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重看产品经理方面的专业书,可谓常读常新,再读这本经典的交互设计神作:《Don’t make me think》(中文名:点石成金,访客至上的Web和移动可用性设计秘笈),让我对可用性和用户体验再次加深了理解,也深知产品经理的专业素养提升之路任重道远,以下是摘录和心得,希望对你也有所帮助:
一、可用性的定义
1、有用:能否帮助人们完成一些必需的事务?
2、可学习:人们能否明白如何使用它?
3、可记忆:人们每次使用的时候,是否都需要重新学习?
4、有效:它们能完成任务吗?
5、高效:他们是否只需花费适当的时间和努力就能完成任务?
6、合乎期望:是人们想要的吗?
7、令人愉悦:人们使用的时候觉得有意思甚至很好玩吗?
可以总结起来一句话:让一个有着平均能力和经验的人(甚至稍低于平均水平)能明白如何使用它------不必付出过度的努力,或者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感悟: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用户体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用户体验的核心,可用性首当其冲,比如iPad,连3岁小孩和耄耋老人都可以玩,在而PC时代的电脑,却是挡住了多少人触网的可能,更不用说智能手机,更是对可用性提出了极致的要求,用户稍微不满意或者弄不明白,就直接关掉你或者X掉你,切换成本非常之低,所以,弄清楚可用性是什么,是重要的第一步。
二、人们使用互联网的事实
1、我们不是阅读,而是扫描:
我们会花极少的时间来阅读大部分的页面,相反,我们只是扫描(或者匆匆掠过),寻找能引起我们注意力的文字或词语;
原因:我们总是有任务才来访问某个网站,所以需要直指目标;我们知道自己不必阅读所有内容;我们善于扫描,从学会阅读时,人们就学会了扫描来获取信息;
2、我们不做最佳选择,而是满意即可:
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不会选择最好的,而是选择第一个过得去的,这就是满意策略。
原因:我们总是处于忙碌中,不想为寻找最佳策略耗费过多时间;如果猜错了,也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对选择进行权衡并不会改善我们的机会;猜测更有意思;
3、我们不是刨根问底,而是勉强应付:
人们一直在使用的软件,但并不理解它们的运作原理,甚至对它们的工作原理有完全错误的理解,但这并不影响人们使用它。
原因:人们并不在意他不关心的事情背后的运行机制,因为对他不重要;如果发现某个东西能用,我们会一直使用它(举例:大部分人买高端智能手机也只是打电话聊天而已)
感悟:
产品经理容易站在理性和逻辑的角度来定义产品,但却忘了去观察和倾听用户是如何来使用产品的,比如大部分用户会把浏览器当作是搜索引擎,每次打开浏览器就是为了打开百度而已,那么这会让做浏览器底层设计的产品经理吐血的,所以,产品经理一定要去直面用户,去切切实实地去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习惯,然后为他们设计满意的产品。
三、可用性的指导原则
原则1: Don’t make me think(别让我思考)
“别让我思考”是可用性第一定律,它是在设计中判别什么有用什么没用的终极法则。
它意味着,设计者应该尽量做到,当我看到一个页面时,它应该是不言而喻、一目了然、自我解释的。
有哪些地方需要避免用户思考呢:
1)为什么他们把它叫这个:尽可能使用见文知意的名词,减少太多专业或生僻词汇,让用户一看就懂;
2)这个能点击么:永远不要让一个用户去花时间思考某个东西是否能点击;这种干扰也许很轻微,但是它们会累积起来,让用户产生决策困扰;
3)我在什么位置?
4)我该从哪里开始?
5)他们把**放在什么地方了?
6)这个页面最重要的是什么?
7)这是广告还是网站的内容?
感悟:
别让我思考,简直成了用户体验设计的第一法则,它时刻提醒着产品经理,如何能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设计出他们看得懂用的明白的产品,有的产品经理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认为好用的就是好产品,殊不知,因为自己对产品是非常了解的,但是用户往往缺乏这个背景基础,所以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如何做到让产品能不言自明,就像iPhone一样,不用说明书,开机就能用,就是我们需要不断去提高的。
原则2: 点击多少次都没关系,只要每次点击都是无须思考、明确无误的选择
路径依赖:明确无误的链接会散发出一种强烈的味道,让用户确认点击它们会更接近猎物,而模糊不清和表述不良的链接则不然。
感悟:
这个原则跟第一个有些类似,只是加了提醒:用户不介意要做走几步,但是一定要让他每次走那几步都能找到他知道能找到的功能。所以微信的表情没有做智能排序,就是基于用户的路径依赖这个原则。
原则3: 去掉每个页面上一半的文字,然后把剩下的文字再去掉一半
好处:
1)降低页面的噪声;
2)让有用的内容更加突出;
3)让页面更简短,能一眼看到更多内容;
实操:
1)欢迎词必须消灭:一味吹嘘自己有多好的欢迎页面,味同嚼蜡,没什么用;微信就完全不搞这一套,干干净净,直指功能核心;
2)指示文字必须消灭:让每项内容不言而喻,而不是非要去解释;
感悟: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没多少人愿意去阅读长篇累牍的文字了,所以,尽可能地提纲挈领地介绍自己,推销自己,比大段文字更能赢得人心;
四、如何做可用性设计?
1、为扫描设计,而不为阅读设计
如果用户都是疾驰而过,那么在设计网站或移动应用的时候,以下几个重要方面需要注意:
1)尽量利用习惯用法:比如网站左上角是logo;下拉刷新;购物网站都有购物车灯,它们能让你的设计不言而喻;尽量减少重做轮胎;
2)建立有效的视觉层次:
**越重要的部分越突出
**逻辑上相关的部分也在视觉上相关
**逻辑上包含的部门在视觉上进行嵌套
3)把页面划分为明确定义的区域:就像家里的布局一样,用户要一眼就知道哪是客厅,哪是厨房,哪是洗手间,哪是卧室;
注:用户有一个广告盲点能力:可以完全忽略那些他们认为包含广告的区域,所以banner点击率不高,是因为用户认为是广告,不去点击;所以今日头条的广告会伪装成文章的形式;
4)明显标示可以点击的地方
5)最小化干扰,降低视觉噪声:
**眼花缭乱:如果页面上都是花花绿绿的,或者都是重点,那就没有重点了;
**组织不当:页面像打劫的房子一样,乱七八糟;
**太过密集:信息量过载;
6)为内容创建清楚的格式,以便扫描:充分利用标题;保持段落简短;使用符号列表;突出关键词语;
感悟:
以前我们总以为自己做的产品,用户会非常认真去学习使用,但那其实只是我们自己的一厢情愿,因为我们自己做,所以我们会格外关注,但用户都是以任务驱动来进行扫描阅读的,所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给用户他最需要的信息,将是考验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关键。以上六大法则,将很好的检验我们的设计。
2、Web设计中的大爆炸理论
Web大爆炸理论:访问一个网站,或者一个新网页的时候,最初的几秒钟特别重要。并且,访问者最开始的印象几乎与它们实际上花了一些时间探索之后的印象一致。如果人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迷路了,那么他们只会越来越迷路。
因此,我们的页面需要做好以下四件事情:
1)这是什么网站?
2)网站上有什么?
3)我能在这里做什么?
4)为什么我应该在这里,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感悟:
Web有一个88原则,如果一个网站或APP在8秒内还打不开,那么80%的人会走掉。同理,如果一个网站或APP打开后,用户看不懂他是做什么的,那么下次再来的概率是极低的。所以,一定要在用户接触你的第一印象里,就留下直接简单清晰的概念。
3、可用性测试
1)如果想建立一个优秀的网站,一定要测试;
2)测试一个用户比不做测试好一倍;
3)在项目中,早点测试一位用户好过最后测试50位用户;
**应该多久测试一次:1个月,这样你就可以不断坚持下去;
**应该测试多少用户:3个即可,就够你发现很多问题;
**怎样选择测试者:随便找一些人即可,因为对于很严重的可用性问题,每个人都会遇到它。如果是一些专业网站,专家也不介意使用很小白的页面,因为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不想去思考;
**谁应该观察测试:团队成员、利益相关人、各级经理、甚至领导都可以来看,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测试什么:可以持续地对团队产出的任何东西进行测试,比如原型,设计稿,软件等;
测试后如何解决:
1)从观察者那里收集一份问题列表;
2)选择10个最严重的问题优先解决;
感悟:
需求评审一定要谨防的点就是:每个人(老板、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客服)都有自己的什么能让网站更好的强烈主张,与其在各自立场里争执不休,不如让真正的用户去测试一下,看看他们的反应或数据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跟《启示录》里说的一样,建立我们的用户角色,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什么是可用好用的,所以下次再开评审会,可以说:我觉得我们的用户会更喜欢。。。
4、让可用性在你身边成为现实
1)如何说服管理层为可用性提供支持
** 演示ROI(投资回报率):证明可用性方面的改进导致了成本的节约或者额外的收入;
**用管理层的语言说话:我们去了解当前公司内部的难题,并陈述我们的方法可以有力地协助解决这些问题;
**让老板来观看可用性测试;
**自己可以私下先小范围进行可用性测试,不用一开始就大费周折;
**对竞争对手进行测试;
**理解管理层:我能帮老板解决什么问题;
**弄清楚自己在整个公司大局中的位置;
**分享可用性知识,去感染别人,而不是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
2)抵制黑暗的力量
我们可以用可用性测试去引导用户做我们期望他们做的事情,但是不能欺骗。
感悟:
可用性,或者用户体验的传播与推广在小公司肯定是一个很容易看得见成本但是看不到收益的事情,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去矢志不渝地推广可用性设计,就是产品经理要不断去探索的,我们可以以点带面,先从一个小的功能或者项目来使用可用性方法,提升它的口碑或者数据,不断扩大影响力,慢慢地让可用性设计成为你们公司内部人员沟通的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