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之于每一个人,都象征着温暖和幸福。是的,有妈的孩子是个宝。
从小到大,每次回家首先要找的就是母亲。见到她才有了回家的感觉。小时候写过作文《我的妈妈》,所有人都千篇一律写着"我的妈妈大眼睛,长方脸,齐耳短发"……看那笔法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所有的妈妈都长一个模样。绞尽脑汁,总算编了几条母亲的"光荣事迹"交上了作业。
那时候虽然离不开妈妈,但是因为年龄小,对母亲产生的只是一种依赖心理,而没有爱在心中萌芽。也是,让一个小孩子大谈特谈感悟,未免有点强人所难。
没有爱的文字必然苍白无力,连自己都不愿意看。爱是逐渐产生的。至今,母亲为我所做的一切像过电影一样不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
母亲是个农民,她不认识多少字,但却懂得许多朴素的道理。她和父亲也争吵过,但她从没骂过父亲,也没骂过任何人。这在农村妇女里是很少见的,也算是一个优点吧,自然遗传到我身上。
在母亲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顽强精神。她从不怨天尤人,日子穷,她用勤劳的双手去改变它。自我记事起,无论春夏秋冬,她从没停歇过。我也纳闷儿,家里怎么有那么多的活儿。为了增加收入,母亲种了三亩地蔬菜到镇上卖。侍弄这些菜是很费功夫的,春天,在大棚里割韭菜,穿着毛衣进去,出来时浑身的汗能拧出水来。而且在里面干活还直不起腰,必须爬行,忍受着太阳的炙烤,那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桑拿房。现在仍无法想象那里面空间狭窄,奇热无比,空气还不流通,母亲是怎样挺过来的。母亲和父亲往往天刚亮就起床开始摘菜,六点从家走,直到晚上才回来,一天都不吃饭,她舍不得买东西吃。晚上饭后绑芹菜一直到十多点,有时干着活儿都要睡着了,她太累了。
卖菜是在路边,炎炎夏日没有任何遮阳设施,有两次母亲都中暑了,偶尔提前卖完菜,回家还要侍弄菜园。每逢下雨天就更难了,因为全是土路,泥泞不堪,空人尚且难走,何况还要推着几百斤重的菜车,其艰难可想而知。往往父亲在前母亲在后,还有我和弟弟一齐用力,好久才能推出去。卖菜不能间隔,一天不卖就会老或者烂掉。随着天气的转变,时而晒得头晕目眩,时而冻得瑟瑟发抖,夏无遮阳之物,冬无避寒之所。这个情景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到了暮年也不会忘。一想到此我的心就特别地疼,泪水也无声地滑落下来。
冬季寒风凛冽,别人都无事可做,唯独母亲只穿一件棉袄去镇上卖苹果,冻了一天回家还要做饭,晚上前半宿还要给全家人打麻绳做鞋。至今还能记起母亲就着蜡烛给我织毛衣直到后半夜的情景。
母亲对老人亦很孝顺, 家里没钱,大冬天母亲骑车往返六十里地去赶集卖烟,早出晚归,中间水米不进,回来时围巾和鞋上全是霜。连赶两趟集攒下几十元钱拿给奶奶治病。母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既然嫁给人家的儿子就得养人家的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穷不是借口"。这是一句很朴实也很感人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母亲并没有要求过我孝敬她,可是她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我又怎能背离她的初衷?
母亲一生最想做的事就是睡觉。她太累了,仿佛永远都歇不过来。可是在农村那么多年,她始终舍不得时间睡觉。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姐弟俩能有出息,最起码不能像她那样种一辈子地。否则她会很痛苦的,比没钱痛苦一万倍。这是她的理想并一直为之奋斗着。为了我们能脱离苦海,她常常督促我们学习。有时候我干活儿她都会斥责我是偷懒不学习,她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就不用干活儿,所有的活儿都由她和父亲干。这也是目前许多家长的教育理念,我说服不了她。其实教育孩子行动往往比说教更有作用,我就是一个例子。母亲的辛劳我看在眼里,汗水流在她的身上,泪水流进我的心里。我常常冒着挨骂的危险去田里干活儿,我只想减轻父母的劳累。上初中以后,每逢暑假,洗衣做饭等家务活儿我全包了,看见母亲回来能吃上我做的饭我很欣慰。从那时起,我就想今后只要我能做到的,我都会为母亲为这个家去做的。尽管我能力有限,但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母亲把她的勤劳遗传给了我。确切地说不应该叫遗传,而是我长期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变得勤劳了。试想,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每天看着父母这样劳碌都不会无动于衷的。他们用行动给我的人生上了重要的一课。感谢您,我的母亲,如果说我还有优点的话,那就是勤劳。这是我一生的财富,也是家庭幸福的基石,这多亏您无声地教诲。
母亲虽然没文化,但她不是一个只知道干活儿和生儿育女的工具。事实证明她是个富于远见卓识的人。这个家一直都是她在运筹帷幄,虽说没有决胜千里但一直都在向前稳步发展。父亲也为有这样的妻子感到很知足。在父母的辛勤努力下,我家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我家是村里第一户盖瓦房的人家,后来又是第一户住楼房的人家。这让村里人好生羡慕。
为了我的工作母亲着了多少急,流了多少泪我都看在眼里,我能有今天,军功章有父亲的一半也有母亲的一半。这几年母亲年纪大了,从惦记她的吃穿用到做家务和心理安慰,我力图从各方面让她感觉到有女儿的温暖,我的母亲我不疼,又有谁能替我疼呢?
结婚伊始,母亲就告诫我要善待婆婆。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别管人家是疯还是傻,一切要看在丈夫的面上,将心比心,人家毕竟养了一回儿子,着实不易呀"!有母如此,我又能坏到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