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达利欧:《原则》
一个机构就像一部机器,主要由两组部件构成:文化和人。要想让整个公司健康运转,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瑞达利欧将公司打造成极度求真、极度透明,追求做有意义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创意择优的文化,并有一套挑选、培训、评估员工的准则,从而建立起了其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
比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找对做事的人
在用人标准上,桥水希望招到的人是:能够独立思考、心态开放、行事果断,并且能够坚持追求真相和卓越,从而带动自我和机构的快速进步。在人才选择,培训方面,桥水的法则是这样的:
(1)确认目标
(2)把目标布置给能胜任它的人(这是最佳情况),或者告诉他们怎样做能够达成目标(这属于微观管理,略逊一筹)
(3)让他们尽职尽责
(4)如果在接受培训并给其时间学习后,他们依然无法胜任工作,就辞掉他们
上面这幅图也许可以粗略描述桥水的公司治理:确立目标并通过“机器”去达成,“机器”是指由人和设计(公司文化、行为规范)形成的机制,根据达成的结果可以诊断机器的问题(可能是人的问题,也可能是设计的问题)并持续优化机器。人不仅需要专业能力,也需要持续的学习。
通常公司都会在招募时设立一定的门槛,等员工入职后就会降低要求,很少会主动辞退员工;而桥水则不然,他们不仅在招聘时极为慎重,而且在入职后的1-2年里,仍然用相当严苛的评估体系对员工进行评估,如果未能达到要求,依然会被辞退。在留下一个好人但维持效率低下,与开除这个人招聘更适合的人两个选项间,桥水会果断的选择后者。
像操作机器那样进行管理以实现目标
不管设计的多好,你的机器总会出问题。你自己或者能力强的技术人员需要发现这些问题,打开机器盖子来诊断其根源。负责诊断的人必须了解机器的每个部件——设计和人。
改进机器的5步流程:
(1)树立目标
(2)发现问题
(3)诊断并发现问题根源
(4)设计改进方案
(5)实施方案并解决问题
听起来这5步好像是废话,但是我们认真回想一下,真正能够认识到并每一步都做好的公司或团队其实并不多。
例如在发现问题环节,这需要我们制定量化评估指标,建立有效的监控手段能够准备的定位问题。(如果你的工作会经常受到告警,我相信你一定遇到过告警误报或者有问题时没有报警的情况,就能理解这并不容易)
一旦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就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来审视机器和我们自己了,就像在外太空观察地球一样:
不断把结果和目标进行对照
制定量化评价工具
要注意别把精力过多用于应付各种事务,而忽视你的机器(疲于奔命,而很少有时间总结和思考)
别被突发事件分散注意力(有些事情看似紧急,但可能是陷阱,有可能浪费你过多的注意力)
应对每个问题的手段都要服务于这两个目的:
(1)让你与目标更为接近
(2)能够对机器(人和设计)进行培训和测试
如果出现问题,要在两个层面进行讨论:
(1)机器层面(该结果是如何产生的,如果形成有效的机制避免再次出现)
(2)案例层面(本次如何应对)
诊断问题,探究根源
导致无法准确诊断问题的最常见原因包括:
把遇到的问题当成一时的差错,而没有从机器层面进行诊断
诊断时没有提及个人,没有把问题与造成问题的责任人挂钩(造成职责不明确,不利于问题改进)
未能把这次诊断中吸取的教训与之前的教训联系起来(例如诊断的结果是某个人粗心犯错,那就要反思他之前是不是一直很粗心,还是只是这一次粗心)
在诊断问题时,可以问如下几个问题:
结果是好是差?谁对结果负责?
如果结果不好,是因为责任人能力不够还是机器设计有问题?
机器应该如何运转?
为什么事情没有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
问题的根源是否带有规律性?
员工或机器任何改进?
如果要系统性的梳理某个方面的问题,可以采用“深挖”的手段,步骤如下:
(1)列举问题。快速列出核心问题,不必考虑解决方案,具体,不泛泛而谈
(2)找出问题的根源。为了找出问题的根源,要持续的问“为什么”。例如问题是员工士气低落,那就要问:为什么士气低落?因为近期加班严重,为什么加班这么严重?因为工作量太大,无法按时完成,为什么工作量突然加大?因为原定的工期缩短了,为什么工期缩短?因为竞争激烈,要更快的推出产品。经过不断的寻根究底,问题的根源就会逐渐清晰。
(3)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就像写电影脚本一样,要清晰的确定谁应该在什么时间内完成什么事,期间的注意事项,考核的指标,结果的预期。而且制定计划时,不仅要考虑第一轮的后果,还要考虑第二、第三轮的后果。
(4)执行计划
思考如何产生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
在市场中,杠杆无处不在,通常体现在各种融资、借贷中。合理使用杠杆将可以四两拨千斤,放大预期收益。在公司管理以及我们个人的工作中,也应当思考,如何用较小的投入产生尽可能多的产出。例如推动某项工具的使用,虽然花费了工具的成本,但是效率大幅提升,则相当于使用了一次杠杆,放大了效果。再比如,花费一个小时开会,则要思考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尽可能多的成果,让与会成员开完会后都明确自己接下来的工作任务,并积极推动,则也是使用一次杠杆的典型例子。
运用工具和行为准则指导工作
很多人说:道理都懂,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就是没有把懂得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由于每个人都有一个低层次的自己(自私、懒惰、感性)和高层次的自己(慷慨、勤奋、理性)在不断做斗争,因此除非你的自制力超级强大,强大到高层次的自我可以轻而易举的战胜低层次的自我,否则采用一些工具和行为准则指导自己的行为将更为实用,这相当于给低层次的自我上了一层枷锁,让他不能为所欲为,也相当于给高层次的自我武装上了一套铠甲,让他更加坚毅果敢。
在公司层面,桥水使用了大量的工具帮忙员工践行工作原则,颇有启发意义,列举其中的一些如下:
教练:教练汇聚了大量的案例库,并与相关的原则一一挂钩。如果你不知道一件事该怎么做,懒惰的你可能会像:算了,不知道就不做好了,有了这个工具,可以方便的查看各种事项,降低了学习的成本,从而更容易落实。
集点器:一个应用于会议的app,帮助进行决策。冲动、爱面子的你在会议中会本能的与其他人争论,有时甚至会忘记了争论的目的,利用这个工具,可以更客观的反映各方的观点,可以促进更理性的作出决策。
棒球卡:关于每个人性格、业绩等的特征画像。习惯于戴有色眼镜看人,一言不合就对别人冷眼相看的你,可以利用这个工具更客观的了解他人,避免形成错误认识。
问题日志:记录错误,教训的工具。人是健忘的,利用问题日志,可以随时查阅之前遇到的类似问题,对当前问题形成参考。
痛苦按钮:记录员工的感受(气氛、失望沮丧等),帮助反思。痛苦+反思=进步。当人面对痛苦时,本能的会退缩,只有认识痛苦,利用痛苦,才更有可能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