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选择跑步?
提到这个问题,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1
只有努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一年多前,离开了一个自己全身心投入进去疯忙了两年多没有自我生活的创业公司。日子突然变得休闲起来,于是开始跑步,至今竟跑了1000多公里。
从最初的跑1公里都会气喘吁吁,到现在基本天天坚持,跑个10公里也轻松无感,一切似乎进行得自然而然。因工作压力导致的失眠和脱发也渐渐消失了。
家附近有条小河,河边绿道环境舒适,十分适合跑步,每天早上总有许多热爱运动的人在穿梭期间。
虽然路上人来人往,当我独自一人带上耳机边听着音乐边跑起来,便犹如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自我世界,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默默审视反思自身,自己在这世界里痛快奔跑。
老实说,跑步是一种孤独的运动,一路上自己感受着流汗的劳累和酣畅淋漓,而当疲惫让自己快撑不住时,能让自己坚持下去的,也只有自己。
2
当跑到道路的尽头时,是停下来还是寻找新出路?
跑步如人生,前进的每一步都作数。
当跑到极点状态时,是坚持还是放弃?坚持一下,便可以跨过那道坎,继续奔跑下去;放弃的话,便永远都只能在临界处徘徊。
当跑到道路的尽头时,是停下来还是寻找新出路?很简单的选择,路就在身后,只要转个身,跑起来,又是新的征途。
当感觉很累时,是停下来还是继续?曾经试过中途停下来休息放松了一阵,当重新开跑时,因为肌肉已经放松,反而感觉更辛苦。所以,如果累了,可以放慢速度小跑前进,起码还是在继续跑着,也不要完全停顿下来,停下来,便输了。
还记得跑人生中的第一个10公里和半马。最后500米的距离,是以100米、还有100米……这样的单位距离来鼓励自己坚持到底。这就叫自己立下的flag,含着泪也要完成。
另一次跑10公里,中途下起了雨,咬咬牙坚持继续跑下去,因为定好了目标,不想中途而废。
对于跑步来说,设定目标很重要。前进的路上,困难往往不可预见和控制。但是,有了目标,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决心和动力。
跑步如此,人生亦如此。
3
有了目标,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决心和动力
村上春树问: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我也问自己: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什么?
我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坚持下去达成目标。
目标管理有个著名的SMART原则,即:
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5.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这套原则也适用于跑步训练及升阶上。
无论是日常跑步,还是跑马拉松,设定目标都应该是开跑要做的第一步。
设定目标后,让我们再拆分一层目标,设置小目标。如果目标远大,感觉很难达到,那么就把它进行拆分,拆解为多个距离更近的小目标,一个个去实现,更为容易。
这样,不同的时间不断有新的目标去达成,既是让自己的目标更明确,也让自己持续感受到新的鼓励和满足。
比如,计划要跑马拉松,完成42公里跑的目标实在是很艰巨,想想都怕。那么就拆分一下:第一个月跑到5公里,第三个月跑到10公里,第六个月跑15公里,第八个月完成半程马拉松(约21公里),一年后就可以尝试跑全程马拉松了。
再如果,原目标已经达成,那么还要不要坚持下去?还是要打回原型?当然不能啊!所以,要在原目标基础上再设置新目标新任务。
继续以跑马拉松为例。如果已经实现跑完全马的目标,那么就可以把跑步“距离”这个目标转移到跑步“速度”提升这个新目标上。
比如:这次全马跑了5个小时,那么下次我要提升配速,要用4.5小时跑完。为了实现这个新目标,我必须要继续坚持自律和练习,让每次跑步的速度都能加快一些。
不只是跑步,其他很多时候,当有事情影响,或者目标太远大而一下子无法去达成时,不妨把大目标拆解为多个小目标,专注当下,先把最接近自己的、有把握完成的小目标去完成。
有目标的人生,流汗,不留憾。
沐一拾光:关注成长,陪你一路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