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企业,一般指创立时间短、核心技术强、增长速度快,商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
一个城市的独角兽企业,往往是当地创新生态和产业前景的风向标。
那么,成都市有多少独角兽企业?
时隔两个月,三份榜单报告,给出了三个不同答案:
4月1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全球独角兽榜》中,成都独角兽企业数量为10家,位居中国第6。
6月20日,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中,成都独角兽企业数量为7家,位居中国第9。
6月24日,任泽平团队发布的《中国独角排行榜2023》中,成都独角兽企业数量为10家,位居中国第8。
这三份报告,它们的数据有哪些差异?成都的独角兽企业的真实情况,又究竟如何?
先看一下榜单数据。
胡润研究院的榜单,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成都上榜独角兽企业10家,次于北京(79家)、上海(66家)、深圳(33家)、广州(22家)、杭州(22家),与苏州并列中国第6。
其中,威斯克生物、鲜生活冷链、科伦博泰、书亦烧仙草和Fiture这5家企业,均为2022年首次上榜。
长城战略咨询的榜单,数据统计也是截至2022年,成都上榜独角兽企业7家,次于北京(76家)、上海(63家)、深圳(36家)、杭州(24家)、广州(23家)、苏州(16家)、南京(14家)、青岛(8家),位居中国第9。
而任泽平团队的报告,数据统计截至于2023年5月,成都上榜独角兽企业10家,次于北京(136家)、上海(112家)、深圳(57家)、杭州(37家)、广州(30家)、南京(14家)、苏州(14家),位居中国第8。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三份榜单的数据差异呢?
首先,胡润研究院和长城战略咨询的榜单,都是独立完成制定的。
而任泽平团队的榜单在发布时,就已经注明“结合CB Insight、桔子IT和胡润百富等整理”。
所以我们看到,在任泽平团队与胡润研究院的榜单中,成都独角兽企业的上榜情况基本一致。主要的分歧点,在于对沸彻科技(Fiture)的估值判断。
而长城战略咨询的榜单中,主要缺少了新潮传媒、准时达和1919三家公司,对于其他公司的估值判断,也存在一些微小差异。
不过,根据未来城市研究院查阅的历史数据,这三家公司虽然本年度没有上榜,但此前也都曾在不同年度登上过长城战略咨询的榜单。
比如1919,就曾于2018~2020年间连续三年上榜。
从全国视野来看,关于各个城市的独角兽数量,胡润研究院与长城战略咨询的结果更加接近。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截止时间差异,任泽平团队对独角兽企业认定标准,也有所不同。
比如,它列入榜单的阿里云、万达商管等公司,在另外两个榜单中都没有收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细节上,长城战略咨询的榜单信息不够准确细致。
比如,关于医联公司的成立时间,任泽平团队的标注为2014年,与官方资料信息一致。而长城战略咨询可能抓取了天眼查等工商信息平台上的工商信息,所以标注为了2015年。
所以,从整体上判断,胡润研究院的10家独角兽企业,全国排名第6的结果,相对更加值得采信。
从行业看,上榜的独角兽主要公布在健康科技、传媒、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物流、新零售和食品饮料等成都的优势产业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的独角兽企业,当下已经不止于这些上榜公司。
比如,就在本月,与霸王茶姬、书亦烧仙草一起并称为成都新茶饮三剑客的茶百道,已经获得由兰馨亚洲领投的10亿元人民币融资,估值也由此上升至180亿元,远远超过了独角兽的认定门槛。
而在此之前,联合飞机集团也已经宣布,在四川成功完成9亿元融资资金交割。至此,联合飞机D轮融资总额约20亿元,投后估值也超过了100亿元。
据封面新闻报道,茶百道和联合飞机都已经入选长城战略咨询2023年的独角兽统计名单。
除此之外,成都还有很多正在冲刺独角兽的潜力公司。
根据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四川目前已经有2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其中18家在成都。
同时,成都也正在吸引更多优质的外地企业甚至是独角兽,前来开拓市场。
比如,2021年6月,霸王茶姬就将总部从云南迁至成都,就曾在业界引发震动。
而就在近期,专注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康复服务的深圳独角兽企业大米和小米,也已经落地成都,与本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毫无疑问,成都已经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成都甚至与苏州、奥斯汀、丹佛和迈阿密等城市一起,进入了“胡润全球30大创业城市”榜单。
从2015年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为零,到如今杀入中国前6,成都已经逐渐变身为一片独角兽企业发展的沃土。
这样一个飞跃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都对于瞪羚、独角兽等创新公司的支持与引导。
2017年的“产业新政50条”,对来成都创新创业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2018年的“梯度培育18条”,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创投基金,2019年的“岛十条”,技术攻关最高享3000万元补贴,乃至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科技成果转化”列为一号工程……
从创新要素供给、强化聚集发展、降低企业成本、培育产业生态、促进科技转化、激励人才招引、加强金融联动等各个方面,成都不断加大着对创新企业的培育与扶持。
在政策的导引下,从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到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整个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梯度培育链条都已经成型,成都也实现了从产业规模扩张向产业生态培育转型、从要素资源集聚高地向创新资源转化高新转型。
在天府新区兴隆湖畔,中国首个独角兽企业聚集平台、全球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产业载体“独角兽岛”正在紧锣密鼓加快建设。
▲独角兽岛规划用地面积约1006亩,总建筑面积达到140万平方米
而面向未来,成都还会有更多企业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向独角兽发起冲刺。
就此,未来城市研究院也将推出系列文章,从政策、生态、市场等各方面,对成都的创新创业展开深入分析研究。
-END-
作者:何梓
编辑:邢伟丽
设计:凡入设计
审核:王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