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交三车队,开通勤车的驾驶员大伙都很熟悉,上下班时很多人会喊声“蛮哥”。这“蛮哥”的外号从何而来呢?
“南蛮子,北侉子”,原本是对外地人的一种骂称。听车队的老人说,蛮哥是南方人,以前的外号叫“蛮子”。时间一长,新人变成老司机,“蛮子”也改成了“蛮哥”。
对于这个外号,蛮哥并不介意,每次都是乐呵呵的答应,时间长了,大伙反而越喊越亲切,居然记不清蛮哥的真名。
大伙熟悉的蛮哥在公交三车队开通勤车。每天凌晨四点,蛮哥准时到达公交停车场,赶在公交首班车发车前,沿着市区将公交驾驶员从各居住区接送到公交夜间停车场。这项工作要求蛮哥比车队的每个驾驶员起的都早,而且没有休息日。
每天通勤结束,同事们一个一辆公交车,行驶在市区的各条公交线路上,很多人都以为蛮哥下班休息了。其实,蛮哥还是公交线路的驾驶员。每天公交9路线的10趟运营才是主要工作。我是怎么知道的?还要从蛮哥第一次获奖说起。
2013年,蛮哥获得“全国文明交通驾驶人”,国字头的荣誉让我对蛮哥充满的好奇。我和蛮哥有了一次长谈。
2004年蛮哥进入公交公司,先后开过公交15路、16路、19路、9路线。多线路多车型的磨练让蛮哥总结了一套“安全经”。那就是开公交的“三检”和“三勤”:平时对车辆做到检查、保养、检修,出车前检查水、油、轮胎。行车中留意前后轮胎、螺丝、方向球头有无异常现象,使车辆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眼勤,勤观察各个仪表、指示器的读数是否正常;耳勤,注意辨别机械及传动部位有无异常声音;鼻勤,时刻留意车辆内有无异味。
蛮哥说:“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行车安全。公交9路线行程较长,跑了一天车,有的人想快点跑完最后一趟车,早点回家休息。心里一急车速就快,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越是最后一趟车,越是要严格正点运营。既避免乘客赶不上末班车,又防止事故发生。安全才是头等大事!
蛮哥凭着他的“安全经”,多年未发生过一起有责事故,真是让人刮目相看。荣获“全国文明交通驾驶人”称号后,蛮哥又被评为我市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蛮哥出了名,可是很多人不知道那个获奖的孙正国就是蛮哥。蛮哥每天一大早开着通勤车,大家还是叫他蛮哥。
“孙正国被评为市劳动模范!”
“哪个孙正国?”
“就是开通勤车的蛮哥。”
2015年,孙正国被评选为市劳动模范。公交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向市劳模孙正国学习。蛮哥就是孙正国,孙正国就是蛮哥。通勤车上热闹了,有人开始喊蛮哥孙正国,接着又有人喊劳模早,向蛮劳模学习。蛮哥总是乐呵呵。
蛮哥怎么就评上市“劳模”了呢?我参加了向市劳模孙正国学习的座谈会,蛮哥的故事还真不少。
退休老教师给他送过锦旗,赞他“雷锋精神永放光彩”;实验小学学生给他写过感谢信,感谢孙叔叔的关心和照顾;末班车收班后,他送公交车上一位70多岁的迷路老大爷回家,老大爷来电话夸他像自己的亲儿子……
这是那个天天开着通勤车,见人乐呵呵的蛮哥么?我更加的好奇。
又见蛮哥。“劳模好,向劳模学习。”我和蛮哥开着玩笑。蛮哥正好午休吃饭,在公交终点站,我们又聊了起来。
“蛮哥,你还开通车呢?”我问。
“开。”蛮哥把从家带的盒饭放进微波炉。
“你天天在线路上跑车,再开通勤车多累啊。”我问。
“现在公交夜间停车场多了,好几个线路都开通了自己的通勤车,我的工作相对以前轻松了许多。咱们跑公交的,跑的就是服务。每天不仅能为市民服务,还能为自己的同事们服务,感觉心里也挺自豪的!”蛮哥打开饭盒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那你家里?”我想问,又憋了回去。
“我是扬州人,1982年跟随姐姐来的。年轻的时候开过几年长途货车,挺辛苦的,每次看到开公交车的非常羡慕,羡慕他们能天天回家。2004年,我也开上公交车。我的老婆是在制药厂上班,这些年里里外外的家务活都是她的一个干。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外地成家立业,我那2岁半的小孙子,只见过2次。一次是他刚出生,我请假去看的他。另外一次就是他周岁,他爸妈带他来看的我。实在是走不开啊!”蛮哥低下头开始吃饭,可还是难以掩饰那双已经泛红的眼睛。
“蛮哥,快到发车点了!”调度员说道。蛮哥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口饭,便合上饭盒,向公交走去。
后来,蛮哥分享了儿子小时候的一篇日记给我:“上学那几年,父亲和车在一起的时间感觉比我要多得多,先是开货车,一出去便是好几天,后来换成公交车。本以为能经常呆在家里,可还是早出晚归。记得有一年父亲生日,我和母亲没有告诉他,带着准备好的午饭和他一起在车上过生日。坐在他身后,看着他在驾驶室里,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此时,蛮哥是幸福的。
蛮哥,一个在北方小城扎根的南方人。蛮哥就是孙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