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收编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确立了炎黄民族的开端。之后的民族组织方式是以一个主要部落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一直延续到周。周用分封制的制度管理国家,各诸侯国和周王大多是亲戚关系,还有一些诸侯国是立国时出过力的功臣,他们和周王之间的关系也很亲密。国家的管理形式从部落联盟变成了“家”天下,整个天下就像一家人一样,周王就像是宗族的族长,各诸侯国君就是同族中各家的家长。
这种模式下,确定君臣、父子等上下级关系,明确长辈和晚辈之间的长幼尊卑序列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周朝特别注重礼法,设立了详细的礼法和祭祀制度。周王、诸侯、大夫、士,各个层级可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相互之间怎样交往,都有严格的规定。由于大家都是一家人,长辈爱晚辈,晚辈尊重长辈就是自然不过的事了,有谁不守规矩,都不必长辈发话,自有族里其他亲戚收拾他。
家族制在比较小的地域范围内可以很好地保持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可放大到中国的大范围中,随着代际的递增,各家之间的联系就逐渐淡漠下去了。十几代人过去,没几个人还记得谁家和谁家在十代前是一个爷爷的孩子,现在见面了该叫伯父还是该叫舅舅,血缘和宗族的纽带形同虚设。今天你多占了我的地,明天他在国际交往中不给我面子,咽不下这口气就开打。早年间记挂着都是同族血亲,打仗也就点到为止,那是春秋时期;到后来谁也不把谁当亲戚看,一个个杀红了眼,就是战国时期了。
孔子看到这帮亲戚们这样下去可不行,就提出恢复周礼,大家都是一家人,好好论论长幼次序,过好和和睦睦大家庭生活多好啊!结果诸侯们都忙着抢地盘,没几个人听他的,好好的周朝最终也就分崩离析了。
秦统一天下后,知道分封制这套把全国当做一个大家族治理的方法不能再用了,于是设立郡县制,彻底打破宗族裙带体系,将治理结构变成没有血缘为纽带的上下级关系。
在宗族体系下,有人犯了错误,族长或族里的长辈会出面处理,这时候的处理思路是以维护宗族的团结和稳定为前提,具体就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是族长说了算,族长的处理意见大家都要服从。
宗族体系被打破后,国家治理就要依靠法律,不是哪个人说了算,要依法治国。
秦的统治时间不长,但它的政治体系被汉继承下去。为了解决郡县制和法治制度下,人际关系淡漠,社会凝聚力不强的问题,汉朝重新推崇孔子的“仁爱”之心,将宗族体系下的仁爱和法治社会结合起来,给硬邦邦的法治社会结构增加了”仁爱“的润滑油,实现了法治社会和团结和谐的成功政治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