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求快乐,却找不到真正快乐的方向;追求安乐,却把一切的追求方式都附加在十不善业当中。用世俗的方法,想要获取一切的喜乐,结果一定会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对于快乐的渴望,众生平等;对于痛苦的畏惧,众生平等;可是对于如何能离苦得乐,就得拿种何种因得何种果来说了。真正的持久快乐,只会是善因的果;而短暂的快乐之后又是无尽的痛苦,这就是恶因的果。
既然没有人愿意痛苦,那为何要视其他众生的痛苦而视而不见呢?试想,当我们心怀痛苦之时,又是多么渴望,让“不如意事常八九”诉说给他人听呢?排忧解难,是每个人当面临困境时,都需要也急需要的排解方式。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推己及人去想想他人的不易,也想想当自己获得快乐时,其实每个人、每个众生都一样有获得快乐的权利和内心的渴望。
修慈无量心,是可以让我们真正感同身受的去体会,将快乐不隐藏,而乐他人之乐的幸福感。
所谓慈无量心,即友爱之心,能与众生安乐之心,也是“愿一切众生得乐及乐因”。快乐之因,就是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其中,深信因果的信心,是投生在三善趣的因;出离心是从轮回解脱的因;而菩提心则是圆满佛陀的因。有了快乐之因,当然也希望众生自然的具足安乐之果,也就是得到人天福报,以及直到成佛之间的所有安乐。
修“舍无量心”之后,我们以一切众生作为慈无量心的对境。观修时,也是从知母、念恩、报恩修起。知母、念恩的观修内容,和舍无量心一样。首先知母,她不止只是一次而是许许多多次当过自己的母亲,对我有生身、赐命之恩、给予我财产、教导我世间知识。从佛法方面来说,难得的暇满人身也是母亲所生。
知母、念恩的部分,参考“舍无量心”知母、念恩的细节,一一观修后,对曾经作过我们母亲的众生,生起想要报恩之情。接着,观修慈无量心来报恩,先对这一世的母亲修慈心,再慢慢扩大至所有众生。
我们心里思维:对我恩重如山的母亲,想要脱离痛苦,却不知道放弃受苦的因——十不善业;想要得到快乐,却不知道如何修持得到快乐的因——十善业,现在还在轮回中漂泊受苦。所以,希望母亲得到快乐之因——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并获得从人天福报直到成佛之间的所有安乐。
1.发愿:但愿母亲现世及生生世世,具足珍贵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的安乐因,也具足人天果报直到成佛之间的安乐果。
2.希求心:如果母亲能具足安乐因和安乐果,那该多好!
3.发誓:我一定要使母亲具足安乐因和安乐果,从现在开始,这个责任由我来承担。
4.祈请:为了完成上面的愿望,虔诚祈祷三宝加持我。
同样的,众生虽然希望快乐,却不知道快乐的来源是什么,不懂得避免痛苦的恶因,经常颠倒因果,就像一群盲人在旷野中迷了路一样,十分可怜。所以,不论是仇敌或最亲爱的家人、亲友,希望他们和自己一样,都能得到快乐之因――信心、出离心、菩提心,都能得到平安和快乐,享用种种的舒适与方便,获得从人天福报直到成佛之间的所有安乐。就像父母保护子女一般,不管子女怎样不孝,或常有叛逆的行为,还是一样疼爱子女。我们对众生也像对今生的母亲一样,要不断这样去想。
最后,一样以发愿、希求心、发誓、祈请等四个祈愿作结束。
发愿:但愿众生现世及生生世世,具足珍贵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的安乐因,也具足人天果报直到成佛之间的安乐果。
希求心:如果众生能具足安乐因和安乐果,那该多好!
发誓:我一定要使一切众生具足安乐因和安乐果,从现在开始,这个责任由我来承担。
祈请:为了完成上面的愿望,虔诚祈祷三宝加持我。
然后,在不起念头的无缘状态中,稍微安住片刻。
以上从知母一直到希望他们具足乐因及乐果之间,是观察修;不遮止分别念也不跟随它,心悠然安住,是慈等持,也就是安住修。
而无缘的慈心,就是引生三轮体空而无自性的定解。
一开始以今世母亲为思维对象,然后是亲人、陌生人,再来是厌恶的人,再扩及所有众生。原因是,如果一开始就以所有众生为对境,思维时容易泛泛而过,慈悲心不容易稳固,遇到有人伤害自己的逆境时,这种不稳固的慈悲心容易消失。
其次,大多数的人对母亲都有慈悲心,先对母亲生起慈悲心之后,对其他人也就比较容易了。同样的,如果自己和今生母亲的缘分真的非常不好,也可用其他恩德最大的人来观修。因为这些观修的目的,都是要对治我们心中的爱我执,以及爱我执衍生的贪嗔分别心。所以,要记得知母、念恩、报恩这些观修的作用和目的,并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
修慈心时,身体、语言、意念,都要对众生慈祥柔和。佛经上说:“慈身业、慈语业、慈意业。”《入菩萨行论》说:“眼看众生时,应真慈视之。”佛经上说:“反目视圣者,将堕入地狱。”
我们身体的一切威仪,应温文儒雅,寂静调柔,不要伤害他人;口中应该讲出令人悦耳怡人的语言,不要讽刺轻蔑他人,不要恶语毁谤伤人;意念要清净,常存利益他人之心,要常常心想:“愿我生生世世不损害任何众生,连一根汗毛都不要伤毁。”
平时,对家人、用佣人、部属或是家里养的动物,不要殴打、谩骂或鄙视,应该和颜悦色,仁慈以待,让他们安心生活。对于各方面不如自己的人,要常常生起慈心,为他人着想。如果因为自己有权有势而藐视侮辱别人,以后恶业成熟的时候,也会沦为他人的奴仆。所以,对于比自己低下的人,应该更加慈爱。有些人以为如果是为了维持生计,就可以杀生,但是,杀生就要偿命,因果是历历不爽的。
修慈无量心,尤其对父母、久病卧床的病人、远来的客人,更要尽身口意照顾,让他们感到欢喜满意。阿底峡尊者说:“如果能好好对待远方来的疲惫客人、照顾久病卧床的病人、伺候年老的双亲,就等同实修空性大悲一样。”如果子女在父母年迈时,还常常违逆父母,不尊敬父母,让父母亲伤心,这种罪过是很大的。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为了报答母亲的恩德,还前往三十三天界,为母亲讲经说法。佛经上说:“如果子女将父母扛在左右肩膀上,环绕整个大地,都不足以报答父母的恩德,只有想办法,自然地让父母的心进入正法,尚能报答父母之恩。”
莲花生大师也说:“不要令老人家忧心,要恭敬爱护。”《俱舍论》中说:“父母即使不是圣者,但对他们供养的话,功德也是无量无边。”所以,我们要常常用柔和的身、口、意,来奉养承欢父母,照顾老人家,让他们慢慢地愿意趋入正法修行。
总之,修慈无量心成功的征相,就像母鸟呵护小鸟一样,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要柔和慈祥,才能利益到众生,不让众生起烦恼心,让所有众生都感到慈爱与温暖。有因即有果,对众生修慈无量心,想必也会有众生对我们修慈无量心。那么,“不容易事常八九”,也会有人能理解和感同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