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板姓刘,原本是个大酒店的老板儿,后来岁数打咯,才回家从他老汉儿手里接下这家店,在这坎坎里一干就是七八年,对吧?老刘?”司机师傅左手夹着黄鹤楼、右手拿着筷子,一边津津有味的调侃着正在忙活的老板。老板哈哈一笑“都是过去,莫在提噻”
我倒是好奇这家酒馆的名字,也凑着热闹的问“进来时我就想打听下,为什么叫巴渝不关门啊?”
“那这事我可晓得”,司机师傅抢先打开了话匣子,“这事啊,还得从30多年前说起”
伴着小酒馆里嘈杂的推杯换盏的声音,我们知晓了这家小酒馆的故事。
老板姓刘,就如司机师傅说的那样,他原本是个大饭店的老板,祖传的厨艺,煎炒烹炸样样精通,他前20年的人生都是在这家小酒馆度过的。20岁生日刚过,意气风发的小刘就和父亲商量要掌勺,可父亲死活不同意,这小店自他爷爷辈就开着,街坊四邻哪一个不晓得刘家老汉的手艺,让一个毛头小子接班掌勺,以后谁还来吃饭?
20多岁的小刘哪听得了这个,一气之下,背起行囊外出闯荡了,临行时气鼓鼓的跟老刘说“我要开一家酒店,凭我自己的手艺赚钱!我还要亲自掌勺,让你看看我的能耐!”
我喝了一口凉了的黄酒,上下打量着有些大腹便便的刘老板,真看不出他竟然是这般倔强的人。也是,谁还没年轻过呢?
故事没停,师傅继续道来。
老刘头也不是不疼儿子,就是觉得孩子心高气傲,出去历练一下也好。就这样,小刘一走就是6年,老刘头照样经营着这间当时还叫“巴渝屋头菜”的小酒馆。一晃六年时光,那年冬天,也是巧了,一桌客人酒喝痛快,直到凌晨才磨磨蹭蹭的打烊。
老刘正收拾着桌子,老远看到一个身材瘦小的男人,远远的往这张望,老刘哪会认不出来那是自己的儿子,忙招呼老伴将小刘拽进屋里。
三人一桌菜,小刘如饿狼扑食一般风卷残云,不一会盘子就见了底。小刘这几年混的着实不好,四处碰壁,好不容易开起来的店也黄了,辛苦积攒的钱也花光了,这才狼狈的回家。老刘听罢,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久久才开口说道“在家养个几天,我给你盘缠,再试一次,混得好就多闯闯,混不好就回家,不管多晚,家里有饭”
三日后,26岁的小刘再次踏上了追求自己信念的路途,14年殚精竭虑,打开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而自他离开之后,那家小酒馆的名字便改成了“巴渝不关门”,营业时间也变成了24小时。
为何不关门?等待未归人。
小刘40岁,生意顺风顺水,家乡却传来噩耗,父亲病危。
返乡未有几日,父亲便撒手人寰,其实老父亲久病成疾,却不愿告诉儿子,只盼着儿子能靠着自己的手艺出人头地。
刚出头七,闯荡半生的小刘,将自己的酒店转让了出去,带着妻女回到了家乡,继续经营这家小酒馆。
名字没变,“巴渝不关门”。
老板忙完坐在我们旁边,甲子也问,“老板,大酒店比这赚钱啊,还那么体面,”
老板接过师傅的烟,淡然说道:“老头子一生的念想,我得守下去”
离开酒馆时,是凌晨四点多,还有客人陆陆续续的走进去,还是能听到叮叮当当的勺子碰到大锅的声响,就如司机师傅说“这炒勺、炒锅一碰,就是两代人的一辈子哦。”
边走边回头,那间酒馆着实不太显眼,
街边走过,
唯一能够辨别的便是那盏昏黄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