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热的七月里,将有1071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去迎接人生的首场大考。
2020年,可谓是魔幻的一年。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的生活被迫按下了暂停键。莘莘学子,开启了在家的网课学习。在正常教学计划被打乱的同时,高考也随之延期。
在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之时,出现一系列高考冒名顶替事件,刺激了考生和家长们的敏感神经。
正义终将到来,偷走他人人生的枉法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你们的人生尚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满天繁星之中,也要拥有成为其中一束光的自信。
01 高考是唯一接近公平的选拔方式
中国的现代高考制度,是引进西方学校考试制度的结果。但追根溯源,西方的这套考试体系,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在科举制度横空出世之前,古代的帝国呈现一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异常社会结构。而科举制度的诞生,为底层的读书人开辟了上升的途径。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时期,科举制度算得上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
读书,成为了中国自古以来所推崇的价值观。于是便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
时间转回至当代,中国在1952年,建立起全国统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在显示公平的同时,也满足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诚然,当今的高考制度,仍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录取政策有倾斜等,被人诟病的不公平之处。但就考核的方式,和选拔的指标来看,高考的确是唯一接近公平的选拔方式。
高考的公平性,让每个人都获得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多少寒门学子,寒窗苦读十二载,只为一朝天下知。这也是为什么,当高考顶替事件被揭露出来之后,公众会怒不可遏。
最近频频爆发的冒名顶替入学案件,发生在信息化手段不足,信息公开渠道不畅的2000年前后。如今,建立了严格的考生报名信息核查系统,严密的考生志愿信息填报系统,透明的院校录取查询系统,和规范的新生入学审核程序。
在多重防范措施之下,这种冒名顶替事件,很难再发生了。
清查冒名顶替人员,只是迈出了维护教育公平的第一步。深揪背后的腐败链条,查处违法犯罪行为,才能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才能还高考一个公平的舞台。
02 高考是一生难忘的岁月
作为一场公平、公正的考试,高考值得每个考生全力以赴,每个人的高考故事,都是一生难忘的独家记忆。
虽已远离高考多年,但每到蝉声肆意欢叫的夏天,那挑灯夜战,奋笔疾书的场景,仍重现于我的脑海之中。身边的朋友,在闲聊之时,也会偶尔回忆起那段夹杂着泪水与欢笑的青葱岁月
一次次的摸底考试,摞得比人高的习题册,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是每个考生都拥有的高考记忆。在高考来临之际,连喧闹的广场舞大妈也停止震耳欲聋的广场舞。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只有笔尖触碰到纸张的沙沙声。
出了考场,因交通管制而无比宽阔的大马路,栅栏上红得耀眼的“高考加油”的标语,考场外殷切等待的父母,定格在考生们凯旋的回忆里。
对于很多名人来说,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成为他们难以忘却的记忆。
张艺谋在恢复高考前,下乡插队,当了七年的搬运工。他抓住全国恢复高考的首次招生机会,被录取至北京电影学院。他在回忆自己高考的时候,感慨道:“影响我最大的,是那年的高考。回想起来,如果没有高考,很难说会有现在的一切。”
俞敏洪,也是恢复高考后的首批考生。他参加过三次高考,前两次都不幸名落孙山。但他抱着“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念,终于梦想成真,考取北京大学。他写书回忆自己的高考生涯,“我拿到通知书一看是北京大学,当时就乐疯了。”
高考的那些人和事,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少人,被高考塑造成现在的自己。在难忘的岁月里,不去拼搏一把,怎么能叫青春。
03 高考是一场实力和心态的比拼
高考的回忆,是有关青春和奋斗。而决定高考结果的,是过硬的实力和良好的心态。
经过数年的题海战术,学子们都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此时,心态成为了最后的临门一脚。调整好合适的心态,成为考生的必修课,也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必备技能。
a.直面内心焦虑
面对人生重大的转折点,我们都会有焦虑感。不必说未成年的高考考生,就算是成年人,也会因过度的紧张而失误,
内心的焦虑,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我们因为害怕,自己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高度,而过度焦虑。
考生们,会怀疑自己复习地不够充分,而在考前疯狂刷题。却在刷题中,由于太在意对错,而迷失自我,忘记复习的意义所在。失败过的考生,都有面对试题,大脑一片空白的经历。
这是因为,面对高考这一较难且重要的事件,大脑因为过度紧张,而无法有序地调动自身地机能,陷入无底洞般的焦虑之中。
而在耶基斯-多德森的动机与效率关系理论中,显示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最好的应对焦虑的方式,就是降低动机强度,直面它。
我们去分析自己焦虑的成因,找到让自己害怕的东西。在剖析的过程中,去想象最坏的结果,当自己坦然看待最坏的结果时,内心也就释然了。
b. 排除外界干扰
在比赛中,我们总会忍不住和他人进行比较,或是过分在意这次比赛的结果。当这种比较变成患得患失的心理之后,就会成为成功的绊脚石。
心理学著名的“瓦伦达效应”,就是一种为达到目的而患得患失的心态。经验丰富的钢索表演艺术家瓦达伦,在为重要客人表演时,因为太想成功,而不专注于眼前的钢索,不幸失败丧命。
我们时常会花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外界的纷纷扰扰。殊不知,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当我们静下心来,沉心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专注会让我们忘记周遭,而投身于眼前的事情。执笔答题的考生,若把眼前的考试,当作唯一的任务,而不去想后面的优胜劣汰,考题也会变得简单起来。
c. 提高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任务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以及行为动机。当我们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的时候,潜意识会驱动自己高效地完成任务,达到信念和行为的统一。
对于考生,可以从模拟考试,或是习题册中,找到答题的自信,从而获得考试必胜的自我效能感。在高考的前几天,可以根据高考的时间点,通过复习试题集,模拟考场状态,以帮助考生适应考试节奏。
同时,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和赞扬,也能帮助考生增强信心。积极的情绪,会让人构建充满信心的积极场景。这种自信的自我预期,会促进向成功结果的转化。
只有当我们坚信自己能成功时,成功才会如期而至。
04 高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高考的意义虽重大,但也不是人生的唯一。
成功的考生,并不会因为进入重点大学,而从此衣食无忧。失败的考生,也不会因为一次的落榜,而天崩地裂。
高考的意义,在于给予每个人公平的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高考,对你人生的前十八年做一个结束,为你接下来的生活做一个开始。
高考,其实是以后人生路上,众多竞争中的一次预演。高考之后,路还很长。
致考生们,愿你们带着自信,去考场上乘风破浪。愿你们在合上笔盖的那一刻,有着战士收刀入鞘般的骄傲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