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行星》组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将音乐创作的眼光投向宇宙的作品。
你可以把这组乐曲可以看作是「科幻音乐」的前身。科幻音乐是什么?
只要你看过《星球大战》,就听过科幻音乐。
哪怕你没看过,其实也应该听过 ▼
也有人说是这太空音乐,嘛确实也很贴切。
《行星》组曲创作于 1914 年到 1916 年,是一部分为 7 段的大型管弦乐作品。
这 7 段乐曲都以太阳系中的行星为名,作者霍尔斯特还给乐曲名加了非常有意思的副标题。
例如第一章火星,副标题是战争使者;
第五章土星,副标题是老年使者。
光看这个副标题,大概都能感觉得出接下来的乐曲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这组作品怎么说呢,给我的震撼还是蛮大的。
因为它确确实实把外太空的那种浩渺、静谧、宏大给表现出来了,但每一个部分又有自己很有特点的地方。
下面我就来一首一首简单说说这组曲子,
但请你记得一定要点开音乐直接听,才能最直接地感受到这组曲子的魅力。
♫
1.火星:战争使者
1914 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那年。
这首《火星》就是在爆发前夕完成的,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战争预言曲」。
蛮横得弓弦乐器、咄咄逼人定音鼓、雄壮冷峻得铜管,这些音色和旋律一起营造出不详的气氛。加上又用上了进行曲风格的行军节奏,真的给我一种大战就要开始的感觉。
紧张死我了。
♫
2.金星:和平使者
战争结束,和平就来了。
《金星》这一首曲子是宁静安谧的。在经过一段安静的和声旋律后,小提琴单独站上结束了的尘嚣战场,独奏出沁人心脾的「和平」。
在经过《火星》的刺激以后,《金星》让我特别的舒缓。
♫
3.水星:飞翔使者
长得跟月亮似的...
到了这首,气氛就变得活泼轻松多啦。
仔细听听木管组,它们音色变化非常紧凑,非常灵活。
这是一首急板谐谑曲,旋律带着民歌风格,呈现出一幅庆典欢歌载舞的画面。
♫
4.木星:欢乐使者
延续上一首欢快的气氛,这一章《木星》把这种愉悦大大加深了。
最大的特征就是篇幅更长了,而且可以听得出来这章乐曲的构思是非常宏大的。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弦乐组全体一起演奏的,带着民间舞曲旋律的段落。
一提、二提、中提、大提四个声部同度演奏,让这个旋律温暖有张力,充满了舞蹈的力量。《木星》是一段欢乐颂歌,就应该边听边跳舞。
♫
5.土星:老年使者
快乐总是会结束的,就像人总会变老。
明明是以「老年」为主题,但这一章却是《行星》组曲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长笛、大管和竖琴,三者构成了固定的单调节奏,就像是老年人蹒跚的步伐。
我一边听,一边看看土星的照片,觉得 25 岁的自己竟然也开始了衰老。
♫
6.天王星:魔术师
我心目中最精彩,最值得一听的段落来了。
这一首是最扑朔迷离的,乐曲调性不断变化,根本不让人摸透。乐曲的力度也忽重忽轻。
它就像是副标题「魔术师」一样,我好像被这个变魔术的乐曲给操弄着。
♫
7.海王星:神秘主义者
终于来到了最后一首,旅程差不多该结束了。
《海王星》是最有「宇宙感」的段落。
这一段钢片琴、竖琴和小提琴成为了主角,渲染出一种神秘、迷茫的氛围,给我感觉就像是身处在浩瀚的宇宙之中。
然后,是最出彩的是女声合唱。
多达八个声部的女声,在木管和竖琴的固定节奏中合唱,缓缓地把你带到了遥远的外太空。
啊,看来我说错了,原来旅程才刚开始。
♫
结语
在很久远的过去,研究天上的星是神学。
后来随着科学发展,天上的星才成为了星球。
《行星》组曲的作曲家霍尔斯特,是一个英国人,其实他受宗教音乐的影响很深,所以他的作品常常会带着严肃的神秘主义色彩。
但他却说:「《行星》组曲的创作冬季源自于行星在星星占学上的意义,跟古代神话中相同称号的神,是毫无关系的。」
也就是说,霍尔斯特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动机完全是现代的,和宗教没有关系。
这就是让我佩服的地方了,在后期浪漫主义作曲家创作思路越来越狭窄的时候,他能够有这么超前的思维,把创作目光转向宇宙,而且是科学的,把宇宙作为宇宙本身,而不是作为上帝的载体和象征。
所以听《行星》组曲,你不是去朝拜神灵,而是去银河漫游。
希望你可以专门抽出一点时间,好好地把这一组乐曲听一听,感受一下宇宙的存在。
毕竟你我都是宇宙中渺小的存在,不是吗?
参考文献
[1].郭松《来自浩渺宇宙的声音》,《音乐创作》2013年第11期
[2].丁明顺《在茫茫宇宙中的漫游——太空音乐与霍尔斯特<行星>组曲简介》,《实用影音技术》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