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公众号这件事情,我基于这样一个观点,不能像过去一样,随随便便有感而发,既然要写,那么对于探究事物的心态就要严谨,是不可以那么不羁的。过去在简书过于,太随便了,只要有点感觉,就立即写下来,没经过推敲和反思与自审,事后便变得觉得太随意了,太随便了。那可不行。
最近,我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完善自我品格这事情上,最快的捷径就是谈恋爱,每个人恋爱到深处,总会显露出最脆弱的一面,那就是代表,这时发现自身缺点,因为不得不面对这样糟糕的自己,所以是最直接发现并改变的方法了。
这个时代,人和人之间的亲密接触好像越来越容易发生,但同时,真正的“亲密无间”却在这种轻易中变得似乎不可企及。我们对于自己的内核的保护其实是加强了——向外界暴露自己,尤其是暴露自己的脆弱面变得几乎“可耻”。
我们既渴望,又恐惧真正的亲密关系。我们对爱怀有一种防御心理,这种心理给了我们安全和保障的错觉,认为它会使我们免受伤害,实际上却阻碍了我们获得所渴求的亲密感情。
恐惧“爱”的深层原因在哪呢?
心理学家Abigail Brenner认为,人们对爱的恐惧各不相同——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不同的感情阶段发生。她提出,我们对爱的恐惧往往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真正的爱使我们感到脆弱
浪漫的激情不同——在浪漫的激情中(热恋初期),我们追求的完全是个人的满足。而“爱”则包含了妥协甚至牺牲,也包含了对单身时个人习惯的颠覆。一段全新的、认真的关系,意味着两个人要在未知的旅程中开拓出一个彼此共享的领域。这片领域是如此庞大而难以预测,会激发我们每个人对于“未知”与生俱来的恐惧。
堕入爱河,同时意味着不得不承受巨大的风险:我们需要给予他人极大的信任,接受他们的影响,这些都使我们暴露和脆弱。这时,我们内心的防御心理就会受到挑战。
2.新的爱情会唤醒旧的伤痛
有时候,我们在新的亲密关系面前掉头就走,是因为它唤醒了旧的伤痛、失落、愤怒、和抛弃。
当我们进入一段新的感情时,难免会想起往事——这时,过去的成长经历就可能成为阻碍亲密关系的因素。从幼年开始我们所受的情感伤害,不但会对如何看待身边的人造成巨大影响,也会改变我们在爱情中的行为。过去受到的负面刺激,使我们在对新的人展开心扉时显得小心翼翼。
Dr. Pat Love说,“当你渴求爱情时,痛苦往往是相伴的。”这种痛苦,其实是为过去无法获得的爱而痛苦。
3.爱会挑战我们旧有的自我认知
许多人都会怀疑自我的价值。会有一个内心的声音,像某个残忍的批评者,一直在你头脑里低吟:“你一文不值。你不值得被爱。你不配得到幸福。”
这个内心的声音,可能来源于我们童年时痛苦的经历、早年父母严厉的批评、过去感情中受到的抛弃和创伤等。尽管时间流逝,这些有害的念头却在我们头脑里根深蒂固。我们以为只是偶尔的消极,没有意识到它们都是我们头脑中的敌人。这时,假如有人想要亲近你、夸赞你、爱你,你反而会觉得局促不安、想要逃走;不自觉地便表现出防御的态度——因为他们的爱意和举动,挑战了你的自我认知。
4.最真的欢乐,也会带来最真的伤痛
我们很少有人意识到,爱和亲密关系是一种变革的力量。爱把两个人聚在一起,共享彼此的人生,一起面对许多复杂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能够感受到爱情带来的欢乐,却也同时能预期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和痛苦。
因为过于担忧它可能带来的痛苦,我们开始犹豫不决,许多人因此拒绝完全投入这份感情——“我们未来肯定不会有结果的呀”——却忘了,此刻的投入才是现下最让自己快乐的东西。
事实上,在任何情境下,我们都不能只选择快乐,而完全避开困难和痛苦。人生的苦和乐本就是如影随形,相互映照的。正是痛苦成就了欢乐。
以上几点大概就是恐惧的源泉,我个人秉持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只有让自己好好接受并维持一段真正的爱情,我们才会更加认识和了解自己,并在爱中获得自我满足与自我实现。因为很简单,无论是现在的这一任,还是未来不同的恋人,我们始终要去面对这样亲密关系,爱的人并无不同,之所以独一无二,跟多是因为彼此相处的时光和彼此的付出吧。
面对爱人,既希望被接纳,也害怕被抗拒。这样的事情实在有趣。不是有这样一句话这样说吗?
当我面对着你,我本有盔甲,可如今,我却有了软肋。
这话太贴切了,当亲密关系来临的时候,面对着爱人,我怎不想依靠,我怎不想就发泄,我怎就不想哭泣,把我最软弱的一面,只给她,给亲密的人看到,因为她是我的爱人,她怎舍得伤害我呢?
当然,这话也不是要求恋人要为彼此的负面情绪做什么必要的责任,这类的负面事情,往往不由对方引起,那么我们只需要对方的依靠,保护,可事情的本身,依旧是需要靠自己去解决的。但是,如果难过悲伤时刻,有个人在身边依靠着,那不很好嘛?我们是社会学动物,我们始终逃离不了这样实打实的需求。
情不知何起,竟一往情深。
激烈的爱意涌上来。理性就是屁,理性是如此的不值得一提。当思念来临时刻,只希望见到对方,明明知道对方在忙碌,这样会打扰,却依旧忍不住跑去见面。是呀是呀,当情感来临,怎么可以没有暗涌呢?把自己最慌张忙乱的一面,暴露在对方面前,害怕对方看到这样丝毫不完美的自己,却又希望着对方接纳这样的自己。
从这样一段亲密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懦弱,当对方有责任心,坦诚地面对未来时刻,自己的懦弱显现的如此明显。当对方因为忙碌而没回复时刻,我们总可以发现自己变得患得患失,变得敏感脆弱,多疑多虑。当对方要求自己基于些什么,自己却有些害怕付出,这样的自私的自己将暴露于窗台下,一览无余。
对方的完美会督促自身前进,可差距过大,就会变得习得性无助了,差距如此大,追也追不上,大部分都会想,“我干脆放弃好了。”我也会这样呀,所以呀,一个势均力敌的恋人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其次就是,彼此愿意改进,愿意承认不足,并和对方一起进步。这不就是最好的恋情了吗?
美丽,身材,金钱,这一切,在互相搀扶互相帮助,互相进取,不舍不去的恋情面前,恐怕都会低下头。
你看看,这样的自己,根本不完美,这是我,这也是你,这就是人性呀。你不完美,我也不完美,可我们是不是完美的合适呢?这才重要呀。
但我们总会闹来闹去,不是吗?比如,你今晚必须陪我!我不管!
有人这样说了,你根本不不理性呀,一整天这样任性,怎么可以呢?
我觉得这话是正确的,可也不是正确的。首先,情绪不被干扰时刻才做得到理性,理性是一种工具,辅助欲望的工具。况且有的时候,对着满头心绪与思念,怎能平静的下来慢条斯理的分析利弊呢?
这样的情感,是不是和工作变得太相似了?
其次,本质上,理性,是不存在的的,一切都是欲望而已。
恩,这是个人们很常见但也很简单的误解,我就简单说说好了:其实人类不管做什么事情背后都是有动机的,这个动机就可以理解为欲望。
“理性无非就是辅佐欲望使之更好得实现的工具。”
所以根本不存在欲望战胜理性和理性战胜欲望的区别——一个是动机,一个是使动机成为现实的工具。
我们以为欲望战胜了理性,实际上只是一个更强大的欲望战胜了一个小的欲望。
如:我要吃这颗糖的欲望战胜了现在不吃这颗糖十分钟后能吃到两颗糖的欲望
然而很多人就将其归结为是欲望战胜了理性,但两者从行为的动机而言都是欲望,只是强度不同而已。
当然,理智是必须的,这样才可以走得长久,彼此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昧的逃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过去我这样说:“一个人有那么多的好,可是我们大多数人会因为对方一点两点不好就全部否定了这些。拆毁重建是我们擅长的事,当感情出现问题时,我们习惯了重新开始,在越来越浮躁的年代,可以很随便地喜欢上一个人,却很难守住一份感情。”
最近和政兄聊天才明白。这样的人、遇到困难就躲避的人,就和鸵鸟把头缩进去沙子里边一样,它明知道没用。
它只是个巨婴,长不大的巨婴。不希望负责,害怕承担责任,害怕未来,害怕承诺。
这种人,一旦碰到问题,立即毁了一切,因为它感觉失去了控制,超脱了掌控范围。它于是毁了一切,希望事情可以回到自己掌控之中,可以回到自己熟悉的安全区,可以回到舒适区。
可想想看,这是不可能获得快乐,一次又一次毁掉事情,导致恶性循环。
我们为什么有抗体,因为曾经感冒嘛。就好像情绪和为人处事,只有不断尝试,不断冒着风险,冒着被辜负,被伤害的可能,去尝试,去改善一切,去改变它。
只有这样,才会获得平静和成长。一次的失败就毁了一切,这样的话,失去的不仅仅是刚刚的失败,还失去“对未来的未知欲望和失去了成为更平和,更完善自己的可能性。”
面对着这样自己,看到如此不足的自己,我们该做那只骆驼吗?
说实话,我曾做过。曾面对着某一个女生,我渴求她时刻关注我,她是对我好的,是喜欢的,可我无止境索取,希望她关注我,这点,恐怕谁都不可以,那个时候,并没有发生什么,也没说是不合适,就是因为自己对待亲密关系的不成熟,不知道进退。当时的心态奔溃,就毁了一切东西。她的哭泣和那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爱,都不重要,在自己所谓的自尊心面前。不重要。
我当时就是那只骆驼,时至今天,我才明白我错了。我错的是多么的离谱。
为了对方关注自己,其实本质就是希望掌握控制欲,不逃离自己范围。当出现问题,也不愿意共同讨论,一同去慢慢解决问题。
我看着那个少年,是多么的对他懊恼,多希望他当初不要那么自私,可以放下那幻想,那虚假的傲娇,那自以为是的尊严。如果我能面对他,我会叫他:放屁去吧,没有什么比一个对你好,爱你的人来得重要,你为什么要推开她,为了这些虚荣?你就是犯贱的小家伙。
真希望我可以对他说。
所以我写下这文章,是对过去的忏悔与反思。
我总以为年轻人有自尊,可事实我们往往是温室的花朵。除了那不值得一提的学业外?我们还有什么?出了社会,面对着辽阔的大海,又有多少人能真的大展拳脚呢?只有事实,只有成就,方可叫人承认。
想想看,年轻人总是多愁善感。从古自今就如此。
少年不识愁滋味,欲上青楼。
如今尝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少年人,只需要面对学业,待在象牙塔里,一整天自以为是的幻想出不同事情,自寻烦恼,其实本无烦恼,想多了,就烦恼了。
踏踏实实做事情,开开心心,最重要了嘛。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这年纪总这样呢?很简单,他们不需要面对生活的压力,一切真正的痛楚都被父母给承担了(至少大部分中低阶层是这样吧)。轻松的日子里,不懂得生活艰难。
另外一部分我预估是如此,我认为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阅历是直接相关的,只有足够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激发人的自我修养,才能不断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简单来说,无论是从认知上,还是行动能力上,人们才能不断获得更高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而青少年并不广阔的生活圈,缺乏足够的社会历练,这当中很大程度因为他们一直处在象牙塔里边,这都限定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不可能达到成熟的成年人的水平,所以,成年人或许可以承受的压力,青年人可能并不能承受,造成青少年的情绪低落和低自尊是毫无避免的。
既然如此,年轻的自我感动与自我痛苦都是不可避免,是成长的一部分,那就顺其自然吧。
问题现在转化了,如何改变这样的自己呢?我的总结如下。
首先,千万不要着急,欲速则不达,太多事情,太想立马看到效果,太想马上有反馈,素不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啊。
以我个人的经验,90%以上寻求自我改变的人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太想在短期内看到或者享受到改变带来的好处。太希望,立竿见影了。这是一个误区。
这个想法是人之常情。毕竟沉浸在一种不好的生活模式里久了,选择脱离并重建一种新的模式,需要耗费不小的精力,谁都需要获得嘉奖才能继续坚持。但大部分人很难意识到或者真正接受的一点就是,他们必须为之前的懈怠买单,而且在完全承担这部分责任之前,他们的改造行动很难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举个例子,大学三年都用来玩电脑睡懒觉的人,大四时决定好好念书。打开书本,他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三年懈怠遗留下来的落后,更有对这三年浪费时间的悔恨和自责。不管他自我改造的意愿有多么值得嘉奖,他需要面对的一个事实就是,他必须用旷日持久的努力将前面的空缺补上,才能有新的建树,而且这建树会比周围早就在按部就班努力的人来得晚,来得艰难,甚至来不及。他必须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放弃自己过往的成就感来源(暴饮暴食,电脑游戏,和失败者抱团的无用社交等)来适应新的模式,并且长期得不到新模式给予的回报。而这种对长期决策的执行力和忍耐力,往往又是惯于追求短期回报的人所不擅长的。
高中从不读书的我,渴求立马成绩牛逼起来,这是不现实的,想立马追上当时优秀女朋友的脚步,这是不太可能的,五个月做不到,可五年呢?十年呢?
事情长远来看,都是可以做得到的,不要这么浮躁,慢慢来。
只有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最需要你去呵护经营的人是自己,自我改造和接纳才会进行得更加顺利,更加心甘情愿,改造路途上才会少一些来回波折和自我折磨。
人们总会陷入,我不完美,爱人靠近我,哎呀,看到我的糟糕,于是干脆毁了一切,干脆退出好了。其实不然。
这种所谓的「矫正性」的接纳,不但对人没有帮助,反而会让人重新陷入旧模式当中。
那么,试着换一种方式,接纳这个「不接纳自己」的时刻,如何呢?
不妨就大方地承认吧:我就是这么紧张,就不自信,就怕被人讨厌,看看结果会怎么样。如果有人因此而讨厌这样的自己,那也没办法,大大方方地讨厌就好。因为我就是这样啊。
这并不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我对这件事并非没有感受。我很痛苦,也很羞耻。
那么,就痛苦和羞耻着好了。有这些感受的也是我啊,我就是这样啊。
当然,我也不想这样,我想变得更强……
那么,就保留「我也不想这样」的想法好了。有这种想法的也是我啊,我就是这样啊。
停下来,停在现在。让所有的情绪感受、想法,所有的自相矛盾,自我否定,都保留在现在。
把这一刻的状态完整地呈现出来,完整地,连同对它的质疑也包含其中。
然后,接纳它,接纳这一大团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是此刻的我。
这样就会好起来吗?——不敢保证。
只能根据经验来说,如果真能停下来,全然接纳一个「不接纳自己」的时刻,不做更多挣扎,改变的空间会变得很大。参考开始的理论模型,你会发现这个改变甚至是根本层面上的。
这样说也许会给人期待,期待的同时一定会产生新的质疑。记住,也要接纳这份质疑。
承认不足,方可改变不足。一昧的骆驼,只会一直是骆驼。我否定过去了的自己,此刻我也不完美,这不妨碍我前进。
顺便一提,我一直觉得自信与谦虚是共通的。
所谓谦虚不是承认自己比别人弱,而是承认路还很长,自己比未来的自己弱;
所谓自信不是相信自己比别人强,而是相信路还很长,未来的自己比自己强。
在这里我得提出一个新观点,那就是,一般不接纳自己的人,都是不爱自己的人。
爱自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如果你是一个旁人,会爱这样的自己吗?很多人喜欢外表漂亮,身材健美,气质非凡,意志坚定,开朗乐观,明辨是非,学识丰富,见识独特,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有抱负有眼界有能力,既能照顾好自己,还能去关爱别人,举手投足都流露迷人的气息的人。你也喜欢这样的人吗?
但你自己是这样的人吗?真正爱自己,就意味着我们要经过各种努力和磨难,成为自己爱的人的模样。而自己外表猥琐,性格扭曲,见识狭隘,推卸责任,还不思进取的样子,是你会发自内心爱的样子吗?
有些人是后者的样子,却还自己觉得爱自己,那不过是自我欺骗,是“自恋”,而不是“自爱”。再怎么骗得了别人,也没法在内心深处骗得了自己,所以对自己的爱一定是不满足的。
而接纳则是,明白自己不完美,且改善自己缺点,一点点对自己肯定。从而慢慢爱上自己,这样才有可能去爱别人。爱是最伟大的。如何获得自信,我有个小办法,那就是做一点小事情,超出一点范围就好,千万不要超出太大范围,举个例子。
我去跑步,第一次,我跑个三圈,很累,慢慢习惯了三圈,就五圈,后来十圈也不是问题。可如果一开始就十圈,就特累,难以坚持下来。这是很多人的一个误区。太着急有宏远,忘记现实,要从眼前小目标坐起,要一点点肯定自己,这也是接纳自己的一个小部分。
其实我们一辈子都会与过去相伴,但并不代表着,我们就不可以改变未来的方向。
我看着几年前,焦虑急躁,因为一点小事情就打算毁了一切的那个少年,看着他,他也看着我,我走向他,抱着了他,谢谢你,谢谢现在的我。
毕竟。
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
此爱翻山海,山海俱可平。
因为,你穿越我心灵的旷野,如同阳光穿透水晶般容易。
最后,祝愿看到这篇文章的人,终得爱与被其接纳。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