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这个词,是罗振宇老师发明的一个词,连英国人都看不懂的一个简写。IP是一个认知的入口,当数量庞大的人群都认可这个IP时,就会发挥出极大的价值。我对IP的解读,凝练为一个字,信!
IP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只要后续有大批的粉丝跟随,它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这个IP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一大批坚信它会成功的人在推动。当然,这个可能成功的IP,也一定是顺应了人性,也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个人的力量不大,一群人的力量就是绝不可轻视的一股力量。也正如网络的一段话: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这份坚持的背后动力,就是信。犹如置身茫茫大海,坚信向一个方向走,一定能上岸,岸上有鲜花,有食物,有房屋。
人们,已经不是生活在温饱与否的层次,而是有了更多精神层次的参与,精神上的愉悦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选择。而在认知上,也出现多元化的态势。有个聚焦的信念,并不太容易,而一旦找到或经过洗脑认识到,人们多会无比的坚持。
在这样信息丰富的时代,很多时候你都分辨不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有些都难言真或假,因为它们是迈向未来的。被实践成功了它就是真的,不被实践成功它就是假的。还因人而异,有的人能成功不代表你也能成功。也就是说,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有太多人为的因素,导致你无法真正去信一个东西或不信一个东西。
正如我在新年寄语里说的:信或不信,你都是对的。但总要有所信,并将之导向好的结果。
信是什么?信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信是对趋势的把握,也是对自我创造的一种认可。如果没有信,你又会是在哪里?一切正在逝去,一切都要过去。总要有正面的信,它带给你美好的期望,带给你迈步未来的洒脱。孔子也说过“人无信,不知其可也”,虽然专家的解读是信用,但我解读出它有信念的意思。耶稣面对信心不足的一群人,斥责他们“这无信的时代,我容忍你们到几时?”
人的存在,总是要信些什么,我们把那些统称为IP。就算你有很多的不信,你信的也不过是那些IP的反面,你还是要有信的。这是个IP新时代,你信什么IP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怎样的一群人一起信,以及你信的有多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立会被淘汰,合作才有希望。这是一个创造的时代,因着信,你能走出一条光明的前途吗?
“信”已经成为现在社会难得的资源,无论是商业层次还是精神层次。好比某种商品,你或许不知它怎么被制造出来的,但你就是100%的信它、用它,这是商家最喜欢的消费者。好比某种宗教,因为信,你会内心满足并乐于奉献。“信”,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能的依靠。即便外界发生了变化,自己还在原来的频道里。
有时,某个“信”只是阶段性的,之后被更和心意的取代。一段路也是财富,无所谓后悔,都要感恩。或许自己也搞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那就回到自己生存的起点,回到自己应负的家庭责任,再出发。分清主次,把握好大局就不要太拘泥于细枝末节。世界那么大,人的眼界与机遇都是有限的。积极的投身世界,也要不时的抽身反察自我,反察环境的变化。为自己的“信”把脉,尤其当一些不好的信号出现时。
把脉自己的“信”,就需要阶段性的反思。这个“信”导向自己好的结果了吗?或者说,它造成的“失”,是在承受范围内吗?它造成的“得”,是自己乐见的吗?需要正面的审视它,或者有所新的尝试后再重新审视它。在人生的某个点上,不要过分执着,该转向的时候就要转向。正如柏拉图所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IP新时代,生存将是件有压力的事情。但必须寻找到那个信念点,有努力有进步,拥有由内而外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而且你要置身一个自己喜欢的群体,有共同信念,有彼此的鼓励与认可。给自己一个努力的机会,拼搏进取,让将来的自己感激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