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心灵不再受到伤害呢?
数不清的心灵伤疤,一个叠着一个,使心理暗示成为一个饱受威胁、无比脆弱的东西。遇到某种环境时,只要它认为该环境可能会用和过去造成伤害的事件同样的方式伤害它,那么这些伤疤组合就会产生“生存模式行为”(即逃避或斗争、退缩或积极交战等)。
1.有意识地回避消极暗示
你可能有过这种体会:由于在谈话中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你在参加宴会时无法更好地交际并感到窘迫,这可能是因为你挣的钱比别的客人少并由此觉得低人一等,于是就害怕别人问起你的职业或投资情况。这其实并非遇到了自然危险,也就是说,你的身体没有受到威胁,然而,这种环境也可能激发与你在黑暗小巷里遇到劫匪时相同的焦虑和压抑情绪。
一旦真的遇上了劫匪,你可以温顺地拿出钱包,递给劫匪,然后拼命地朝相反方向逃之夭夭,这样也许比较恰当。而在社交场合中,放弃所有能够度过愉快夜晚的机会而逃到僻静的地方,或者简单地应对一下便起身离开,这都是绝对不合适的,甚至会导致某种你恰恰不想要的结果——主人及其他嘉宾会由于你的表现而彻底瞧不起你。如果这种社交场合与那些在心理暗示上留下伤疤的某些场合非常相似,那么这种场合很可能也会导致上述的生存反应。
2.过度反应是一种消极暗示
小钟,15岁,正值青春期逆反心理躁动的时候。小钟的父母均为邮局工人,高中文化程度。小钟和同学们在一起时活泼开朗,但是和父母在一起时常常不爱说话,并且情绪化。
有一次,小钟和妈妈一起出去,在路上碰到妈妈的一个同事。这个同事正要送他的孩子去补习班,两人就说起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同事说:“我们家的孩子真是笨。每次考试都在最后,不知道他上课时到底能不能听懂。唉,听不懂也装懂。”小钟妈妈也随口敷衍:“是啊,我们家的孩子也这样,成绩一直也上不去。”
小钟听完这话,立马带着怒气甩手走了,任凭妈妈在后面叫也不理不睬。
过度的自尊心会让我们作出过度的反应。今天,我们有时会感受到自疑、不安全感、焦虑情绪带来的压力。我们错误地理解别人的话,就容易感到被冒犯或受伤害,于是,一道心灵伤疤就此形成。
这种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体验很好地证明了一个道理:我们在感情上受到的伤害,与其说是别人,或者说是别人说了什么、没说什么所造成的,倒不如说其根源在于我们自己的态度和反应。
3.不要什么事都对号入座
总有一些人,喜欢在说话时讥讽别人:“有些人真是没用,什么活都干不好……”“你瞧瞧,他可真够可笑的”。如果你习惯性地把每一点儿小事、每一句偶然听到的谈话甚至在媒体上读到或听到的内容个人化,那么就说明你流露了一种非常敏感、非常爱面子的心理暗示。而这种心理暗示的“免疫力”是最低的。
对这类事情一笑置之吧!狂热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目标的人,日程表上安排了一大堆要事去做的人,根本没有时间去为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和冒犯言行伤神。多数无意中道出、不带感情色彩的话,仅仅是戏言而已,并无潜在的含义,寻找它们的潜台词(当然,是当你被它们惹恼了时)完全是浪费时间。
按下列过程检测受伤的心理暗示:
(1)仔细想想你自己所有习惯性或重复性的行为及人生经历。
(2)你有没有连续地对你与最亲密的人之间的关系感到失望?
(3)你有没有发现一群又一群的同事让你讨厌?
(4)你的所有客户是否都是“吝啬鬼”或“难缠的家伙”?
诸如此类,不论你逃避还是攻击,这里面都涉及心理暗示受伤的问题。
“积极的错觉”增强信心能量
世界著名的游泳健将弗洛伦丝·查德威克,一次从卡得林那岛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湾,在海水中泡了16个小时,在只剩下1海里时,她看见前面大雾茫茫,潜意识发出了“何时才能游到彼岸”的信号,她顿时浑身困乏,失去了信心。于是,她被拉上小艇休息,失去了一次创造纪录的机会。事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才知道,她已经快要登上了成功的彼岸,阻碍她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她内心的疑惑。她在大雾挡住视线之后,对创造新的纪录失去了信心,最终被大雾所俘虏。过了两个多月,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又一次重游加利福尼亚海湾,游到最后,她不停地对自己说:“离彼岸越来越近了!”潜意识发出了“我这次一定能打破纪录”的信号,顿时浑身来劲。最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终于实现了目标。
有句话说:
当你需要勇气的时候,就能战胜自己的懦弱;当你需要勤奋的时候,就能战胜自己的懒惰;当你需要廉洁的时候,就能战胜自己的私欲;当你需要谦虚的时候,就能战胜自己的骄傲;当你需要宁静的时候,就能战胜自己的浮躁。
自我暗示能够左右一个人的意志。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力量的差异。不断加以积极的自我暗示,就能增强你的气场,就能增强意志的力量,就能战胜自身的各种弱点。自我发展,向成功的目标迈进,其实就是一个与自我意识中的消极成分抗争的过程。
有一位非常年轻的歌唱家,得到了一次出演歌剧的机会。她非常看重这次机会,但是心中却一直惴惴不安。她一直梦想着能够出演一次歌剧,但不幸的是,此前尝试过三次,都失败了。所以,这位歌唱家变得恐惧起来。虽然在其他场合听过她唱歌的人都说:“嗓音很棒!”但是她每次都对自己说:“轮到我试唱时,我总是唱得一塌糊涂。我始终不能入戏,导演一点儿也不喜欢我。他们一定在想,这种破嗓子也好意思来丢人现眼。”
她的潜意识接受了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并把它当做命令一样地去执行。于是,她失去了这次机会。尽管她之后号啕大哭,无限懊悔,却也无济于事了。
此后,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这位年轻的歌唱家开始尝试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对抗消极的自我暗示的影响。
她每天把自己关在一间安静的小屋里,她躺在小屋中一张柔软的躺椅上,全身放松,身体和心灵都在这一刻归于平静。因为生理上的低兴奋水平可以让心灵更容易接受自我暗示。她缓缓地对自己说:“我的歌声很好听,大家都承认。我的仪态优雅而自信,我很平静。”
之后,歌唱家又一次得到了出演歌剧的机会。她变得不再紧张,不再担心自己唱不好,她沉着而又自信地全身心投入进去,在导演面前展现出婉转动听的歌喉,并最终赢得了歌剧中的这个角色。
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敌人,但是不会有任何一个敌人比自己更难以战胜。你能够做的或你梦想要做的,都要努力去实践,但在这过程中总会有软弱的时候、为欲望所诱惑的时候、让你想要放弃目标的时候,甚至在自暴自弃中祈求安慰的时候。战胜自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将这比做人生中一项要不断为之奋斗的事业,也不为过。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发现一部分人失败了,而另一部分人却成功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前者被自己打败,而后者却能打败自己。
善于运用心理暗示力量的人,为了能打败消极的“我”,会有意地为自己营造一个“积极的错觉”。
某位拳击手为了鼓励有些自卑的弟子去战胜实力不如自己的选手,就先与他进行了一场比赛,让自己“假装”被打倒,这样,弟子就以为自己的实力已经非常强了,信心膨胀,面对任何挑战都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这就是“积极的错觉”所带来的奇妙力量!
驾驭“本我”,驾驭你的气场
按照弗洛伊德的学说,“本我”属于潜意识,受到意识的支配,而意识也会受到社会道德的制约而无法展现其本来的面目。因此,人们的行为更多地表现在“自我”这个层面上。
对于“本我”和“自我”的关系,弗洛伊德曾经打过一个比方:“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引方向。“自我”要驾驭“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两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对此,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自我”又像一个受气包,处在“三个暴君”(即“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的夹缝里,努力调节三者之间相互冲突的要求。“超我”(superego)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
从以上的解释中不难看出,超越自我是一种努力向善、努力表现成熟卓越的境界。但是,超越自我是建立在“本我”的自然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本我”这个基础条件,无论对社会道德与行为准则有多大的认同程度,超越自我也很难在与“本我”的斗争中得以胜出。
要善于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影响潜意识,即“本我”。战胜别人,先要战胜自己,战胜自己首要的是实现对“本我”的驾驭。
人们常常抱怨,人生中有太多的敌人,包括学习中遇到的沟壑、事业上难爬的高山、生活中隐藏的陷阱。竞争的年代,又平添了众多的对手,时时向你发起挑战和进攻,就像枪口对枪口,尖刀对尖刀。你稍一麻痹,稍一犹豫,就将前功尽弃或前程断送。可你哪里知道,真正的敌人不在眼前和背后,而是你自己。你要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先要战胜你自己,也即发挥出你的潜能。只有发挥出你最大的潜能,你才能实现对“本我”的超越。
美国有位叫凯丝·戴莱的女士,她有一副好嗓子,一心想当歌星,遗憾的是嘴巴太大,还有暴牙。她初次上台演唱时,努力用上嘴唇掩盖暴牙,自以为那是很有魅力的表情,殊不知却给别人留下滑稽可笑的感觉。有位男观众很直率地告诉她:“暴牙不必掩藏,你应该尽情地张开嘴巴,观众看到你真实大方的表情,相信一定会喜欢你的。也许你所介意的暴牙,会为你带来好运呢!”
一个歌唱演员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自己的缺陷,先是要用理智说服自己,还要有勇气打败自己。对于这位男观众给出的忠告,凯丝·戴莱跃跃欲试,但是,“谁知道他不是故意想要让自己出丑呢?”最终,凯丝·戴莱不断说服自己:要彻底放开,不再为暴牙而烦恼!她尽情地张开嘴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果然,换来的是观众们热烈的掌声。
有时,“本我”、“自我”的激烈冲突,仿佛一场战争,让你深感身心疲惫。不过,超越自我就要摆脱消极心理暗示的纠缠,实现对“本我”的控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实现自我超越,最重要的是驾驭自己的潜意识,而并非去做一些自己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概念是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互动过程。也就是说,超越自我总会受到“本我”的制约,两者之间的冲突不断,妥协点通常会落在比较现实的“自我”上。
当一个人由于“本我”的制约而不能实现超越自我时,往往会患上神经衰弱症。当超越自我的想法发展到极致而又无法实现时,人往往容易反过来坠入虚无的深渊,突然对周围的事物变得淡漠,患上人们常说的“忧郁症”。因此,人在为自己设定超越自我的目标时,应量力而行,去发掘那些尚未开发的潜能,而不是让自己去“水中捞月”。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没有哪个人能真正地实现超越自我,因为人不可能在超出自己能力的情况下实现任何企图。超越自我更多的是一种发掘潜能的心理暗示。
发掘潜意识,发掘气场的最大能量
如果你十分崇敬成功人士,那么当你学会赞美成功人士,暗示自己有一天也要像他们一样时,你的潜意识已经开始模仿他们的一举一动了。一旦在潜意识中有了追求成功的驱动力,你的成功潜意识不但能帮你想点子,解决问题,还能为你提供进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