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为古代诗人中最能喝酒的是李白,那就错了,李白虽然是酒中仙,但论能喝恐怕名次还要在另一个人之后,那就是三国时的阮籍。略懂一点古琴的人都知道一首名曲《酒狂》,据说就是阮籍所作。“酒狂”这两个字来形容阮籍的豪饮是再确切不过了。阮籍醉酒最高记录是六十天,整整两个月!想来能破这个记录的只有神仙了。
可是,有心人会发现一个奇怪的事,阮籍留存在今天的诗一共九十多首,却一首饮酒的诗都没有,连提都没提到。再对比下陶渊明的诗,没有一半写到喝酒也差不太多。这不能不让人怀疑,阮籍是真的喜欢喝酒吗?
恐怕确实是相反。阮籍三岁丧父,家境清苦,然而天赋超群,诗文俱佳,并且善抚琴击剑,有济世之志。司马氏对他也颇重视,司马昭甚至想与他结为亲家。然而司马家族在争夺统治权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残暴、血腥,深深地震撼了阮籍。比如司马氏在杀曹爽时,连依附曹爽的何晏、丁谧、桓范等文士都被诛连,“天下名士去其半”“一时垣士大夫若言行稍危,往往罹夫奇祸”。
阮籍意识到,这不是他可以参与的,就算是旁观都有池鱼之危。可是生在这样的时代,身处这样的旋涡又能怎么办?只有喝酒,壶中的日月,不仅可以麻痹自己,也可以麻痹当权者。毕竟性格使然,不能所有人都像嵇康一样。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但是,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酒可以麻痹一时麻痹不了一世,阮籍是苦闷的,“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无尽无休,无处诉说,无法排遣的苦闷,压得人透不气。所以他独自驾车出门,任意而行,走着走着,前边没有路了,于是大哭而反。这是阮籍内心最直接的表露,“前边没有路了”是痛彻心底的绝望。
在路上哭的人不止阮籍,还有一位“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战国哲学家,杨朱先生。杨朱“歧路而哭”担心的是选错了道路,可能会毁掉一生。但是阮籍面临的不是选择,而是没路了。
他曾经登上广武城,眺望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给了古往今来不择手段上位而又德不配位者最贴切的蔑视。可惜借古讽今也罢,忧伤时世也罢,“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不得时运眷顾,终究只能发发牢骚,在深夜里辗转神伤: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他放任自己的率性,立了一个放达不羁的人设。他会使小性子,拿青白眼看人,对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喜欢的人用青眼,“青眼有加”“青睐”的典故就出于此。他不守礼法,说:“礼岂为我辈设也?”他母亲去世,嵇喜按礼来吊唁,他给了人家一个大白眼,不搭理。嵇康带着酒抱着琴来了,他连连点头满意地给了青眼;嫂子回娘家,他去送行;有个姑娘年轻轻的没出嫁就死了,他也不认识这家人,却跑去痛哭了一场,“尽哀而还”。
阮籍的人设是成功的,在血雨腥风中,在政治阴霾重重压迫下,他保全了自己,甚至司马氏都对他格外优容“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阮籍成功地把自己隐藏起来,同时也把自己的诗隐藏起来,阮籍的诗写得曲折隐晦,内心的思考多于现实的描述,有些地方用了暗喻的方法表现现实。总的说来阮籍诗有些消沉,感叹人生的短促,功名事业的可望不可求,命运的无常。他觉得现实就像收紧的罗网,挣扎期间却无法逃脱,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噭噭令自嗤
汉魏六朝的诗多数是很舒缓的调子,所谓“温柔敦厚”,阮籍的诗也基本是这样的风格,不过他也有感情激切的时候,比如这首: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感情十分浓烈,丝毫不隐藏情绪,在诗集里显得有些突兀,跟他平时放诞不拘的形象到有几分契合。阮籍让诗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注入了更多内心的情感,《诗品》说它“可以陶性灵、发幽思”就是这个道理。
回到前面提到的琴曲《酒狂》,《醒心琴谱》上写道“(曲为)西晋阮籍所作。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酒,终日酣醉,于世沉浮。其《酒狂》之醉,非真嗜酒,籍酒保身而不入世之恶流也。形醉而意醒也”。果然,还是音乐最懂人心,他哪里是真喜欢喝酒呢。将《酒狂》第二段《醉舞飞仙》的词来做结束吧!
天有酒星地酒泉,天地爱酒无传。
不妨一斗需百钱,飘飘醉舞飞神仙。
及时行乐也当留连,人生不饮也胡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