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菲茨杰拉德
前几天本想写一篇大一总结。我估计可以写的比较完善,因为这一年,基本上用文字和图片把时间的痕迹刻画下来。
平均三五百字的日记,基本能知道在过去一年的每一天干过些什么。还有一些长一点的单独篇目,阅读观看的随想,空间朋友圈的一些文字,不知不觉写了不少字。
人类能够幸福的一个原因是遗忘。几个月几年之前经历的痛苦尴尬的事情,情绪,到了现在,都已近平静,忘却了。但是记录下来,回头翻看,痛苦尴尬会再次袭来。
每天有多少玩乐,多少时间浪费,每一天的偷懒,失误,比较微小,短时间看不出来衰颓的趋势和不良影响,而一天天连接起来,就会看到总共浪费了多少时间,看到自己有多少伪勤奋,有多少为了暂时的愉快而损害长远的发展。
人类能够幸福的另一个原因是自我合理化。在难堪的既定事实面前,为了不使它那么难以接受,就会自行编造合理的解释催眠自己,让自己接受它。
真相不忍直视。一般情况大家都看不到这个真相,偶然看到,也会选择忽视,因为太沉重了。为了活的开心,还是假装看不到的好。
用文字给真相拍照,真的可以清晰的把真相呈现出来。
现在的问题就是,站在这个十字路口,你要逃避,还是面对。
上学期看过周国平的《尼采: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摘录一部分。
哲学家对于人生的问题探根究底,绝无偏见,一切理论,一切信仰,不论它们是受权势保护的,还是为多数人接受的,抑或是他自己一度钟爱的,哲学家都要敢于追问它们的根据,敢于用人生的尺度加以衡量,决定取舍。他对于一切既定的价值都要重新加以估量,以批判的眼光考察,凡是未经如此考察的决不轻易相信。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敢于正视人生,许多人一辈子靠自欺欺人的幻想活着,而把试图打破这种幻想的人视为仇敌。权势者为了维护统治,也着力培植民众的迷信,对敢于向迷信挑战的思想家严加镇压。
”我的兄弟,怀着你的爱和你的创造到你的孤独里去;很久以后正义才跛脚跟在你后面。”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亚里士多德说:人要独居,必须是野兽或天神。尼采补充说:”忽略了第三种情形:必须同时是二者哲学家。野兽独居,因为它桀骜不驯。天神独居,因为它充实自足。哲学家既桀骜不驯,又充实自足,他是人类这群居动物中的不合群者、孤独者。
说来奇怪,哲学家致力于寻求人生的意义,这种寻求反而给他自己的人生带来如许苦难。
有什么办法呢他太敏感了,如同某些对于即将来临的天气变化极其敏感的动物一样,是他的痛苦造成了他的先见之明。
他也太挑剔了。一般人为薪金而工作,满足于日常的劳作和消遣,他却宁死不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永远不肯满足。比起俗人来,他是不明智的,为情感所驱策,不计利害安危。他有特殊的价值观念,他的趣味往往在于例外的事情,一般受冷遇的事情。哲学家可曾时髦过吗
在一般人眼里,哲学家太与众不同了,而与众不同就是过错;太不可理解了,而不可理解就是荒谬。人不是应当处处随和从俗,才皆大欢喜;事事合乎常理,才让人放心吗多少哲学家生前被周围的人们视为或危险或可笑的怪人
哲学家的命运已经包含在他的性格和使命之中,他的真诚,他的勇敢,他的创造性,注定了他的孤独。人的天性中皆有创造的潜力,可是大多数人不肯去挖掘,因为懒惰,也因为独创是一副沉重的锁链。
戴上这副锁链,生命便失去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热望的几乎每一样事物愉快,安全,光荣,他的同类赠给他的礼物。唯有孤寂不论他住在什么地方,荒野和山洞都围绕着他。
因为害怕这样的命运,一般人退缩了,听任创造的潜力泯灭。哲学家不肯退缩,果然报应不爽。
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孤独。相反,一个人对于人生和世界有真正独特的感受,真正独创的思想,必定渴望理解,可是也必定不容易被理解,于是感到深深的孤独。
最孤独的心灵,往往蕴藏着最热烈的爱。热爱人生,忘我地探索人生真谛,在真理的险峰上越攀越高,同伴越来越少。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
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
不论是不是哲学家,面对的思想问题是相同的。
那些希望安宁与快乐的人,必定相信并拥抱信仰,反之,那些希望追求真理的人,必定背弃心灵的安详,并奉献他们的生命于困惑。
必须在慰藉和真理之间做出抉择。
如果你选择成为少数的一员,分享成长的愉悦,那你必须准备好面对最大的痛苦,它们结合在一起,无法分开体验,如果你想要较少的痛苦,那么就是退缩,并对至高的享乐断念,成长是痛苦的回报!
一个人的精神由他的选择所构建。
怎么选择,还在犹豫,这是人生最重要的抉择!
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你会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