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论语》雍也的第4、5两节。这两节讲的都是孔老夫子分配粮食(与之粟)的事,所以就放在一起来讲了。两节的白话译文放在了文章的最后。
两节文章内容很简要:前一节说有个叫子华的,因公出远差,家中有老母无人照顾。于是一个叫冉求的同事向孔老夫子反映,并请求在经济上给予补助照顾。但孔老夫子显得很小气,只开口许了6斗4升小米(大约一人一月的口粮,不肯多给。
而第二节则讲孔老夫子聘了个后勤总管叫原思。在薪水问题上,原思自己倒是不贪心。但孔老夫子却与上一节刚好相反,大度得没边。年薪900斗粟,还说你自己家花不完,还可以照顾左邻右舍。
一向以孝为先的孔老夫子,对公差出国的子华的老母亲这么小气。是因为子华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或是廉洁自律方面有问题?显然不是,能够成为一个外交大臣出使齐国,子华的各方面的优秀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其答案就在: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
君子周急不继富。第4节孔老夫子讲的是不继富,第5节讲的是周急。原思是个穷人,孔老夫子就很坚决地给予大力周济。对于原思的贫穷,还有个典故,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大家可以自行去查看了解。
我们现在治吏治官,讲究个奖勤罚懒,讲论功行赏,讲多劳而多得。而孔老夫子却讲"周急不继富",有些抑富济贫的意思,也有些按需分配的味道。
作为一把手,对下属的薪水奖金的分配,既不论功行赏,也不顺着马太效应这个让多者更多、少者更少的自然规律行事,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其中道理值得我们思考!
译文: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译文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