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信息时代瞬间爆炸,我们好像已经正在淡忘那些手写的字,可是手写体的感情又怎么是如今的电子字体可以媲美的?
如果仅仅从时间上来说,电子字体瞬间击垮了手写体的速度,但是,却注定永远不能和手写体的深厚底蕴相媲美。
就我们人类每一个个体来讲,如果让我们回眸曾经,100%的人会选择带有情感气息的手写体,而不愿意选择电子字体。这就是人的情感性,我们谁也逃脱不了的一种幸福存在。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过去,都是手写体在时间的轴上留下的墨痕累积。虽然已经相隔千百年,但是,那份浓郁的墨香好像可以让我们头脑里立刻浮现书写者当时的鲜活身影,甚至有时候可以在笔迹流转中看出他们的情感,听到他们的心声。因为,笔迹的存在就是曾经的欢笑与泪水的融合,也是岁月时光在他们笔下的流淌。
为什么北京卫视的《念念不忘》和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两档节目那么受观众朋友的喜欢?我想答案就在那些一篇篇手写体方块字里面。因为这些文字里蕴含了深厚的真情。如果说,有些文字是滴着鲜血的,一点不为过。因为很多文字的一笔一画都是血泪的倾诉。我们可能有时候会忘记过去,但是,这两档节目恰恰告诉了我们,通过那些手写体的文字,我们确实能见字如面,念念不忘。
还记得作家二月河在央视《开讲啦》坦言自己坚持手写创作,绝不使用电脑打字。也许对于当代信息化包围的我们,他算是“异类”,但我觉得他是一位钟爱中国汉字的痴迷异类。相比之下,我们如今很多年轻人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打字都是神速,可以获得手指操世界冠军,但是,他们手写的汉字,真的是让我们难以接受。
当然,我不得不认可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确有个别学校忽视了孩子们的手写字体的规范培养,一味地为了考试成绩的提高在努力不止。当然,我不反对追求成绩的提高。但我觉得不应该仅仅唯独追求成绩。这两天在媒体上看到的上海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必须参加毛笔字和硬笔字两科考试过关,才能继续考量其他的知识成绩。这不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育人教育吗?为什么我们却有很多教育者忘了这一点呢?
跳出教育的环境,我们每个人一生都离不开手写字体的书写。也许随着科技发达,我们会用的越来越少,但是,我们却绝对不能忘记手写体的那份情感,否则,我们真有可能被以后的智能机器控制啊!所以,我认为不忘记手写的字体,是我们留住自己的根,回首曾经的最温暖的一条大道。