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告诉我最近班上发生了一件新鲜事,有同学模仿家长的字迹,在要求家长签字的试卷上“伪造”家长的签字。结果自然是被当场发现。毕竟是小学五年级,无论怎么写都很容易被揭穿。
这使我立刻想到我自己上小学的时候,班上同样也有不少同学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的模仿家长在试卷上签字的情景。过了这么多年,没想到现在依然存在这样的事情。
一个10岁的孩子,甘愿冒险去模仿家长签字,多半是不敢面对的父母责问的压力。考卷上的分数是父母不能接受的(自己能不能接受已经顾不上了)。如果把这样的考卷拿回去面对父母,让他们签字,很大概率,或者是一定会遭到爸爸妈妈严厉的责问,甚至是情感上的拒绝和抛弃。
这样的场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并不少见:
“这么差的分数,这段时间学习一定不用功!”
“分数这么低,你还好意思拿来签字!”
“我太失望了!”
......
难过,羞耻,恐惧......
谁都会惧怕这样的责问,更何况是孩子。当下次考试成绩又不好的时候,领到试卷的那一刻,孩子就在害怕了,怎么样才能顺利通过父母那一关?如果他对父母还抱有希望,觉得父母应该可以接纳自己的这次失误,那么他还会“诚实”的将试卷拿给父母。一次又一次失望之后,孩子就会不再抱有任何期望,转而寻求它法,来“保护”自己。
比如,模仿父母签字。如果奏效,可以获得暂时的安全。当然,这样做迟早会被发现。在没被发现的日子里,孩子会胆战心惊的过日子,害怕这个定时炸弹突然爆炸。孩子原本活泼旺盛的生命力就会被这些无谓的担心所消耗。
我们更不愿看到的是,每当考试,孩子会产生相当大的内心冲突,害怕自己考不好,担心因为考不好被爸爸妈妈责问,想象着那个令人惧怕的场景。这样一来,考试时还没开始动笔,精神上就开始被牵扯,自然不能全然投入到考试中,不该错的题也会错上几道。——这就是常说的心理素质差。
现在的父母都生活在焦虑中,任何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光明的前途。我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为孩子的未来担忧,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学习的初心。
考试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查看孩子学习的情况吗?这道题做对了,表明孩子掌握了这个知识,那道题做错了,那就是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我们重新把漏掉的知识补上来。OK,这道错题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然而,焦虑蒙蔽了我们的眼睛,我们赋予了考试额外的“意义”,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眼前的错题,很可能还有被勾起来的羞耻感,甚至是一种恐惧。于是强烈的情绪张力转化成对孩子的气。对着孩子发一通脾气,让孩子来承接我们不能消化的负面情绪。
反思一下,一通情绪发泄之后,带给孩子的却是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冲突。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重视错题带给我们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给孩子的心理减负。
其实孩子在拿到成绩的那一刻起,已经开始自责了,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空间去容许他去体会自己的这份自责和反思。这份自责是自发的,也是最有力量的,靠着这个自发的自责,孩子一定会修正自己在学习道路上的障碍,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就像小树,永远知道向上成长。我们的孩子灵魂里也有这样的动力。
相信我们的孩子,告诉他,爸爸妈妈已经看到了你的努力,你很棒。无论遇到什么挫折,爸爸妈妈都和你在一起,永远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