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好像都挺忙的,你看不到闲人了。可是蚂蚁每天也很忙啊,忙碌似乎也不能说明什么……
很好奇高效能的人士都是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的,然后就遇到了这本书——吉田穗波女士的《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
直白点说,这是一本关于兼具宝妈和职场女性双重身份的人如何分配自己时间的手册——四个孩子照拿哈佛学位,也一直在工作哦(妇产科医师),并没有辞职去准备只有6个月期限的哈佛研究所的考试。
(PS:2013年写作这本书的当下,穗波女士的第五个孩子即将临盆,本宝宝是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我是一只单身狗,所以我没有身边的小伙伴常常对我说的苦恼——“你没有小孩,你不懂。有了小孩真的没有时间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可是真的很好奇呀!因为穗波女士看上去也并没有三头六臂啊!还是在她那里,大概一天有48小时吧!
我觉得与其说是她在时间管理上有什么妙招,不如说是她的思维方式和对待事情的态度有一点不一样,才让她取得了这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结果。
1、And的思维模式
比如,我们从小就被教导: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是作者却认为“全部一起进行,就能什么都做好!”听上去有点自虐,现实也确实是。备考的那段日子,穗波女士也经常都是在浪里翻腾。
只是体面的维持当下让你感到厌倦的现状,也并非不是辛苦的事情呀~也没人规定说不可以一路跌跌撞撞,才能得到自己都想要的东西吧!当你想着这也要,那也要,大脑会自动为你开路,找到解决之道。
准备考试、一边工作、怀第三胎,三管齐下,是穗波女士想要的兼顾。(谁来扶一下我的下巴,没错,第三胎是在备考的时候怀上的,也是计划之中的。留学后期怀了第四胎!)她坚持认为:“正因为有不得不做的事,才要靠想做的事来解脱。正因为专心投入想做的事,不得不做的事带来的痛苦才相形渺小。”
所以,以后遇到鱼和熊掌你都想要,不妨思考下怎么两个都能得到的办法吧!因为当二选一难以抉择的时候,思想的负担也许并不亚于双管齐下所要付出努力的辛苦程度呢!
2、先迈出第一步
既然解决了思想负担,那就开始行动吧!
以前听过一个小故事颇有感触。读这本书,让我又想到了这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个不得志的中年人想要实现人生的逆袭,满脑子都是中彩票的念头。所以就频繁去教堂祷告:“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可是就这样坚持了好久,他还是没有如愿。
有一天,他又很沮丧地来到教堂祈祷:“上帝啊,我愿意更谦卑的服从您,求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可是不管他如何向上帝恳求,心愿依旧没有实现。
这时候,他已经快要放弃了。“我的上帝,为何您不聆听我的祷告呢?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侍奉您……”
就在这时,教堂上空飘来一阵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在聆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也应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仿佛听到上帝内心的OS:我也很无奈呀!
大多数的我们就是这样的!期待有一天瘦成一道闪电,却连一块肉都舍不得少吃,连出去跑步的一小步都不愿意多迈;想要有一天能说流利的英文,却不愿意每天早起哪怕背一个单词;憧憬有一天也可以像身边那个谁谁谁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天自由自在,却连下班后那一点点空闲时间都不愿意贡献出来做能够更好地成就自己的事情……
大部分的结果看上去那么遥不可及,就是因为少了迈出第一步的勇气。穗波女士认为:只要踏出小而确实的一步,自然会挤出时间、排除万难,继续做下去。她也是这样践行的,一边慌乱,一边却在前进。
哈佛的时间管理课程如此教导:There is not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enough to begin something.
Anyway , Let’s begin it !(永远不会有足够的资讯让人开始做事,直接动手就对了!)
穗波女士也很大方地承认,她能够多任务处理的诀窍就在于——有乱成一团的心理准备。当你能够享受乱成一团,就能提高层次。
3、事情可以一段一段做
有条件做一件事情,当然可以选择一气呵成。但是如果条件受限,比如你要学习备考,但是每天可以留给你整段整段的时间有限,那你在充分利用那整段时间的同时,也要学会使用边角料时间。
比如上下班通勤的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你不需要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每天几十页,坚持下来,就总能读完这本书,效果也并没有孰优孰劣。
“比方说原本决定今天要做到这里,但却没有能完成进度,就换个念头‘没关系’‘有前进就好’。”穗波女士认为,为了达到目的,有一个重要观念要提前建立好——中途停顿很正常。
坚持到底的关键在于不放弃。就算中途受到打扰,只要鼓励自己“多少有进步”就好。虽然这样进度相较缓慢,但是也比“哪天有完整的时间再来做”更快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4、试一试不完美地完成任务
很多时候我们迟迟不行动,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总是期待着天时地利人和,认为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到十全十美。但是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求完美,那就什么事情都完成不了。
能做到完美当然最好,但是做了总比不做好。
最近学习了一个很棒的词,叫作“迭代思维”。所谓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迭代思维,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情景下产生的名词。是产品不断优化的过程。比如苹果手机,从先前的一系列,到现在的6s、6sp、7、7s、7sp……未来肯定还会有iphone N (N≥8),这就是一款互联网产品迭代的过程。它不是一开始就走出了一条完美的路,而是走一步看一步,每一步都在进步。
所以一开始你哪怕冲动、哪怕“鲁莽”的行动,并不会不作数,它都会是一次很棒的尝试。就像考试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到自己不会的题目一样,行动会帮助你找到你的短板和不足,让你看到一件事情的困难点在哪里,对症下药,解决了问题,就能一路再接着走下去。
宁愿做的不完美,也不要只是幻想自己哪一天开始一场完美的行动~因为根本不会存在完美的第一次,这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5、允许自己寻求帮助
如果问有谁从来没有请求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会有人举手吗?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跟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穗波女士很多很棒的特质,比如说冲劲、胆量、聪明、努力……但有一项特质也是异常闪亮,那就是开放的心态。
虽然取得了这么多让人不禁点头称赞如捣蒜的成绩,但是她总是愿意承认自己一路走来的跌跌撞撞,愿意承认自己并不是外人幻想中的“女强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抛下了“求人帮忙是找人麻烦”的念头,备考期间,她有请家庭保姆定期来照料小孩和做点家事,留学期间遇到的社保和租房等各种问题,她也都曾向别人寻求帮助,到最后拿毕业证发生的“小乌龙事件”,也是在身边人的帮助下才顺利解决。
如果遇到自己实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不妨向小伙伴求助吧!勇敢说出:我现在需要你的帮助。如果说帮助别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那请求别人帮助就是帮别人完成这件高尚的事情哦!
“请人帮忙,等于刺激了对方想助人的能量。”其实在金刚体系中,帮助别人是种种子,而请求帮助,其实也是在帮助别人种下种子。所以抛开那没有意义的面子,需要帮助就说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