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for 2016》
离2017年的元旦才几天,星球大战中可爱俏皮美丽勇敢的莱雅公主的扮演者也去世了,这是让全世界星战迷都感到伤心的事情,让这个冬更增加一份悲凉。
回顾《for 2016》,感觉似乎有一大半的事情没做,又要拖到2017。譬如,
- 我入手了树莓派,但是却没倒腾到什么有趣又实用的应用,
- Xbox One是买回来了,除了不断的玩Halo以外,说好的玩代码的事情就忘却了;
- 分形艺术几乎一点都没碰,
- MIT Technology Review也没看几本,更不用说Bloomberger Newsweek了,前几个月,我已经把这个商业周刊退订了;
- 说好的技术框架都没怎么研究,倒是用flask搞了个小程序;
- 说好的翻译一本密码学的书也半途而废了;
- 祖师爷曼德布劳特的书连买都没买回来。
柳暗花明
对自己真是失望透了,年前说好的要做的9件事情,我只做了一件,
- 不过这一件也是我人生中从未完成过的事情,那就是看了55本书,并记录下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开了自己的订阅号;
- 把其中一篇文章做征文投稿,拿到了人生第一笔的稿费,
- 做了一次嘉宾,分享自己的心得;
- 为工作写了一份程序,完成了调研、选型、原型与开发的工作,使用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框架,实现了自己预计的功能;
这些都是值得我为自己欢呼的。
New Frontier
对我而言,这些都是我的人生中新的边界,所以我用了Frontier作为2016年度总结的题目,看到这个单词,所有的trekkies都会想起那句旁白:
“Space,the final frontier...”。
55本书,对我的影响其实蛮大的,起码感觉自己不再那么的另类,每一本书都扩展了自己的一方面的视野,正如罗胖所说的创业者是开拓了人类社会的新的疆界。当听跨年演讲时,听到这一段描述的时候,竟然心里涌起了莫名的激动,我将自己的目标定为了新的疆界,
罗胖认为
提高自我认知,与更多人协同合作,把一件事做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拓展一个新的疆域,这就是创业者。
虽然是一段很是鸡汤的言辞,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我激励了我。
定位与憧憬
毕业6年,我难得像今天这样能够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与对未来有一个憧憬,当年我去中兴的时候,从未想到过会在几个月后离开,但后来去亿迅面试的时候,我就和HR说,我不会在这里呆太久的,因为我愿意不断的挑战自我,于是两年后我离开了,随后又经历多一个单位,才到现在这个地方,一呆就是4年,尽管相对安逸,但我也随时准备着行囊,准备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为自己开脱
我乐于挑战自己,我需要有更多的见识与认识,因此决定了我做不了一个普通的程序员,除非工作中处处充满挑战,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开拓新的疆界,因为这种不安分,注定了大公司看不上我而小公司我又不愿去的窘境。我愿意与一帮志同道合的兄弟开拓一片新的疆土,但找不到同路人的时候,我还是选择静静地呆着。
我,工程师
不管别人认同与否,我依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工程师,一个对软件生命周期与过程模式有着深刻认识的人,我希望在下一个阶段大力推进开源软件提高机关信息化能力,盼望着完成一个STEMP的探索与构建,我还是要为我的情怀活着,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很多事情没这么难,
譬如,为了完成参会人员证件制作与管理的工作中的任务分解与清晰的划分责任,我选择用自建系统来完成这个管理工作,高效管理是目的,信息化是手段,数据的可视化追溯与清晰的工作进度追踪和工作中的闭环管理就是这个系统的副产品,这才是信息化的根本目的,也是信息官的工作所在。
- 花了半天时间调研,看用什么编程语言,asp.net,php还是python语言,
- 为了时间效率与前后端的最小工作量我选择了python;
- 接着就纠结用什么框架,Django,flask还是web.py;
Django我用过,但是看起来flask更轻量级,于是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搞定了模版引擎,中文编码,对象持久化,ajax局部刷新,然后拿到实际报名数据的时候开始调试程序。
虽然鲁棒性不算太高,关键是能够达到管理的效果,能够把我从一堆堆零散的数据和图片以及制作批次最后审校的泥潭(《Man Month Mystery》的焦油坑)中抽身出来,我认为在这个工作上我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易用性,以后用户的可操作性。
当管理工作理顺以后,这项工作完全就可以交出去,然后我就有更多的精力去拓展更多的领域。或许我的技术能力,比起天天做程序开发的人是弱爆了,但是我知道我有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去接近他们的水平,而我对这项工作的信息化重构的能力,是很多人都未必能具备的。
2016,让我变得更高效,变得更务实,变得更疲惫。
最重要的是,我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