说再多的话都没什么作用,这样让人从情感上更容易接受,而不是自传式安慰:这有什么啊,你得好好活着啊。
站着说话不要疼,换成你,你试试?
像二蛋这种情况,我们换一种方式说,你看,二蛋,你现在很痛苦,确实是够不幸的,但是还得坚强,家里还有孩子,为了他们,你也得挺住。
这样说是不是好一些呢?
这种说话的套路是:先肯定别人的不幸,然后再指出希望。
既能引起共鸣,又能给人指引。
日本摔跤运动员浜口京子在雅典奥运会半决赛时,因为电子屏幕出现故障没显示分数,她以为要进入加时赛。过一会裁判宣布她输了。质疑、抗议、愤怒,并没有改变结果。她想放弃第三名争夺战。
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样说?
有些人可能张口就来,这没什么啊,输了就输了呗,得不到冠军没关系,不用太在意,别去想了,努力争第三就行了。
作为职业运动员,奥运会金牌是最高荣誉,十几年刻苦训练曾经付出多少汗水,就为登顶巅峰的那一刻,谁能不在乎?说不在乎,是对她人生价值的极端藐视。
浜口京子母亲打电话对她说:“京子可是获得过世锦赛冠军的选手,现在还不是放弃的时候。从小到大我从没要求你赢,但这次,你要赢下第三名。我们京子是最棒的!”
听到母亲的话,浜口京子眼泪夺眶而出。六小时后,她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赛场上,战胜对手获得季军。
你看,这又是一种说话的套路,人在失败时容易丧失信心和志气,导致一蹶不振。提振士气最好的方法是把过去成功的经历(世锦赛冠军)拿出来,恢复信心。
乔吉拉德做生意赔本,走投无路,她妻子说:“我嫁给你时,你一无所有,现在我们又什么都没有了,大不了重新来一回”
浜口京子的母亲和乔吉拉德妻子都很会说话,知道如何鼓舞士气,而现实中很多人,在你低谷时,不给你拆台就算不错了。
这篇文章是人际交往系列第一篇,旨在说明人际交往是一项要求很高的能力,不然容易好心办坏事,为了让自己生活过得更好,学一些人际交往知识,很有必要。
活着是一种修行。
让我们一起进入人际交往的修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