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首李延年作的小诗可谓千古流传,美好佳人、世所难逢,世人思美之心皆有,无奈弱水之隔、远不能到,于是畏而可怀、难而愈求,撩人心弦、勾人情愫。
说起这首诗的出处,很有意思,李延年早年犯法受到腐刑,进宫当起了养狗的太监,但他精通音律,能填词编舞,逐渐得到汉武帝的喜爱。
李延年有个妹妹,就是后来汉武帝最宠爱的李夫人,为了改变命运,李延年求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帮自己设下了一个局,汉武帝喜欢歌舞,李延年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便唱起了这首曲子。
众人听罢,无不感慨,汉武帝更是叹息道,哪里有你说的这种佳人啊?平阳公主便借机说,李延年的妹妹擅长跳舞,就是这种佳人,汉武帝遂命召见。
于是云鬓花颜的李夫人款款而来,在月光下翩翩起舞,体态婀娜、轻盈曼舞,犹如仙女下凡,而且粉白黛黑、自然天成,正如歌词所唱,绝代佳人、举世无双。
汉武帝瞬间被迷住了,李夫人就这样进了宫,一时间宠冠后宫,汉武帝甚至有一段日子“君王不早朝”,李夫人因病死后,汉武帝为其招魂,修筑“梦灵台”祭奠,上演“人鬼情未了”,李夫人还是第一位被追封的汉武帝皇后。
应该说帝王大多都好色,即便雄才大略如汉武帝,也逃过不了美色这一关,李夫人病重之时,汉武帝前去探望,李夫人蒙着被子不让汉武帝见到容貌,汉武帝几番要求,未能得愿,怏怏离去。
李夫人的姐妹责备李夫人,为什么不让皇帝见到容貌,李夫人回答道,我因为容貌好,得以从微贱地位获得宠爱,以美色事人者,色衰则爱意松懈,爱懈则恩义断绝。
陛下之所以还能念念不忘来看我,正因为我平生美好的容貌,现在如见到我容貌毁坏,颜色非故,一定会厌恶抛弃我,还怎么会记得怜悯录用我的兄弟呢。
这番话一方面说明了汉武帝确实有点好色,是外貌协会的;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李夫人很有心机,知道利用自己的美色掌控男人。
所以李夫人在史书中被提到的只有容貌和气质,当皇帝女人,能够无过失被史书称誉的少,能够辅佐帝王当好贤内助留名青史的就更少,伴君如伴虎,后宫深似海,做女人难,做皇帝的女人更难,谨小慎微可能守一辈子活寡,一不小心又可能成了红颜祸水。
《诗经·大雅·瞻卬》里说:“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说的是男子有才能立国,女子有才毁社稷,旨在讽刺周幽王宠幸冷艳美人褒拟以至亡国之事。
历来亡国之君,身边好像总有那么几个被后世批评的坏女人,你看妲己片言,误了殷纣;褒姒一笑,亡了周幽;夫差贪色,苍天不佑;董卓思淫,引来寇仇;隋炀帝一世迷花,江都遗臭;唐明皇半生作乐,马鬼埋愁。
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三宫六院佳丽无数,可以尽享天下美色,随时拨云撩雨,北宋诗人李山甫感叹到:“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不过大抵明君圣主,即便勘不破美色这关,却也不会让女人误了社稷,比如康熙很好色,但不妨碍他开创丰功伟绩,更有学者把他称为“千古一帝”。
不济的也有,宋光宗赵惇被皇后李凤娘逼疯,傻皇帝晋惠帝司马衷被个又丑又毒的贾南风玩弄于鼓掌,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索性把李唐江山抢了过来。
虽然宫廷险恶,皇帝因其特殊地位乃至在爱情婚姻方面与普通人不同,但君后之间也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爱情佳话,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皇帝的女人用智慧和温柔辅助丈夫成就了一番伟业,也把自己嵌入了皇权的光环之中。
隋朝是个短命王朝,只传了两世,但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绝对是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间,军事上成功地统一了分裂数百年的中华大地,内政上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他本人还入选过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名人排行榜。
这些功绩和独孤皇后分不开的,独孤皇后参与朝政,终身对隋文帝保持了强烈影响力,于开皇之治功不可没,史书记载“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
独孤皇后颇有政治才能,当年周宣帝死后,杨坚以外戚身份辅佐幼主,虽然已经掌控了朝政,大臣们也拥戴,但他并没有取而代之之意,独孤皇后劝杨坚顺应大势,无毒不丈夫,杨坚才下定了决心夺取皇位。
在对待婚姻的态度上,独孤皇后要求隋文帝不纳妾、不乱爱,说男人都有一个毛病,一得意,就妄自尊大,视女人为玩偶,权势之家、宫廷之间,昏聩淫乱,没人能尊重女人。隋文帝确实始终未纳妾,这样的婚姻关系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帝王之家非常难得。
独孤皇后这样做不光是为了笼络住丈夫的心,更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她自己也以身作则,对族人和子女都严格要求,严禁外戚干权乱政,即便是自己的至亲犯了王法,隋文帝想宽大处理,独孤皇后却坚持法不容情。
所以隋文帝登基后,国势蒸蒸日上,尽管没能传之久远,但独孤皇后的功德有目共睹。
咱们再说说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的功绩自不必多说,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这一切离不开长孙皇后。
现在常说一句话,叫“不怕前门有鬼,就怕后院起火”,男人在外边再怎么风光,后院要起了火,那就别想安生了。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得皇位后,长孙皇后夫贵妻荣,开始执掌后宫,长孙皇后常说一句话:“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母鸡在早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败落,比喻妇女篡权乱政。
因此长孙皇后从不干预国家的政事,她开明豁达、赏罚分明,把后宫打理地井井有条,并且带头崇尚节俭,从不奢侈,整个后宫都十分爱戴她,所以太宗那会后宫气氛一直很宽松和谐。
咱们都知道太宗虚怀纳谏,最有名的谏臣就是魏征,其实,魏征应该感谢长孙皇后,要不是长孙皇后,魏征没准脑袋早就搬了家。
魏征进谏向来不管不顾,有一次,他说个没完没了,太宗要退朝,魏征情急之下一把拽住了太宗的袖子,让太宗很难堪。
太宗回去后,满脸怒容地念叨,早晚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听后,穿上朝会、庆典时才用的朝服拜见太宗,太宗诧异为何如此端庄严肃。
长孙皇后说君主贤明,才会有正直的大臣,魏征是少有的忠臣,这是国家之幸、百姓之幸,我向您表示祝贺。太宗听后,转怒为喜,对魏征转为佩服,才有了后来明君贤臣的历史佳话。
长孙皇后去世后,太宗曾悲痛地说:“皇后常规劝我,补足我的缺漏,自己也克己复礼,如今我再也听不到她的话了,我失去了一位贤德的助手”。
如果说独孤皇后和长孙皇后都是陪丈夫守业固江山的典范,那么朱元璋的马皇后则是与丈夫生死与共,安国定邦还能共享安乐的楷模。
马皇后人称“马大脚”,在朱元璋还是一个衣衫褴褛、身无分文的和尚时嫁给了他,她自幼聪颖、能诗会画,能看上长相丑陋的朱元璋只能说朱元璋还真有福。
当年朱元璋寄人篱下之际,马皇后多次不顾生命安危相救,为了给狱中的朱元璋送点吃的,把热气腾腾的烙饼藏在怀中,烫起了燎泡。朱元璋在前线迎敌,马皇后亲自率家属赶制军衣军鞋,稳守后方。
朱元璋在夺得天下后,曾深情地说:“朕起自布衣,外靠功臣、内恃贤后,为朕司马,为朕随军,为朕亲缉甲士衣鞋,种种劳苦,不胜枚举,古称家有良妇,犹国有良相,今得贤惠如后,朕亦信古语不虚”。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经常法外用刑、随意治罪,马皇后及时匡正、拾遗补阙,可以说马皇后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朱元璋很大的戾气,并且马皇后爱惜人才,提出的“愿得贤人共理天下”被朱元璋奉为至理名言。
马皇后虽然身居高位,但不骄不躁,节俭持家,对朱元璋的几个义子也都视如己出,所以人称马皇后是“家之良妻,更是国之良母”。
说起明朝,很多人的印象是阉党横行、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皇帝也多奇葩,有木匠、有整天炼丹的、有整天数钱的、还有不务正业的顽主,提起最好的皇帝,有人说不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是明成祖朱棣,而是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在位期间朝政焕然一新,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弘治一朝,名臣辈出,老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短暂的“弘治中兴”。
隋文帝虽然专一,但也宠幸过其他美女,明孝宗绝对是把专一进行到底,终其一世身边只有青梅竹马的张皇后一人,别无内宠,以致六宫虚设。
张皇后性格开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和明孝宗如同一对民间伉俪一样朝夕共处。而且张皇后尽心尽力地辅佐孝宗,帮他整顿朝纲、出谋划策,孝宗一朝,主上勤政,贬斥权阉,善于纳谏,且励精图治,这是与张皇后的贤惠是分不开的。
《明史·孝宗本纪》赞孝宗道:“明‘传世十六,太祖、成祖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这句话是对明孝宗的肯定,也是对张皇后的褒奖。
古文名篇《闺训千字文》在序中说到:“盖闻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男教故重,而女教亦未可轻。故今国家之际,有圣母即有圣子,有贤妇始有贤夫。政治之本,万化之原,皆系乎此”。
也许贵为帝王,可以指定江山、睥睨天下,实则他们是尔虞我诈的权术、勾心斗角的计谋中,最心累、最孤独的一类人,好在幸运的几个人遇到了身边最重要的女人,在倦鸟归林时,她美好的情怀、温柔的慰藉,永远都是故乡。
于是,帝王成就了不朽的功绩,女人演绎了女性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