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前预约了青年节那天的医生。
诊室外面人潮汹涌,都是年轻人,基本都有亲人的陪护。
坐在这里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并不孤独,熙熙攘攘的人群。
过来的时候经过长江大桥,会幻想在人行道上走着,翻越栏杆,扑通一下掉到江水里。
跟医生描述了自己的现在的症状,已经有六个月没来复查了。
断断续续的吃药,复发已经在医生的意料之中。
一个月复查一次,让我拖成了六个月。
长时间没有复查,断断续续的吃药,这些都是不对的。
情感障碍的用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每天按时吃药,每个月按时就医,而治疗过程需要半年乃至几年的时间。
好转就停药,复发就就医吃药,这拉长了自己吃药和康复的周期。
复诊结果是心境情感障碍,或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躁狂状态时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兴高采烈、易忿怒、焦虑,严重者会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
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我好像也在用笑嘻嘻的面貌作为了防御性的面具(微笑型抑郁症),这是单相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
有时候也会害怕自己自杀。
每天都希望自己躲在一个没有人的角落里,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想跟人说话,社交退缩。
以前觉得只是情绪问题而已,酒精和眼泪可以麻醉。
后来发现有些极端想法不是酒精和眼泪可以解决的。
到底是什么时候成了这样呢?
在大学宿舍的天台上醉酒的时候?
在大学南湖边上默默坐着的时候?
在沧城蝶贝蕾传销里面打趴下的时候?
还是工作压得喘不上气的时候?
这一次医生特别问了一句,家里有没有人在身边?
在我的脑海里晃了一圈,现在除了打电话催催婚之外,好像也没什么了。
至于这心境情感障碍,我自然不敢对他们说,这也不是他们能理解的。
可能说了,埋怨多于陪伴,但是遗传因素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真的是来自于母系亲族这一边。
而如我这样的环形性格特征是发病的基础,忧郁素质表现为沉静严肃、遇事认真、多愁善感、遇挫折易陷入消极。
其实也没什么。
就像感冒一样,只不过情感障碍是大脑病了,治疗和康复的周期会很长。
也没什么可怕的。
在一跃解千愁之前,给自己一个自救的机会。
眼前是阴霾,但是积极地治疗和自救,有一天会看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