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当别的妈妈知道我家娃一岁多仍吃母乳,会笑着对娃说:“宝贝,你真幸福!”
幸福背后往往有难言的煎熬。
越多的证据向我们揭示母乳的好处,给娃断奶的日程就越推后。一日数餐不离母乳,产量之高令人惊奇。娃是母乳的忠实拥趸和资深用户。梦里迷迷糊糊的吃,是饿是瘾是安慰?白天黏黏糊糊的吃,是赖是宠是营养?说不清道不明,无从言说。久而久之,奶睡的习惯养成且根深蒂固,妈妈恨不能营养之源长在爸爸身上。
后来,当有人得知两岁还吃母乳,那种诧异让我有点不好意思,只得讪讪的笑。
自然离乳,明明是遥不可及的一个梦,于娃,于我们,都是不合实际的奢侈品,弊多利少,我们必须选择最现实的方法。
阴沉的天空在酝酿一场风暴,誓要冲走夏日的炎热,哪怕雷鸣电闪,动地惊天。
“我要吃奶。”娃的小手已经伸进衣领。
“嗯,是时候了。”娃妈一闪念,像是给自己鼓气,挣开小手,迅速闪进厨房。
姥姥,娃妈,我,三个大人此刻都屏住呼吸,静静等待。“哇……哇……”当娃噙住奶头两秒之后,嘴里忽然传来一种强烈的不安分的味道,那就是辣,来自老干妈的味道。
奶头涂抹老干妈,是当下流行趋势,也是其他妈妈的经验之谈,一招制娃,用了都说好。我们没法不接受。尽管专业人士不建议这么做,说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哭声,是倾盆的雨,是决堤的河,就这么泼下来,泄下来。
为了让阴影面积趋于无穷小,在后来的几天里,我总是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开导。
“每个小孩长大之后,妈妈的奶都会变辣,都不能吃了,宝宝需要吃饭,吃了饭睡得香,夜里不会醒。”
“你看暖暖还吃奶吗?”(暖暖是娃最好的朋友,也是目前唯一的朋友,可惜,八月就要搬走了。)
“不吃奶了。”
“对啊,暖暖妈妈的奶也辣了。那你还吃奶吗?”
“还吃。”
“……”
我只希望这样的不科学的解释能让娃心理平衡,不至于陷入困惑。
我们努力让娃多吃饭,少想奶。一开始,见到妈妈就条件反射,扑上去要吃,却忘了那是麻辣诱惑,又一次伤心的暴雨如注。渐渐的,长了记性,只眼巴巴盯着,手上摩挲着,始终怯怯的不敢动口,一边说“我要吃奶”一边说“辣”,直说的委屈含在眼窝里,心酸撇上了嘴角。
任何改变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天之后,虽闹奶,但听劝。情绪已可控制,仿佛懂事了很多,只是熬到两点还不肯睡。毕竟两岁了,对母乳的体验远远多于其他娃,中之越深,戒之越慢。
奶可以不吃,觉却不能不睡。
“不吃奶也能睡着,闭上眼睛,一会就睡着了。暖暖不吃奶,自己躺床上就睡着了。”(暖暖的人设是偶像,不可坍塌。)
第七天,不爱闹奶了,依然晚睡。街灯的幽亮投进客厅,我抱着娃走来走去,娃趴在我的肩上,困意袭来手却不安,忽然摸到爸爸的胸。“爸爸的奶,辣。”嘻嘻笑了两声,渐渐睡着了。
第八天中午的表现尤其好,喝过粥,说要看巧虎(娃每次犯困,都要找点事做,比如看巧虎,看佩琪,半夜要出去玩等等),我就知道娃困了,只见娃眼皮一沉,于是我迅速抱在怀里,一秒入睡。这感觉,就像喝了一杯冰啤。
更多的时候,晚睡是主旋律,我们也只能高奏凯歌,陪伴到底。
为了让娃对黑夜产生沉浸感,妈妈灵机一动,每晚定时拉掉照明电闸,娃爬上沙发,开灯却不见亮。之后的故事是这样的。
“我要开灯!”声音尖锐,似要劈开一道光。
“夏天用电的人太多,限制用电。别人家也没电了,明天才能买电。”
“我要开灯,现在就买。”公主天生就是发号施令的。
“卖电的叔叔下班了。萱萱爸爸也买不了电,暖暖爸爸也买不了电。都得明天白天买。”
“……”这里还有一番刀光剑影的交锋。
最后,娃信了。
“我要玩夹子。”又被娃将了一军。白天玩的夹子,自己夹画笔玩来着,姥姥为了喂饭,给没收了。这时候娃又拿来说事。
“夹子啊,哦……被姥姥放到碗里当米饭吃了,姥姥没注意给吃掉了。”
“姥姥把夹子放碗里当米饭吃了,真搞笑。”娃好不容易组织好这句话,最后一个“笑”字特别用了重音。十秒后,又说了一遍,再十秒后,又说了一遍,每一次都笑的发狂,惹得早已就寝的姥姥,为自身形象抗议了几句。
“你可以趴在爸爸肩膀上闭上眼睛吗?我们都不说话了。”到此为止,娃都没有提吃奶俩字。我得趁热打铁。
没有回答,几秒之后就听话的把小脑袋凑到我肩上,感觉身子沉沉的。娃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