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氏是我最喜欢的文学家之一,他写的书我每一本都喜欢。
我看他的第一本书是《穷人》,看完之后我久久沉浸在小说中那种至深的,细腻的情感当中。多么无奈的生活啊! 那种生活对平常人来说,提起来只有一声叹息!但是在陀氏笔下,在局促的不行,快过不下去的生活中产生的爱情,也一样可以被演绎得如此凄美绝伦。
小说快结尾有一句话,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荷叶边,亲爱的!你为什么一定要荷叶边,如果我有钱,给你买很多很多好看的荷叶边,你就会留在我的身边吗?"。
事情是这样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城里一家公寓里的贫苦房客,男人是个下等文官,女人替人做活赚钱。他是个极度害羞的人,每天穿着破旧得变了形的公服上班,受人讥讽排挤,几乎天天闭着眼睛,提着心度日子。女人美丽单纯善良,但是因贫穷而孤独。他们相爱了,像所有纯洁的真爱一样,他们的爱经过试探,猜疑,委婉曲折的相思后,终于确定对方的心迹。男人一面因为自己得到爱情而欣喜狂热,一面又因为没钱娶女人感到自责不已。就当这时候,女人收到家乡母亲的来信。母亲也很无奈,但是没有办法,由于家里的债务,女人必须要嫁给富有而道德败坏的邻居。男人听说,就想办法凑钱想还债并娶女人,但是事实上,他根本弄不到那么多钱。最后女人只得被地主接走,临走留下信,信中说她会有很好的结婚服装,可能在那个年代,新娘装上是要镶满各种好看的花边的,女人说她的礼服上会有好多好看的花边,这些无论如何是男人给不了的。男人望着远走的马车,空着的房间,哀绝的离信。说出这样的话:“荷叶边,亲爱的你为什么一定要荷叶边,如果我有钱给你买很多很多好看的荷叶边,你就会留在我的身边吗?”
看到这句话,我的心就颤抖得滴下泪来,记得电视剧《潜伏》里,左蓝说过一段感人的话“不求手上有金,但求心中有人”。爱情和面包大家争论不休,但是在陀氏眼里,只不过是一个荷叶边罢了,在纯正的爱情里所有有形的物只是一个荷叶边。
也许,我以上所说均是自己的牵强附会,陀氏并没有这么想。但是,在我最近读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当中,陀氏没有借具体事件,而是借神圣的教士之口,表达了他对于爱的理解:“幻想的爱急于求成,渴望很快得到圆满的功绩,并引起众人的注视。有时甚至肯于牺牲性命,只求不必旷日持久,而能象演戏那样轻易实现,并且引起大家的喝彩。至于积极的爱,——那是一种工作和耐心,对于某些人也许是整整一门科学。”。
这让我想到了两种爱情的方式,一种是轰轰烈烈,满城风雨,寻死觅活的爱,最后走到一起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也没人挡着了,却自己慢慢的无疾而终。另一种就是大多数人的爱情,有的是因为年龄到了,有的是因为际遇到了,匆忙赶入围城,一辈子也说不上是惨淡经营还是相濡以沫,总之结局是两人一直过到有一人死为止
我以为陀氏所说的幻想的爱就是头一种。以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最为典型。徐爱陆爱得疯狂,专为她写过一集《爱眉小札》,把一个爱人的心情写的透。他说他和徐的爱要爱出个样来,为世人做个榜样。最后怎样,真爱还是没有免去庸常生活的消磨。徐父对陆的不接受,显然是因为她是个交际花。但是她却没有茶花女那样让世人怜惜,她挥霍钱财,还与个翁君闹出绯闻。导致徐志摩“连几句真性情的诗歌都写不出来了”。
陀的话应是说给在爱情中过度幻想的人听,也说给在婚姻中厌倦的人听,我想没有哪一人开始爱情的时候,就只求不必旷日持久的,只是不懂真爱需要积极地去爱才能旷日持久,那是一种工作和耐心,对于某些人也许是整整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