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有点长,请朋友们耐心看完,非常适合现在看的内容,接地气的养生知识,很多细节,祝大家健康快乐每一天!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八字,是在奉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保暖衣物,随着不断回温,我们是该脱掉厚重的棉衣迎接春天,还是继续听从老话裹好棉衣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春捂秋冻”是否恰当。
早春的温度虽然不断回升,但气温实际忽冷忽热并不稳定,冷空气不断,同时,也是各种流行病的高发期,此时人体的毛孔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体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如果穿得少,一旦遭遇寒凉的侵袭,毛孔自动闭合,传统医学理论认为:毛孔突然闭合,导致体内的阳气被闭郁,容易产生内热外寒的症状,同时,春天阳气较弱,此时受寒,也易伤阳气,甚则会影响一年的节律。另外,这个时段,经常是早晚寒凉,中午阳光好、温度高,一感觉到热就立即脱衣服,反而更容易着凉感冒。春捂一点,更容易保持我们的体温相对恒定,同时还可以减少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如何“春捂”?有人会说,继续穿好冬天厚重的御寒衣物,不就是“春捂”了么?
非也。
首先,“春捂”并非一概而论,而是因人而异的。年轻力壮的人可以适当冻一冻,而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则需保证体温相对恒定,否则,会引起疾病发作。如果体温过高,“捂”到身体出汗,则需要适当减衣,不然出汗后被风一吹反而更易着凉。
其次,“春捂”也有一定的时机:
1.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大于8℃时,早晚当增加衣物。
2.温度低于15℃时,要注意多穿衣。
3、气温达到15℃后,还要再捂个7天,小孩子、体弱者或者高龄老人当捂14天。
4、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至48小时就要开始捂。
另外,“春捂”的部位也很重要,并非全身包裹,而是需要着重保护几个部位:
腕部:手腕上的神门穴有“春捂第一穴”之称。因为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有强化各脏腑,特别是保护心脑血管的功能。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位置:神门穴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
除了保证腕部温暖之外,还可以点按刺激穴位。方法: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可以去除烦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时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肾俞:肾俞位于腰部,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按摩腰部肾俞穴可滋阴壮阳,补肾健腰。所以这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
位置: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保证腰部温暖,同时,还可以艾灸肾俞穴,来温暖肾阳。
肚脐: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还可以在肚脐处悬灸或填药物肚脐法艾灸。另外,建议在中脘穴,即肚脐和胸骨下剑突连线的中点处热敷或艾灸,有助胃肠保暖。
根据气温增添衣物,掌握时机,注意部位,这,才是“春捂秋冻”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