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盼与等待中,第二次“田野教研”如期而至,因为种种原因,第一次“田野教研”活动没能很好的参加, 所以很期盼也很珍惜这次机会。
这次教研活动对我影响很大,也让我感触颇深。第一次“田野教研”活动前,对所谓的“南明教育”和“全人之美课程”只了解了一些皮毛,懵懵懂懂地摸索着前进,然后造成了太过于执着表面的形式,并没有深入理解什么是“南明教育”,只是一味地向自认为的“南明”努力,结果显而易见,不但收效甚微,甚至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困扰。正当不知所措的时候,第一次“田野教研”活动展开了,干老师的到来,宛如一盏夜明灯给身在迷雾中的我照明了前进的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由于一些原因,为期两天的数学教研活动我错过了一天,最为遗憾的是没有讲一节课让干老师评讲,所以我很期待第二次“田野教研”活动,期待干老师针对我的课进行点评。
第二次“田野教研”如期而至,我也在积极努力地准备着,课件在张浩老师的帮助下不停地修修改改,在紧张与兴奋中我上完了“毫米的认识”一节课。
课后的数学教研活动中如愿以偿的听到了干老师针对我的课堂的评价,真的是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干老师曾说过一句话,数学老师更像一名历史学家,在探索数学历史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故学习数学不仅要思考未来,更要回顾过去。所有知识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所以我们要穿越时空,追寻知识的本质意义,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的必然性,使学生不仅仅是始终停留在老师的数学知识里。
1. 对于新概念课堂,必须让学生遭遇新问题,从而学生才能学到新知识。只有让学生通过重重探索之后,认识到利用已知知识已经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让学生懂得新知识不是数学老师要求学的,也不是家长要求学的,而是生活在大千世界之中必须得学的。在面对新知识时,老师只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学生才能发现其中的乐趣,才能提起对课堂的兴趣。如果老师怕学生走弯路而直接把新知识摆在学生面前,甚至帮助学生避过困难,那么新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仅仅是轻飘飘的一句话,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自身参与期其中,才能体会探索的乐趣和获得知识的兴奋感。
2.课堂上有和例题相对应的练习题。课件上出现几组例题,就出现几组相对应的练习题,避免学生利用套路做题,实际上并没有理解透彻知识,可以相应的出现一些变式,从而不至于形成机械训练。
4.课后适当的延伸题或是挑战题。这些挑战题是针对少数人而言的,是为天才服务,为未来服务的,但其必须有吸引力,知识的吸引力才是提高学生课堂兴趣的前提。
干老师说过,一个“好教师”绝对不可能是一个“说教型”的老师。作为一个老师最忌讳的问题就是“满堂灌”,不给学生自己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帮助学生避重就轻的越过障碍困难,从而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只会按部就班的学习与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培养出来高科技的人才,只能培养出优秀的技术工人的一个原因。干老师的一番话对我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般的存在,因为我就是一名“说教型”的老师,总想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传授很多知识,让他们学到更多经验,我的“自以为是”并没有实际的帮助到孩子们,相反的是,可能会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因为我限制了他们的表达,从而阻碍了学生们的创新与创造。
在数学上的感悟还有很多,但很多不知道怎么表达,那就实际用到课堂上,不辜负干老师的指教。接下来我会继续努力,充实自己,改变错误的教学方式,期待干老师下次的到来,也期待我未来的进步。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坚定脚步,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