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表妹是个独生子女,平常在家里就是老大,在家里对妈妈呼来喝去。
家里的对话经常是这样:
“妈妈,我要喝水。”
“好,我就给你拿”
“妈妈,我不想吃饭。”
“不想吃饭,也要吃,你快点,我们都在等你。”
这时就小表妹不愿意了,开始哭闹,“我就是不想吃。”
这时父母再怎么说教也都没有用了,孩子就是不吃饭,有时候甚至需要动用武力解决问题。
在我们“外人”眼里,这小祖宗简直要上天了。她妈妈也说:孩子脾气很坏,动不动就哭闹,实在没办法。
其实这里面,父母误解了孩子的负面情绪,认为发脾气就是性格不好。
认识孩子的负面情绪
心里学家指出:很多父母没有认识到,情绪是客观存在的,不论孩子和大人都一定存在正负面的情绪。孩子的情绪不是想压制住,就能压制住的,它是一种主观体验,需要体验它和疏导它。武力的压制往往带来不良的后果。
01 儿童还无法清楚分辨不同的情绪
大人很容易表达和分辨自己的情绪,比如大人可以直接表达我很难过,我很开心,我很灰心。儿童可能会用哭闹、大喊大叫、摔东西、激烈的行为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愤怒、难过、挫折感。
02 儿童还不清楚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在大人眼里,孩子的哭闹、喊叫、摔东西等行为都是不恰当的表达方式,这些情况有时候父母也无法有效应对。
03 儿童还不懂情绪调节的方法
孩子不像成人,如果悲伤了、难过了会自己找方法疏导情绪,儿童还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需要大人的疏导。
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
我们经常把孩子发脾气的行为,误认为是故意捣乱,无理取闹,然而我们并没有搞清楚这些行为和情绪背后的想法。
所以我们要弄清楚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才能帮助孩子正真解决问题。
01 孩子无法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擅长用语言表达自己。
02 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不足,导致经常受挫,所以会产生负面情绪。
03 孩子希望独立,希望自由,希望探索,但却被大人限制,需要表达情绪。
所以发脾气是孩子潜意识里唯一的选择。
关心情绪比纠正行为更重要
《爸爸去哪儿》里面有一集,杜江的儿子嗯哼刚到住的地方,就闹着要回家,开始哭起来,杜江平静地表示要住两天就回去。杜江对儿子并没有训斥和说教,只是陪伴在一旁说:等他哭完了再谈。这样孩子情绪慢慢就恢复了。
杜江关心孩子的情绪,正视孩子的情绪,孩子情绪恢复后,问题就顺利解决了。
父母在面对孩子负面情绪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先关心情绪还是先注重纠正行为呢?
比如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想出去玩,被父母批评,然后就开始哭闹。很多家长不是先从情绪方面和孩子沟通,而是认为认为哭闹的行为不好,想先纠正孩子的行为,让孩子不要再哭闹,结果孩子哭闹时间越来越长,形成恶性循环。
在父母和孩子的互动中,如果父母的认识不对,他们和孩子的之间就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先解决孩子的情绪。
01 只注意孩子的行为的影响
当一个孩子因为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抢去玩,又拿不回来的时候,发脾气把杯子摔在了地上,如果父母只是注意到孩子摔杯子的行为,而没有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生气的情绪,就容易批评孩子:你这个孩子怎么可以摔东西,这么不懂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再闹了。
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孩子会错误认为自己的情绪是错误的、不合适的,导致孩子不能很好认识自己的情绪,也不能接受自己的情绪。
02 接受孩子的任何情绪的影响
父母接受孩子表达的任何情绪,但是不约束情绪表达的行为,任由其哭闹、摔东西,不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这样的后果是孩子学不会适当表达情绪,很难适应将来有规则的地方。
平复孩子的情绪,你可以这么做
01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说出情绪
在生活中经常和孩子定义某种情绪,给情绪贴标签。比如说:你表情严肃,面色通红,握紧拳头,这是表示生气了。
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介绍情绪的绘本书。
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觉得感受模糊,可以帮助他们描述。
发展心理学博士陈忻在孩子3-5岁的时候,给孩子准备日记本,让孩子记录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事情。还和孩子一起回顾当时的感受,分析当时的情绪,后来又是什么感受,当时是怎么做的。整个过程都不必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进行评判。
02 认同孩子的情绪
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一定会让孩子感觉情绪的合理性,到认同就可以。我们认同孩子情绪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会很容易平复,不会被一个问题一直困扰。
有次早上和侄女去游泳池游泳,到了中午吃饭时间了,但是孩子还是不愿意走,还要游,还哭起来。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这么做来解决:
说出她的感受(表示理解认同):宝宝是因为喜欢游泳玩水而不能再玩,难受了是不是?
简单解释原因(讲道理):因为游太久了,而且中午要吃饭咯,要不然肚子容易饿。
和孩子制定规划并执行(解决问题):明天我们还可以再来玩,那些小朋友也会欢迎和你一起玩。
我给她描绘了第二天的蓝图,孩子很配合就跟着回家了。
所以当孩子得到大人的认同理解,心情平静下来,我们再讲道理,孩子就慢慢能听得进去了,原先困扰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03 让孩子学习恰当表达情绪的行为
对于还孩子的情绪可以无条件接纳,但是对于孩子的行为需要有规则地接受。
教孩子如何发泄和表达负面情绪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不能伤害他人,不能伤害自己,不能损坏财物。
比如孩子生气、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打其他人、扔玩具等等,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些发泄方式是不恰当的。
让孩子想想,什么样的发泄方式可以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也不损坏东西。可以用语言表达,也可以写下来,或者通过画画表达出来。
04 和孩子一起启发思考,解决问题
有时候单单认同孩子的情绪还不够,我们需要启发孩子思考,解决问题。
孩子玩得时候不小心把玩具弄坏了,很伤心就哭了起来。这时候我们要理解他:玩具坏了,你很伤心,所以才哭的是不是?来妈妈这边哭一会,我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
等孩子平静下来,我们再和他说:玩具坏了,看看能不能找爸爸修一下。
孩子可能自己能找到办法:虽然坏了,我可以当别的用途用;我也可以自己拆开看看能不能修好。
当孩子开始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已经平复了,疏导得差不多了。
所以,先认同孩子的情绪,真正去理解孩子,启发孩子思考,然后帮他解决问题,孩子就很容易从负面情绪走出来。
---END---
生活当中你是如何平复孩子情绪的?可以留言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