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澄录”一节,读起来感觉比“徐爱录”好懂一些。陆澄,字原静,又字清伯,浙江归安人(今吴兴)。正德进士,授刑部主事。
一、对“主一”的理解
在阳明先生看来,读书时一心读书,接客时一心接客,好色就一心好色,贪财就一心贪财,这不叫“主一”,而是在逐物,所谓“主一”,是一心专注于天理上。我理解,阳明所说的主一,有些类似现在我们所说的追求真理、坚持原则的意思。不论做什么事,读书、待人,或者是做生意赚钱,我们所要追求的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在做这些事时要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底线,即求天理。
二、圣人之心如明镜
圣人的心犹如明镜,由于这个明,使它感而必应,无物不照。圣人之所以能随机应变,解决他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因为圣人具备一颗明心,就像镜子能照出万物,是它本身的明澈。也就是说,我们要想解决困难,解决问题,首先自己要心明,看透事情的本质。
三、惟一与惟精
惟一是惟精的主意,惟精是惟一的功夫。精,米字旁,要让米纯粹洁白,就是惟一的意思,但如果不下像舂、簸、筛、拣之类的“惟精”的功夫,就不可能纯粹洁白。舂、簸、筛、拣是惟精的功夫,其目的不过是要让米纯粹洁白。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之类,是些“惟精”的功夫,其目的是为求“惟一”。我理解,这段实际上讲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惟一是目的,惟精是手段,要下的功夫。
四、为学要在本原上、根基上下功夫
就像婴儿是在出生后一天天长大成熟,一天天强壮聪明,圣人能立于天地之间,教化万物,也都是从喜怒哀乐还未生发之中逐渐修养的结果。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循序渐进,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现在的人,什么都贪多求快,希望短时间内就达到效果,怎么可能?做功夫,就要像种树一样,只管浇灌滋养,不要去老想着这树快快长大,浇灌滋养做到了,还害怕没有果实收获么。这段又是心学的内功心法处,做事情都要有根本,本立而后道生。这个本,就是立志,就是本心,就是梦想之类的东西,那是幻想,却又可以通过实践来变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